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13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该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的加强管,该加强管中的一部分位于A柱中,并沿A柱延伸,而加强管的另一部分位于顶盖上边梁中,并沿顶盖上边梁延伸,且加强管内填充有加强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通过设置加强管,并使该加强管由A柱延伸至顶盖上边梁,可增加车身侧部的抵抗顶压的能力,同时也利于顶部碰撞力向A柱传递分散,而填充的加强材料则有利于提升加强管的加强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车身侧部结构的加强作用,以及对碰撞力的传递性能。及对碰撞力的传递性能。及对碰撞力的传递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设有该车身侧部加强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容易引起车身结构变形,而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而车身侧部结构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强度对整车抵抗变形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车身侧部结构主要包含A柱、B柱、C柱和顶盖上边梁等承力结构,但现有的车身立柱一般由内外板扣合构成,结构强度较弱,传力性能较差,导致车身侧部结构整体强度较弱,传力效果较差,从而使车身侧部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不能较好的抵抗碰撞变形,容易对驾乘人员造成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能够提高车身侧部的结构强度和传力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中的一部分位于A柱中,并沿所述A柱延伸,所述加强管中的另一部分位于顶盖上边梁中,并沿所述顶盖上边梁延伸,且所述加强管内部填充有加强材料。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材料采用泡沫铝或者发泡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的底端靠近所述A柱的底端设置,所述加强管的顶端靠近C柱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采用热成型钢、铝合金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各位置的横截面相同,或者,所述加强管被分为多段,且至少一段的横截面与其它段的横截面不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通过FDS与所述A柱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连接,或者,所述加强管上设有拉铆螺母,所述加强管通过与所述拉铆螺母配合的螺接件连接在所述A柱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与所述A柱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直接焊接相连,或者,所述加强管上焊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A柱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直接焊接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A柱包括扣合相连的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所述顶盖上边梁包括扣合相连的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加强管的设于所述A柱上的部分位于所述A柱内板和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管的设于所述顶盖上边梁上的部分位于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上边梁加强板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A柱加强板和所述A柱内板之间设有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与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且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上设有避让所述加强管的凹槽,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
板位于所述加强管底端的下方;和/或,
[0014]所述A柱的上部设有固连在所述加强管一侧的上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沿所述A柱延伸,且所述上加强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顶盖上边梁内,并与所述顶盖上边梁相连。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技术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通过设置加强管,并使该加强管由A柱延伸至顶盖上边梁,可增加车身侧部的抵抗顶压的能力,同时也利于顶部碰撞力向A柱传递分散,而填充的加强材料则有利于提升加强管的加强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车身侧部结构的加强作用,以及对碰撞力的传递性能。
[0017]另外,加强材料采用泡沫铝或者发泡胶,可提高加强管对碰撞力的吸收能力,同时可削弱噪声,能够提高车内的静谧度和乘坐舒适度。将加强管的底端靠近A柱的底端设置,加强管的顶端靠近C柱设置,能够提高正碰或顶压工况下对驾乘人员的保护能力。
[0018]其次,加强管通过FDS与A柱以及顶盖上边梁连接,或者加强管通过与拉铆螺母配合的螺接件连接在A柱以及顶盖上边梁上,此两种方式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加强管的优点。通过在加强管上焊接安装支架,并通过安装支架与A柱和顶盖上边梁直接焊接相连,有利于保证加强管的安装精度。
[0019]此外,通过在A柱的上部设有固连在加强管一侧的上加强板,可进一步提高对A柱的加强效果,并且,上加强板延伸至与顶盖上边梁相连,也能够增加A柱和顶盖上边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提升车身侧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有如上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
[0021]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可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及对碰撞力的传递效果,从而可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管与A柱加强板及上边梁加强板的装配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A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A柱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A柱去除A柱内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铰链加强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铰链加强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图11中A

A线的断面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A柱;2、顶盖上边梁;3、C柱;4、加强管;5、上加强板;6、上铰链安装加强板;7、下铰链安装加强板;
[0037]101、A柱加强板;102、A柱内板;
[0038]201、上边梁加强板;202、上边梁内板;
[0039]601、侧板;602、顶板;603、底板;M、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的加强管(4),所述加强管(4)中的一部分位于A柱(1)中,并沿所述A柱(1)延伸,所述加强管(4)中的另一部分位于顶盖上边梁(2)中,并沿所述顶盖上边梁(2)延伸,且所述加强管(4)内部填充有加强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材料采用泡沫铝或者发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4)的底端靠近所述A柱(1)的底端设置,所述加强管(4)的顶端靠近C柱(3)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4)采用热成型钢、铝合金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4)各位置的横截面相同,或者,所述加强管(4)被分为多段,且至少一段的横截面与其它段的横截面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4)通过FDS与所述A柱(1)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2)连接,或者,所述加强管(4)上设有拉铆螺母,所述加强管(4)通过与所述拉铆螺母配合的螺接件连接在所述A柱(1)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2)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4)与所述A柱(1)以及所述顶盖上边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高鹏陈强张书任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