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07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一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相对于该面板设置,且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学组件,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具有一第一棱镜结构;一第二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二棱镜结构;以及一第三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三棱镜结构;其中,该第一棱镜结构朝向该导光板,该第二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朝向该面板。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朝向该面板。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朝向该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包含特殊设计的光学组件的背光模块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装置朝向防窥、低耗能、高质量或低成本设计。现今,大多借由在电子装置上贴附防窥片、或利用准直型的背光模块(collimated backlight)等方法来获得光源较集中的电子装置,以达到隐私功效。然而,上述方法仍存在高耗能、高成本或良率低等缺点。
[0003]因此,目前需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块和/或电子装置,以改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相对于该面板设置,且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学组件,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具有一第一棱镜结构;一第二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二棱镜结构;以及一第三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三棱镜结构;其中,该第一棱镜结构朝向该导光板,该第二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朝向该面板。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相对于该面板设置,且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学组件,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一第二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上;以及一第三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三棱镜结构及相对于该第三棱镜结构的一表面;其中,该第三棱镜结构包含多个尖角部分和多个圆角部分,该多个圆角部分中的一者设置于两相邻的多个尖角部分之间,于该面板的法线方向上,该些圆角部分中的一者至该第三光学组件的该表面的高度小于该些尖角部分中的一者至该第三光学组件的该表面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0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3A和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09]图4A至图4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于不同背光模块的状态下的电子装置的光学分析结果。
[001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1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1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1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1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15]图10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6]图10B为图10A的线段I

I

的剖面图。
[0017]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三光学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

面板
[0020]200

背光模块
[0021]10

导光板
[0022]11

第一光学组件
[0023]111

第一棱镜结构
[0024]111a

第一条状结构
[0025]111b

表面
[0026]12

第二光学组件
[0027]121

第二棱镜结构
[0028]121a

第二条状结构
[0029]121b

表面
[0030]13

第三光学组件
[0031]131

第三棱镜结构
[0032]131a

第三条状结构
[0033]131b

表面
[0034]14

扩散组件
[0035]14
‑1‑
扩散组件
[0036]16

光栅组件
[0037]17

反射式复合层
[0038]20

光源
[0039]201

发光组件
[0040]30

黏着层
[0041]40

反射结构
[0042]401

吸光层
[0043]402

第四光学组件
[0044]402b

表面
[0045]4021

第四棱镜结构
[0046]4021a

第四条状结构
[0047]S1

尖角条状结构
[0048]S2

圆角条状结构
[0049]P1

尖角部分
[0050]P2

圆角部分
[0051]T1、T2

顶端
[0052]e1、e2

顶边
[0053]H1

高度差
[0054]R

曲率半径
[0055]PI

间距
[0056]θ1

第一顶角
[0057]θ2

第二顶角
[0058]θ3

第三顶角
[0059]θ4

第四顶角
[0060]θ5

第五顶角
[0061]X

方向
[0062]Y

第一方向
[0063]Z

俯视方向
[0064]F1

框件
[0065]F2

支撑框
[0066]CB

电路板
[0067]126

反射组件
[0068]θ

倾角
[0069]‑
方位角
[0070]ES

入光面
[0071]BS

相对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72]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创作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0073]应注意的是,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指明者的外,具备“一”组件不限于具备单一的该组件,而可具备一或更多的该组件。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及“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组件,其本身并不意含或代表该请求组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相对于该面板设置,且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学组件,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具有一第一棱镜结构;一第二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二棱镜结构;以及一第三光学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上,且具有一第三棱镜结构;其中,该第一棱镜结构朝向该导光板,该第二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朝向该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光源,该光源包含多个发光组件,且该些发光组件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第二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一棱镜结构和该第三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一顶角,该第二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二顶角,该第三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三顶角,其中,该第一顶角和该第三顶角分别介于87
°
至93
°
之间,且该第二顶角介于50
°
至60
°
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组件邻近该导光板的一表面为一粗糙表面,且该粗糙表面的雾度介于3%至15%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扩散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光学组件上,其中该扩散组件的雾度介于5%至50%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另一扩散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与该导光板之间,其中,该另一扩散组件的雾度介于5%至50%之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黏着层,其中,该黏着层设置于该第一光学组件与该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设置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与该第三光学组件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光栅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光学组件与该面板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玮宗苏慧汶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