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3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5
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包括一个控制手柄(10)、一个缝合装置(20)和一个剪线装置(30)。控制手柄沿一个长度方向L延伸有一个圆筒(11)。缝合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圆筒的端部。剪线装置沿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于圆筒内。剪线装置包括一个剪刀(32)、一个滑块组件(34)和一个操作线(36)。滑块组件通过一个传动杆(343)和操作线连接剪刀并控制剪刀的伸缩和剪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剪线装置内置于缝合器中以方便剪断缝线,从而完成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的硬脊膜缝合修补,无需其他设备辅助剪线,避免术中频繁操作设备,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内镜手术以其近距离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硬脊膜破裂是脊柱内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缝合修补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因局部空间狭小、周围结构复杂、且操作部位靠近神经根,导致缝合过程困难、失败率高、易出现神经损伤。目前已有的内镜下缝合设备不具备剪线功能,需要其他器械辅助操作,不适用于单通道内镜手术。尚无手术器械可以完成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的硬脊膜缝合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能够高效并安全的完成硬脊膜的缝合,且结构精简,适用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的手术操作。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包括一个控制手柄、一个缝合装置和一个剪线装置。控制手柄沿一个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个圆筒,圆筒开设有一个滑孔。控制手柄包括一个第一手柄和一个与第一手柄铰接的第二手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缝合装置设置于圆筒的端部,通过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捏合驱动缝合装置的缝合。缝合装置包括一个钳头、一个缝合部件和一个枢接部件。钳头内开设有一个弧形轨道以放置缝合针。缝合部件连接钳头以实现缝合针的回转缝合。枢接部件分别连接圆筒与缝合部件,以使得缝合部件相对于圆筒枢转。剪线装置沿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于圆筒内。剪线装置包括一个剪刀、一个滑块组件和一个操作线。剪刀的两个手持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复位弹簧以使得剪刀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开合状态。滑块组件包括一个滑块本体、一对锥齿轮和一个旋钮。滑块本体沿长度方向可运动地设置于滑孔处,滑块本体通过一个传动杆连接剪刀以驱动剪刀在圆筒中伸缩。各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于滑块本体内。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块本体,旋钮连接其中一个锥齿轮以驱动各锥齿轮转动啮合。操作线的一端分为两个线头分别连接剪刀的两个手持部的尾端,另一端连接未与旋钮连接的锥齿轮,通过转动旋钮以控制操作线的收缩从而驱动剪刀的裁剪。
[0005]在本技术的缝合器中,利用枢接部件控制缝合装置的摆动至伤处的合适位置进行缝合,有效提高缝合时间及缝合成功率,并将剪线装置内置于缝合器中方便剪断缝线,从而完成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的硬脊膜缝合修补,无需其他设备辅助剪线,避免术中频繁操作设备,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0006]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剪线装置还包括一个限位杆,限位杆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嵌于开设在圆筒内壁的滑槽内。限位杆连接传动杆以稳固剪线装置并随传动杆沿长度方向同步运动。
[0007]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缝合部件包括一个筒状壳体、一个连接件、一个第三复位弹簧、一个齿条、一个齿轮、一个转盘和一个连杆。筒状壳
体一端连接钳头。筒状壳体内壁开设有一个环形槽。连接件沿筒状壳体的轴向可运动地嵌于环形槽内且连接件截面呈凸字状。第三复位弹簧套设于连接件的凸起处且置于环形槽内。齿条设置于筒状壳体内且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齿轮设置于筒状壳体内且与齿条啮合。转盘与齿轮同轴设置于筒状壳体内。连杆设置于筒状壳体内,连杆一端与转盘偏心铰接,另一端连接缝合针以带动缝合针的回转。
[0008]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连杆上开设有一个限位孔,筒状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一个穿设于限位孔并与限位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柱。
[0009]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缝合针的首尾两端皆开设有带斜面的凹槽。连杆位于凹槽处设置有一个可弹性伸缩的柱销,柱销随连杆摆动至缝合针的首尾两端时卡入凹槽内从而带动缝合针回转。
[0010]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枢接部件包括一个连接头、一个销轴、一个调节轮和一个连接杆。连接头固定连接筒状壳体的另一端。销轴穿设于连接头且固设于圆筒的端部的开口处。销轴的转动轴线与连接头的转动轴线相互重合。调节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圆筒上。连接杆设置于圆筒内。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及调节轮之间铰接。
[0011]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和连接头之间的铰接点与连接头和销轴之间的转动中心点为偏心设置。连接杆和调节轮之间的铰接点与调节轮的转动中心点为偏心设置。
[0012]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手柄内设置有一个导向轮和一个定位柱。导向轮位于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铰接处。定位柱位于第二手柄的尾端。
[0013]在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控制手柄还包括一个牵引线,其贯穿圆筒与销轴并绕设于导向轮分别连接连接件和定位柱。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5]图1用于说明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
[0016]图2用于说明缝合针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
[0017]图3用于说明枢接部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
[0018]标号说明
[0019]10
ꢀꢀ
控制手柄
[0020]11
ꢀꢀ
圆筒
[0021]12
ꢀꢀ
滑孔
[0022]13
ꢀꢀ
第一复位弹簧
[0023]14
ꢀꢀ
第一手柄
[0024]15
ꢀꢀ
导向轮
[0025]16
ꢀꢀ
第二手柄
[0026]17
ꢀꢀ
定位柱
[0027]18
ꢀꢀ
牵引线
[0028]19
ꢀꢀ
滑槽
[0029]20
ꢀꢀ
缝合装置
[0030]21
ꢀꢀ
钳头
[0031]22
ꢀꢀ
弧形轨道
[0032]23
ꢀꢀ
缝合部件
[0033]231
ꢀꢀ
筒状壳体
[0034]232
ꢀꢀ
环形槽
[0035]233
ꢀꢀ
连接件
[0036]234
ꢀꢀ
第三复位弹簧
[0037]235
ꢀꢀ
齿条
[0038]236
ꢀꢀ
齿轮
[0039]237
ꢀꢀ
转盘
[0040]238
ꢀꢀ
连杆
[0041]239
ꢀꢀ
限位孔
[0042]24
ꢀꢀ
枢接部件
[0043]241
ꢀꢀ
连接头
[0044]242
ꢀꢀ
销轴
[0045]243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包括:一个控制手柄(10),其沿一个长度方向(L)延伸有一个圆筒(11),所述圆筒(11)开设有一个滑孔(12),所述控制手柄(10)包括一个第一手柄(14)和一个与所述第一手柄(14)铰接的第二手柄(16),所述第一手柄(14)和所述第二手柄(16)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13);以及一个缝合装置(20),其设置于所述圆筒(11)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手柄(14)和所述第二手柄(16)之间捏合驱动所述缝合装置(20)的缝合,所述缝合装置(20)包括:一个钳头(21),其内开设有一个弧形轨道(22)以放置缝合针(40),一个缝合部件(23),其连接于所述钳头(21)以实现所述缝合针(40)的回转缝合,和一个枢接部件(24),其分别连接所述圆筒(11)与所述缝合部件(23),以使得所述缝合部件(23)相对于所述圆筒(11)枢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还包括一个剪线装置(30),其沿所述长度方向(L)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圆筒(11)内,所述剪线装置(30)包括:一个剪刀(32),其两个手持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复位弹簧(33)以使得所述剪刀(32)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开合状态;一个滑块组件(34),其包括:一个滑块本体(342),所述滑块本体(342)沿所述长度方向(L)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孔(12)处,所述滑块本体(342)通过一个传动杆(343)连接所述剪刀(32)以驱动所述剪刀(32)在所述圆筒(11)中伸缩,一对锥齿轮(344),各所述锥齿轮(344)相互啮合设置于所述滑块本体(342)内,和一个旋钮(346),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块本体(342),所述旋钮(346)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锥齿轮(344)以驱动各所述锥齿轮(344)转动啮合;以及一个操作线(36),所述操作线(36)的一端分为两个线头分别连接所述剪刀(32)的两个手持部的尾端,另一端连接未与所述旋钮(346)连接的所述锥齿轮(344),通过转动旋钮(346)以控制所述操作线(36)的收缩从而驱动所述剪刀(32)的裁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其中所述剪线装置(30)还包括一个限位杆(38),所述限位杆(38)沿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L)的方向嵌于开设在所述圆筒(11)内壁的滑槽(19)内,所述限位杆(38)连接所述传动杆(343)以稳固所述剪线装置(30)并随所述传动杆(343)沿所述长度方向(L)同步运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下硬脊膜缝合器,其中所述缝合部件(23)包括:一个筒状壳体(231),其一端连接所述钳头(21),所述筒状壳体(231)内壁开设有一个环形槽(232);一个连接件(233),其沿所述筒状壳体(231)的轴向可运动地嵌于所述环形槽(2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藏磊袁硕王奥博杜鹏吴启超马昕宇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