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薄耀杨专利>正文

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02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涉及盆底手术用器械技术领域。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包括两组指圈,还包括钳把,两组指圈外表面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钳把,两组指圈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通过定轴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二接管,第二转动杆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钳头,第二接管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钳头。通过在第一转动杆一侧焊接第二接管,在第二转动杆一侧焊接第一接管,解决了未能根本改善缝合操作难度且反复缝合对骶棘韧带损伤,且缝合过深致血管出血,神经损伤的技术问题。神经损伤的技术问题。神经损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盆底手术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是纠正子宫脱垂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骶棘韧带位置深,空间弯曲且狭长,暴露困难,缝合难度更大,因此借助方便有效的缝合器操作能明显减少手术及操作的难度,使手术更容易推广,目前多采用拉钩配合钩针缝合骶棘韧带的方法。
[000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1、仍需暴露手术操作通道,存在取针、缝合、控制缝合深度、取线以及缝线回头线过多混乱等相关困难,未能根本改善缝合操作难度;
[0005]2、反复缝合对骶棘韧带损伤,且缝合过深致血管出血,神经损伤。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包括两组指圈,还包括钳把,两组所述指圈外表面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钳把,两组所述指圈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通过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二接管,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二接管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钳头。
[000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中,所述第一接管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二接管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中,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均为直径3mm的无缝不锈钢管。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中,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均为直径1.4mm的无缝不锈钢管。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中,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均为1/4弧形无缝钢管。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中,所述第一钳头为30度尖形,所述第二钳头为30度耦合凹槽。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通过在第一转动杆一侧焊接第二接管,在第二转动杆一侧焊接第一接管,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另一端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设置为1/4弧形,将第一钳头采用度尖形,第二钳头采用度耦合凹槽,另配直径小于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不锈钢丝作为引导丝从第一内腔引入,通过第一钳头到达第二钳头进入第二内腔,
解决了仍需暴露手术操作通道,存在取针、缝合、控制缝合深度、取线以及缝线回头线过多混乱等相关困难,未能根本改善缝合操作难度,且反复缝合对骶棘韧带损伤,且缝合过深致血管出血,神经损伤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箱体骶棘韧带缝合器内部剖视图。
[0018]图中标号:1、指圈;2、钳把;3、第一转动杆;4、第二转动杆;5、定轴;6、第一接管;601、第一内腔;7、第二接管;701、第二内腔;8、第一钳头;9、第二钳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包括两组指圈1,还包括钳把2,两组指圈1外表面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钳把2,两组指圈1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通过定轴5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3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二接管7,第二转动杆4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一接管6,第一接管6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钳头8,第二接管7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钳头8。
[0022]第一接管6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601、第二接管7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701。
[0023]第一接管6和第二接管7均为直径3mm的无缝不锈钢管。
[0024]第一内腔601和第二内腔701均为直径1.4mm的无缝不锈钢管。
[0025]第一钳头8和第二钳头9均为1/4弧形无缝钢管。
[0026]第一钳头8为30度尖形,第二钳头9为30度耦合凹槽。
[0027]实施中,采用在第一转动杆3一侧焊接第二接管7,在第二转动杆4一侧焊接第一接管6,将第一接管6和第二接管7另一端的第一钳头8和第二钳头9设置为1/4弧形,将第一钳头8采用30度尖形,第二钳头9采用30度耦合凹槽,另配直径小于第一内腔601和第二内腔701的不锈钢丝作为引导丝从第一内腔601引入,通过第一钳头8到达第二钳头9进入第二内腔701。
[0028]本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0029]1、使得术中无需暴露缝合视野;
[0030]2、以钳夹加导丝引导带线方法代替直视下缝合能从根本上解决缝合之困难;
[0031]3、减少现有缝合器缝合不准确及多次缝合对骶棘韧带的损伤、出血多等问题;
[0032]4、使手术时间、拉钩损伤及手术难度明显降低,手术更易推广。
[0033]本技术方案采用在第一转动杆3一侧焊接第二接管7,在第二转动杆4一侧焊接第一接管6,将第一接管6和第二接管7另一端的第一钳头8和第二钳头9设置为1/4弧形,将第一钳头8采用30度尖形,第二钳头9采用30度耦合凹槽,另配直径小于第一内腔601和第二内腔701的不锈钢丝作为引导丝从第一内腔601引入,通过第一钳头8到达第二钳头9进入第二内腔701。
[00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包括两组指圈(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钳把(2),两组所述指圈(1)外表面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钳把(2),两组所述指圈(1)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通过定轴(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二接管(7),所述第二转动杆(4)另一侧顶部焊接有第一接管(6),所述第一接管(6)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钳头(8),所述第二接管(7)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钳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骶棘韧带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6)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耀杨魏珂王蕾高隽张蕾赵晓娟靳新星樊雅芝董菲
申请(专利权)人:薄耀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