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2696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变速箱,包括:低速齿轮组、高速齿轮组、输入轴、输出轴和变档组件,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间隔设置于输出轴,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二正向单向器连接于输出轴上,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一反向单向器连接于输出轴上,第一正向单向器转动连接于输出轴上,变档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滑块和第二调节滑块,第一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输入轴上,第二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输出轴上。通过各部件之间独特的同步原理,实际换挡中没有相关的冲击,也不会出现锁死状态,有利于实现自动变速控制,从而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动机的工作效率。动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
,尤其是涉及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汽车均采用一级减速箱原理,即将高速旋转的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放大扭矩的方式解决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此类设计为了提高大扭矩的同时保证高速行驶效率,就不断的对电动机进行高转速设计,以传统电机为例,从12,000转到16,000转,依然未能完全解决高速效率问题,今天的电动机已经往2万转发展,从而此类设计原理,给电动汽车用的电动机及驱动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成本高、可靠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0003]同时还有一种发展方向是低速大扭距轮毂电机,虽然在低速运行中有一定的优势,但轮毂电机由于极对数较多,很难有效提高转速,特别是在高转速下的效率,电动机虽然较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宽的多,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电动机依然不足以同时覆盖低速大扭矩效率和高速高效。
[0004]因此,研发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成为一种必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以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包括:
[0008]低速齿轮组,所述低速齿轮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轮;
[0009]高速齿轮组,所述高速齿轮组包括第二主动轮和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上设有第一正向单向器;
[0010]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轮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
[0011]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二正向单向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一反向单向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转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
[0012]变档组件,所述变档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滑块和第二调节滑块,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相连并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相连。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档组件还包括拨叉,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和所述
第二调节滑块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拨叉上,驱动所述拨叉以带动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在所述输入轴上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在所述输出轴上移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和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拨叉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滑块朝向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一侧设有第一花键凸,所述第二主动轮上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一花键凸可伸入所述第一花键槽内。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滑块朝向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侧设有第二花键凸,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上设有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二花键凸可伸入所述第二花键槽内。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调节滑块朝向所述第一从动轮的一侧设有第三花键凸,所述第一从动轮上设有第三花键槽,所述第三花键凸可伸入所述第三花键槽内。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主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主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的直径。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一支撑轴承。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二支撑轴承。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模式:
[0022]在一档输出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所述输入轴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二正向单向器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0023]在二档输出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相配合,所述输入轴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滑块转动,所述第二调节滑块转动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0024]在倒挡输出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之间,所述输入轴反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二正向单向器带动所述输出轴反向转动。
[0025]本专利技术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的特点及优点是:通过四个齿轮构成全部功能,可靠性可以充分保障,变档箱成本较低,在充分利用惯性拖拽的前提下,换挡所产生的冲击力均由电动机方面消纳。整个换挡所消耗时间不超过500毫秒,对驾驶人员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感。且由于各部件之间独特的同步原理,实际换挡中没有相关的冲击,也不会出现锁死状态,有利于实现自动变速控制,从而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在一档输出控制模式下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在二档输出控制模式下的示意图;
[0029]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在倒挡输出控制模式下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拨叉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1、低速齿轮组;11、第一主动轮;12、第一从动轮;121、第三花键槽;13、第二正向单向器;
[0033]2、高速齿轮组;21、第二主动轮;211、第一花键槽;22、第二从动轮;23、第一正向单向器;231、第二花键槽;232、第二支撑轴承;24、第一反向单向器;25、第一支撑轴承;
[0034]3、输入轴;
[0035]4、输出轴;
[0036]5、变档组件;51、第一调节滑块;511、第一花键凸;52、第二调节滑块;521、第二花键凸;522、第三花键凸;53、拨叉;531、第一平面轴承;532、第二平面轴承;5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速齿轮组,所述低速齿轮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轮;高速齿轮组,所述高速齿轮组包括第二主动轮和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上设有第一正向单向器;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轮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二正向单向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一反向单向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转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变档组件,所述变档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滑块和第二调节滑块,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相连并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档组件还包括拨叉,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和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拨叉上,驱动所述拨叉以带动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在所述输入轴上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在所述输出轴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和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拨叉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滑块朝向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一侧设有第一花键凸,所述第二主动轮上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一花键凸可伸入所述第一花键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滑块朝向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侧设有第二花键凸,所述第一正向单向器上设有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二花键凸可伸入所述第二花键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朝晖郑雅什卢世佳杨明贺高广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智一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