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3263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靶向纳米复合物包括纳米载体、生物靶向分子、治疗功能物质和/或成像功能物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偶联修饰于所述纳米载体的表面,所述治疗功能物质和成像功能物质负载于所述纳米载体的内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包括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D型多肽配体靶向纳米复合物,具有肿瘤靶向治疗效果的同时有与抗体相似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无免疫原性、抗蛋白酶降解、更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可实现化学药物治疗或光热治疗、或光动力治疗、或声动力治疗、或磁热治疗结合了成像物质实现了荧光成像、或光声成像、或核素成像,实现了肿瘤地诊疗一体化。实现了肿瘤地诊疗一体化。实现了肿瘤地诊疗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尤其涉及一种D型多肽配体靶向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0002]癌症仍然是目前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全球每年大约有1400万新癌症患者和800万人死于癌症相关疾病。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更精确、更快速的诊疗方法来对抗癌症。由于纳米材料的优越性,它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纳米材料可以将多种治疗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制备成结合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纳米复合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今国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0003]受体

配体介导靶向治疗肿瘤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肽Y(NPY)家族是一个多受体/多配体的家族,由四个受体亚型(hY1、hY2、hY4、hY5)和三个激动剂(NPY、PYY、PP)组成。目前有研究表明,在乳腺癌、脑癌、卵巢癌、肾癌等疾病的临床病例中均发现了神经肽Y受体的过表达,且正常组织器官中这种受体的表达均较低。这说明神经肽Y受体是一种可用于肿瘤靶向诊疗的一种潜在靶点,为上述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途径。
[0004]传统多肽配体的具有低毒性、低免疫原性、高组织渗透性和易合成修饰等优势,但是作为成像或治疗剂的靶向分子,多肽配体必须保持稳定并具有与受体结合的活性。不稳定的配体可能会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导致药物输送系统脱靶。多肽通常对酶促微环境(例如在血液循环和溶酶体中)敏感,并且易于降解,这严重限制了其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拟多肽的开发也是一种使用非天然氨基酸作为构建基来设计稳定肽的有用方法。D型多肽(全D型化氨基酸序列)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多肽设计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该靶向纳米复合物可实现成像及治疗。,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靶向纳米复合物的应用。
[0007]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其包括纳米载体、生物靶向分子、治疗功能物质和/或成像功能物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偶联修饰于所述纳米载体的表面,所述治疗功能物质和/或成像功能物质负载于所述纳米载体的内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包括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采用逆反技术合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选自以下肽段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全部氨基酸D型化:D

NPY、D

NPY(28

36)、D

pNPY、D

[Arg6,Pro34]pNPY、D

[Phe6,Pro34]pNPY、D

[Asn6,Pro34]pNPY、D

[Cys6,Pro34]pNPY、D

[Phe7,Pro34]pNPY、D

[Pro30,Nle31,
Bpa32,Leu34]NPY(28

36)、D

[Arg7,Pro34]pNPY、D

[Leu31,Pro34]pNPY、D

PYY(3

36)、D

[Ahx5

24]NPY、D

[Ala31,Aib32]pNPY、D

hPP、D

[cPP1

7,pNPY19

23,Ala31,Aib32,Gln34]hPP、D

NPY(3

36)、D

NPY(22

36)、D

[Pro30,Tyr32,Pro34]NPY(25

36)、D

[Pro30,Tyr32]NPY(25

36)、D

[Asn28,Pro30,Trp32]NPY(25

36)、D

[Pro30,Tyr31,Trp32]NPY(25

36)、D

NPY(25

36)、D

[Leu31,Pro34]pNPY、D

PYY(3

36)、D

[32

34βACC]‑
NPY(25

36)、D

[AHX5

24]NPY、D

[Gln 34]‑
hPP。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载体包括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颗粒、藻酸盐水凝胶、树枝状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介孔硅、沸石、四氧化三铁、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中空二氧化锰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功能物质包括用于光热治疗或光动力治疗的物质、用于磁热治疗的物质、用于声动力治疗的物质、用于化学治疗的物质、用于核素治疗的物质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功能物质包括用于荧光成像的物质、用于光声成像的物质、用于核素成像的物质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15]使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与活化后的纳米载体进行第一反应,得到偶联生物靶向分子的复合物;
[0016]以成像功能物质和/或治疗功能物质对所述偶联生物靶向分子的复合物进行修饰,获得所述靶向纳米复合物。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与纳米载体的质量比为1∶130。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功能物质与纳米载体的质量比为1∶1~30。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功能物质与纳米载体的质量比为1∶1~30。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上述靶向纳米复合物,或者由上述任一项方法制备得到的靶向纳米复合物在制备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所述疾病包括乳腺癌、脑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中的至少一种。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靶向纳米复合物,具有肿瘤靶向治疗效果,通过改造现有抗癌纳米制剂,通过配体的优化提高了靶向分子体内的稳定性,以及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实现了药物的定向输送、逐步释放,改善了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载体、生物靶向分子、治疗功能物质和/或成像功能物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偶联修饰于所述纳米载体的表面,所述治疗功能物质和/或成像功能物质负载于所述纳米载体的内部,所述生物靶向分子包括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靶向分子与纳米载体通过酰胺键连接;和/或,所述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采用逆反技术合成,优选的,所述D型神经肽Y系列的多肽配体选自以下肽段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全部氨基酸D型化:D

NPY、D

NPY(28

36)、D

pNPY、D

[Arg6,Pro34]pNPY、D

[Phe6,Pro34]pNPY、D

[Asn6,Pro34]pNPY、D

[Cys6,Pro34]pNPY、D

[Phe7,Pro34]pNPY、D

[Pro30,Nle31,Bpa32,Leu34]NPY(28

36)、D

[Arg7,Pro34]pNPY、D

[Leu31,Pro34]pNPY、D

PYY(3

36)、D

[Ahx5

24]NPY、D

[Ala31,Aib32]pNPY、D

hPP、D

[cPP1

7,pNPY19

23,Ala31,Aib32,Gln34]hPP、D

NPY(3

36)、D

NPY(22

36)、D

[Pro30,Tyr32,Pro34]NPY(25

36)、D

[Pro30,Tyr32]NPY(25

36)、D

[Asn28,Pro30,Trp32]NPY(25

36)、D

[Pro30,Tyr31,Trp32]NPY(25

36)、D

NPY(25

36)、D

[Leu31,Pro34]pNPY、D

PYY(3

36)、D

[32

34βACC]

NPY(25

36)、D

[AHX 5

24]NPY、D

[Gln34]hP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载体包括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颗粒、藻酸盐水凝胶、树枝状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介孔硅、沸石、四氧化三铁、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中空二氧化锰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形成所述脂质体的原料包括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壳聚糖、聚多巴胺、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功能物质包括用于光热治疗或光动力治疗的物质、用于磁热治疗的物质、用于声动力治疗的物质、用于化学治疗的物质、用于核素治疗的物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光热治疗或光动力治疗的物质包括聚多巴胺、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粒子、偶氮苯和邻硝基苄基衍生物、量子点、碳衍生物、上转换纳米颗粒、闪烁纳米颗粒、余辉发光纳米颗粒、光敏剂、有机染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用于磁热治疗的物质包括磁性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李彦莹吴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