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44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11
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该砌体为长方体,砌体的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凸台,另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凹槽,砌体的顶部和底部沿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排上下不连通的锥形方孔,每排锥形方孔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锥形方孔之间形成肋板;砌体的顶部从两排锥形方孔的两侧向下切除,在两排锥形方孔上形成上凸台,砌体的底部在两排锥形方孔上向内挖设形成下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砌体上设置锥形方孔,提高砌体的孔隙率,保证轻质需求,同时具有无筋结构,依靠材料自身的结合强度以及锥形方孔之间形成的密肋提高砌体的承载强度。之间形成的密肋提高砌体的承载强度。之间形成的密肋提高砌体的承载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材料
,特别涉及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材料工业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是引起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高、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大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节能建筑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节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能源危机逐步缓解,可持续发展也得以逐步实现,使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砌体作为建筑用人造板材,是建筑的必备材料,人们对砌体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砌体在轻质、保温、废物利用等方面的性能也越来越重视。
[0003]传统的砌体结构资源消耗大,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抵消混凝土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均质性、提高结构的延性等普遍存在配筋率高的现象。传统采用的空心砌体承重墙结构,是通过多个砌块构成的,先在现场将砌块按着设计要求逐块垒起,然后在垒好的砌块结构内配置砌块纵向和横向配筋,并在砌块内芯灌注混凝土,形成的配筋砌块的砌体剪力墙结构。该结构体系利用砌块的空心特点可在砌体内部浇筑竖向和水平互相贯通的钢筋混凝土芯柱和圈梁、过梁等代替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和圈梁,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但这种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需要现场砌筑,劳动力消耗较大,建造房屋的施工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一种免抹灰、一体式的大型轻质砌体,在不配筋的情形下还能保证砌体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是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通过在砌体上设置锥形方孔,提高砌体的孔隙率,保证轻质需求,同时具有无筋结构,依靠材料自身的结合强度以及锥形方孔之间形成的密肋提高砌体的承载强度。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该砌体为长方体,所述砌体的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凸台,另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凹槽,所述砌体的顶部和底部沿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排上下不连通的锥形方孔,每排所述锥形方孔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锥形方孔之间形成肋板;所述砌体的顶部从两排锥形方孔的两侧向下切除,在两排锥形方孔上形成上凸台,所述砌体的底部在两排锥形方孔上向内挖设形成下凹槽。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锥形方孔的大口朝外、小口朝内。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凸台和所述侧凹槽分别对应设有两组。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砌体的长度为800~1000mm,高度为400~500mm,宽度为150~250mm。
[0009]作为优选方案,每排所述锥形方孔的设置个数为10~12个。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肋板的厚度为10~15mm。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砌体可在上下左右四个面进行拼接,即可以满足宽度和高度两个方向的延伸,上下的卡接是通过设置在砌体顶部和底部的上凸台和下凹槽实现的,左右的连接是通过设置在砌块左右侧面的侧凸台和侧凹槽实现的,在施工时,不用抹灰,在高度方向上时通过上下两个砌体的错孔拼接,使得上下堆叠的砌体可被定位安装且不会产生移位,在长度方向上的卡接使砌体更易保持在同直线上,施工效果更佳,且操作便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0013]其次,本技术的砌体为大型砌体,长度为800~1000mm,高度为400~500mm,宽度为150~250mm,制作难度更高,对砌体的原料及结构要求更多,本技术采用的密肋式结构,受力更均匀,更适合大尺寸的砌体;通过在砌体的顶部和底部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两排上下不连通的锥形方孔,从而在砌体的内部中间形成横向筋骨,同时相邻两个锥形方孔之间形成肋板,在提高砌体的孔隙率、减轻砌块重量、隔声保温的同时,密肋式的结构相对于单独的大通孔,受力均匀、承载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5]图1是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的侧视图;
[0018]附图标记:1、砌体,2、侧凸台,3、侧凹槽,4、锥形方孔,5、肋板,6、上凸台,7、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
[0020]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是通过砌体1之间的结构性搭接连接在一起,不用在砌体1之间抹灰、灌浆,也不用在砌体1内部配置钢筋,具有资源消耗小、材料均匀性好、砌体结构整体性强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施工效率。
[0021]由于本技术中的砌体1为大型砌体,长度为800~1000mm,高度为400~500mm,宽度为150~250mm,制作难度更高,对砌体的原料及结构要求更多,故本技术采用的密肋式结构,使受力更均匀,更适合大尺寸的砌体,具体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
[0022]首先,所述砌体1的顶部和底部沿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排上下不连通的锥形方孔4,上下的两组锥形方孔4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隔板,从而在砌体的内部中间形成横向筋骨,与单组通孔相比,横向的隔板可以抵消一部分压力,受力更分散、更均匀,抗压能力更高;
[0023]其次,每排所述锥形方孔4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锥形方孔4之间形成肋板5,
大量锥形方孔4的有序布置在提高砌体的孔隙率、减轻砌块重量、隔声保温的同时,其所形成的密肋式结构相对于单独的大通孔来说,受力更均匀、承载强度更高。
[0024]本技术的砌体可在上下左右四个面进行拼接,即可以满足宽度和高度两个方向的延伸,其具体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
[0025]所述砌体1为长方体,所述砌体1的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凸台2,另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凹槽3,所述侧凸台2和所述侧凹槽3分别对应设有两组;该设置使砌体在左右方向更有利于进行拼接安装,满足墙体在宽度方向的延伸,设置两组侧凸台2和相对应的侧凹槽3,可以使拼装更稳定,不易错位;
[0026]相应地,所述砌体1的顶部从两排锥形方孔4的两侧向下切除,在两排锥形方孔4上形成上凸台6,所述砌体1的底部在两排锥形方孔4上向内挖设形成下凹槽7,上下的卡接是通过上凸台6和下凹槽7实现的;在施工时,不用抹灰,在高度方向上时通过上下两个砌体的错孔拼接,使得上下堆叠的砌体可被定位安装且不会产生移位,在长度方向上的卡接使砌体更易保持在同直线上,施工效果更佳,且操作便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002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锥形方孔4的大口朝外、小口朝内,该设置使砌体1在生产过程中更便于脱模,众所周知,在脱模时更易将大口径在外的锥形模具向外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其特征在于,该砌体(1)为长方体,所述砌体(1)的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凸台(2),另一侧面沿高度方向设有侧凹槽(3),所述砌体(1)的顶部和底部沿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排上下不连通的锥形方孔(4),每排所述锥形方孔(4)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锥形方孔(4)之间形成肋板(5);所述砌体(1)的顶部从两排锥形方孔(4)的两侧向下切除,在两排锥形方孔(4)上形成上凸台(6),所述砌体(1)的底部在两排锥形方孔(4)上向内挖设形成下凹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肋式免抹灰大型轻质砌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鼎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