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易撕贴、电池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000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易撕贴、电池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底膜和提拉膜;底膜用于粘接在电池与电池仓之间,底膜设置有缺口;提拉膜设置于缺口内,提拉膜用于与电池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粘接,以提拉电池,使电池与底膜分离;提拉膜和底膜之间具有第一模切缝,第一模切缝处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分别与提拉膜以及底膜连接;连接筋与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在拆取电池时,只需将连接筋拉断,便可实现提拉膜和底膜的快速分离,降低了提拉膜和底膜被撕裂的风险;并且,连接筋与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对连接筋施力时,提拉膜的边缘不易出现应力集中,进一步降低了提拉膜被撕裂的风险,提升了电池易撕贴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易撕贴、电池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易撕贴、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动力泵,在电子设备的性能、续航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便于电池的维修拆卸,通常在电池的外表面包覆易撕贴,易撕贴包括包裹区域和提拉区域,包裹区域与电池的外表面以及电池仓粘接,用户利用提拉区域,可将电池从拆卸边提出,并使电池与包裹区域分离,从而实现电池的拆取。
[0003]现有技术中,易撕贴的包裹区域和提拉区域通常为一体结构,包裹区域和提拉区域之间采用骑缝线的方式连接。在使用时,可沿骑缝线将易撕贴撕开,实现包裹区域和提拉区域分离,然后利用提拉区域进行电池的拆取工作。
[0004]采用上述骑缝线结构的易撕贴,在利用模具制作骑缝线时,由于粘附力的作用,模具收回时会对易撕贴产生牵拉;在对包裹区域和提拉区域进行分离时,也需要沿骑缝线施加拉力。上述两种场景中,均存在提拉区域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导致电池无法正常拆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易撕贴、电池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骑缝线结构的易撕贴,在对骑缝线施加拉力时,提拉区域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导致电池无法正常拆取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易撕贴,包括:底膜和提拉膜;
[0007]所述底膜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与电池仓之间,所述底膜设置有缺口;
[0008]所述提拉膜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提拉膜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粘接,以提拉所述电池,使所述电池与所述底膜分离;
[0009]所述提拉膜和所述底膜之间具有第一模切缝,所述第一模切缝处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分别与所述提拉膜以及所述底膜连接;
[0010]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底膜设置有第二模切缝;
[0012]所述第二模切缝位于所述连接筋朝所述底膜方向延伸的路径上,用于阻断所述连接筋朝所述底膜方向继续延伸;
[0013]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切缝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筋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连接筋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切缝的两端分别朝靠近所述提拉膜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0015]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模切缝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模切缝的连接处均为圆角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底膜包括主面粘接部和提拉膜包裹部;
[0017]所述提拉膜包裹部与所述提拉膜的至少部分连接,在所述拉膜包裹部与所述提拉膜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模切缝,所述第三模切缝用于使所述提拉膜包裹部和所述提拉膜分离。
[0018]优选地,所述电池易撕贴还包括:基材层和粘接层;
[0019]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粘接;
[0020]所述粘接层背离所述基材层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热层;
[0021]所述基材层背离所述粘接层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热层。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为油墨导热层;
[0023]所述第二导热层为油墨导热层或电镀导热层。
[0024]优选地,所述主面粘接部包括第一强胶区和第二强胶区;
[0025]所述第一强胶区位于所述主面粘接部远离所述提拉膜包裹部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强胶区位于所述主面粘接部靠近所述提拉膜包裹部的边缘处;
[0026]所述第一强胶区和所述第二强胶区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粘接。
[0027]优选地,所述主面粘接部还包括第一弱胶区;
[0028]所述第一弱胶区位于所述第一强胶区和所述第二强胶区之间,所述第一弱胶区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表面粘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相对的两个面;
[0029]所述提拉膜包裹部包括第二弱胶区,所述第二弱胶区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
[0030]所述第一强胶区和所述第二强胶区的粘接强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接强度。
[0031]优选地,所述提拉膜包括第三强胶区和第三弱胶区;
[0032]所述第三强胶区靠近所述主面粘接部,所述第三弱胶区靠近所述提拉膜包裹部;
[0033]所述第三强胶区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粘接,所述第三弱胶区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
[0034]所述第三强胶区的粘接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弱胶区的粘接强度。
[0035]优选地,所述底膜的至少一个边缘和/或所述提拉膜的至少一个边缘设置有无胶区。
[003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电池保护板组件,该电池还包括上述的电池易撕贴,电池易撕贴至少包裹部分所述电芯。
[0037]另外,本技术提供还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00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易撕贴包括:底膜和提拉膜;底膜用于粘接在电池与电池仓之间,底膜设置有缺口;提拉膜设置于缺口内,提拉膜用于与电池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粘接,以提拉电池,使电池与底膜分离;提拉膜和底膜之间具有第一模切缝,第一模切缝处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分别与提拉膜以及底膜连接;连接筋与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通过在提拉膜和底膜之间设置连接筋,能够对提拉膜和底膜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便于易撕贴与电池的装配。在拆取电池时,只需将连接筋拉断,便可实现提拉膜和底膜的快速分离,无需对提拉膜和底膜进行大面积拉扯,降低了提拉膜和底膜被撕裂的风险;并且,连接筋与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对连接筋施力时,提拉膜的边缘不易出现应力集中,进一步降低了提拉膜被撕裂的风险,提升了电池易撕贴的稳定性。
[0039]本技术的电池及电子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细节放大图之一;
[004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细节放大图之二;
[00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与电池装配示意图之一;
[004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与电池装配示意图之二;
[004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与电池装配示意图之三;
[004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易撕贴与电池装配示意图之四。
[0048]附图标记说明
[0049]10

电池易撕贴;20

底膜;30

提拉膜;40

电池;50

第一模切缝;60

连接筋;7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膜和提拉膜;所述底膜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与电池仓之间,所述底膜设置有缺口;所述提拉膜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提拉膜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粘接,以提拉所述电池,使所述电池与所述底膜分离;所述提拉膜和所述底膜之间具有第一模切缝,所述第一模切缝处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分别与所述提拉膜以及所述底膜连接;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提拉膜边缘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设置有第二模切缝;所述第二模切缝位于所述连接筋朝所述底膜方向延伸的路径上,用于阻断所述连接筋朝所述底膜方向继续延伸;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切缝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筋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连接筋的延伸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切缝的两端分别朝靠近所述提拉膜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模切缝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模切缝的连接处均为圆角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包括主面粘接部和提拉膜包裹部;所述提拉膜包裹部与所述提拉膜的至少部分连接,在所述拉膜包裹部与所述提拉膜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模切缝,所述第三模切缝用于使所述提拉膜包裹部和所述提拉膜分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粘接部包括第一强胶区和第二强胶区;所述第一强胶区位于所述主面粘接部远离所述提拉膜包裹部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强胶区位于所述主面粘接部靠近所述提拉膜包裹部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强胶区和所述第二强胶区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粘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华亮吕品风刘仕臻卿艳华李苗吴勇清戚青青农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