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86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锚杆、PVC排水管、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混杂草种的客土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锚杆框格梁与边坡植草相结合的防护结构,并选用具有高耐酸性的地聚物混凝土作为主要构件的原材料,最大程度保证了防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的设置,起到了抵抗酸雨侵蚀和阻滞雨水下渗的作用,显著提升了残积土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降低了防护结构的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造价。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花岗岩残积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常年经受干湿季节交替的影响。自然状态下的花岗岩残积土经多次干燥—湿润的循环作用,土体内部胶结物质逐渐流失,这将加剧土体结构中裂隙的产生,从而给雨水入渗提供了通道,进而降低了残积土的内部基质吸力。在此背景下,花岗岩残积土力学性质的劣化将严重威胁边坡的稳定性。
[000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城区降雨逐渐酸化。酸性雨水浸入花岗岩残积土后,经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残积土中胶结物质的分解和流失行为加剧,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显著降低,花岗岩残积土逐渐呈松散状。
[0004]目前,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防护手段与普通土质边坡并无区别,多采用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方式。然而,既有边坡防护结构在面对酸雨侵蚀环境时存在如下缺点:一方面,传统锚杆框格梁结构所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抵抗酸雨侵蚀能力差,并且其承载能力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严重威胁防护结构的整体安全;另一方面,花岗岩残积土颗粒黏结强度降低后,受暴雨冲刷时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水土保持能力强、全寿命周期造价低的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锚杆、PVC排水管、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混杂草种的客土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
[0007]优选的,所述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和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分别设置于边坡的顶部和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设置于边坡上;所述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由若干横向分布的V型框格梁单元和纵向分布的中间框格梁组成;所述中间框格梁设置于上下两个V型框格梁单元底部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和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均由具有高耐酸性的地聚物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锚杆一端植入边坡内部,另一端与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固接。
[0011]优选的,所述PVC排水管埋设于V型框格梁单元底部,并贯通整个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最后与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PVC排水管外包裹着土工布;所述PVC排水管上成形有若干排水孔;所
述排水孔的直径为2cm~3cm。
[0013]优选的,所述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混杂草种的客土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自下而上依次覆盖于边坡表面。
[0014]优选的,所述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混杂草种的客土的厚度为6cm~8cm;所述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的厚度为5mm~8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采用锚杆框格梁与边坡植草相结合的防护结构,并选用具有高耐酸性的地聚物混凝土作为主要构件的原材料,最大程度保证了防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的设置,起到了抵抗酸雨侵蚀和阻滞雨水下渗的作用,显著提升了残积土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降低了防护结构的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中边坡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边坡防护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PVC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为边坡、2为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3为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4为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1为V型框格梁单元、42为中间框格梁、5为锚杆、6为PVC排水管、61土工布、62为排水孔、7为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8为混杂草种的客土、9为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1、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2、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锚杆5、PVC排水管6、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7、混杂草种的客土8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9。
[0024]在本实施例中,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2和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分别设置于边坡1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及时排出雨水。
[0025]在本实施例中,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设置于边坡1上,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由若干横向分布的V型框格梁单元41和纵向分布的中间框格梁42组成;为增强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的整体性,在上下两个V型框格梁单元41底部之间设置有中间框格梁42。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防护结构的抗酸雨侵蚀性能,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2、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和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均由具有高耐酸性的地聚物混凝土浇筑而成。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改善边坡的受力状态,锚杆5一端植入边坡1内部,另一端与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固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为使边坡上的雨水及时排出,在V型框格梁单元41底部埋设有PVC
排水管6,并贯通整个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最后与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相连。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PVC排水管6的长期排水性能和减少水土流失,PVC排水管6外包裹着土工布61;PVC排水管6上成形有若干排水孔62,可最大限度增强PVC管的排水能力;排水孔62的直径为2cm。
[0030]在本实施例中,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7、混杂草种的客土8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9自下而上依次覆盖于边坡1表面;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7和混杂草种的客土8为边坡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与养分;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9起到了抵抗酸雨侵蚀和阻滞雨水下渗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了酸雨对花岗岩残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0031]在本实施例中,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7的厚度为12cm;混杂草种的客土8的厚度为6cm;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9的厚度为6mm。
[0032]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抵抗酸雨侵蚀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2)、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锚杆(5)、PVC排水管(6)、松散花岗岩残积土层(7)、混杂草种的客土(8)和改性亲水性聚氨酯面层(9);所述地聚物混凝土集水沟(2)和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分别设置于边坡(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设置于边坡(1)上;所述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由若干横向分布的V型框格梁单元(41)和纵向分布的中间框格梁(42)组成;所述中间框格梁(42)设置于上下两个V型框格梁单元(41)底部之间;所述锚杆(5)一端植入边坡(1)内部,另一端与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固接;所述PVC排水管(6)埋设于V型框格梁单元(41)底部,并贯通整个地聚物混凝土框格梁(4),最后与地聚物混凝土排水沟(3)相连;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秀姿曹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