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852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颈戴架,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其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容纳腔以及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颈戴架在第一风道内设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第一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第二子风道和第三子风道,第一出风口包括与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与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二子出风口以及与第三子风道连通的第三子出风口,第三子出风口设于颈戴架的外侧壁上;第一风扇,设于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调温件和第一传导件,第一调温件设于第三子风道内,第一传导件设于颈戴架的内侧壁上并与第一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第一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第一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调温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调温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炎夏日,电风扇、空调等是被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但是这些降温设备只能在室内使用,无法随身携带。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便携式风扇,以便随时随地为用户送风,增加舒适性。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2120186085.2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两个送风模块和设置于两个送风模块之间的热电模块。送风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风机、电路板以及电池模块,第一壳体内形成第一腔室,用于设置风机并构成风机的风道,第一壳体对应风道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形成于第一壳体的上、下侧壁,如此上下两侧同时出风。热电模块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热电片、导热片、散热器以及散热扇,导热片与热电片的冷端贴设以将冷量向传外递,散热器与热电片的热端贴设以将热量向传外递,导热片设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导热片取代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而与人体后颈相贴,将热电片产生的冷量直接传导至后颈。
[0004]但是上述挂脖风扇,由于送风模块只能上下两侧同时出风而不能与人体颈部接触导冷,而电热模块只能与人体颈部接触导冷而不能上下两侧同时出风,单一的双侧出风或者接触导冷难以满足用户的调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挂脖调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颈戴架,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颈戴架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颈戴架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第二子风道和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位于所述第三子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二子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的第三子出风口,所述第三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上;第一风扇,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调温件和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三子风道内,所述第一传导件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温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三子风道内,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朝远离所述第一调温件的方
向延伸形成的多个散热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调温件的另一侧热传导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三子出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通道设置。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三子风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形成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子风道。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颈戴架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颈戴架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顶壁上,所述第二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底壁上;和/或,
[0010]沿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方向,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扇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相对两端,所述颈戴架对应每一个所述第一风扇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分隔件。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应两个所述第一风扇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子风道相连通。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围设形成有佩戴空间,所述第一传导件朝向所述佩戴空间的一侧形成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凸出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对应每一个所述第一风扇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一本体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一调温组件,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第二调温组件,所述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二调温件和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二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内,所述第二传导件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阻尼转轴可转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弹性复位件可弯折连接。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第二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隔开件,所述隔开件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形成第四子风道和第五子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与所述第四子风道连通的第四子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五子风道连通的第五子出风口,所述第五子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五子风道内。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第一传导件与人体颈部接触调温,而且还能通过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实现双侧出风,从而满足用户的调温需求。具体地,第一风扇产生的一部分气流分别流入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后从对应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双侧出风,从而满足用户的吹风需求;第一风扇产生的另一部分气流还会流入第三子风道后携带第一调温件产生的热量或者冷量从第三子出风口吹出,从而对于第一调温件实现散热或者散冷,使得第一调温件
可以省去设置另外的风扇,从而可以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挂脖调温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挂脖调温装置的另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中挂脖调温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组合图。
[0023]图5是图4中挂脖调温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6是图4中挂脖调温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颈戴架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颈戴架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第二子风道和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位于所述第三子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二子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的第三子出风口,所述第三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上;第一风扇,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调温件和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三子风道内,所述第一传导件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调温件的一侧热传导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三子风道内,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朝远离所述第一调温件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散热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调温件的另一侧热传导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三子出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通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三子风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形成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子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颈戴架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颈戴架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顶壁上,所述第二子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底壁上;和/或,沿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方向,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锦雅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好奇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