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80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固定在上模板底端的上模,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固定在下模板顶端的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限位座、上冲压模及上模芯,下模包括下模座、下限位座、下冲压模及定位座。该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通过上模座、上限位座、上冲压模、上模芯、下模座、下限位座、下冲压模及定位座的相互配合,实现上下模分体式装配,能够方便模具的调整、拆装及维护,另外,通过增加的各调整垫片,可以准确调节上模芯及下限位座的高度,从而保证后道的成型高度一致,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保持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轴承的M型保持架在加工时需要对其翻边冲压成型,需要经过多道模具冲压,后道成型高度受前道的模具间隙、圆弧角影响,不同批次、新老模具的更换,都会对其成型高度产生歪斜、碗状,导致内外高度一致性差,产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方便调节上模及下模高度、来保证后道成型高度一致的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固定在上模板底端的上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固定在下模板顶端的下模,
[0006]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限位座、上冲压模及上模芯,所述上模座固定于上模板底端,所述上限位座固定于上模座内,上限位座底端延伸至上模座外并具有内锥面,所述上冲压模套设于上限位座内并与上限位座相固定,上冲压模底端具有开口向下的环状嵌槽,所述环状嵌槽对应设置于内锥面内侧,所述上模芯套设于上冲压模内并与上模板可拆卸连接,上模芯底端具有外锥面,所述外锥面对应设置于环状嵌槽内侧;
[0007]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限位座、下冲压模及定位座,所述下模座固定于下模板顶端并对应设置于上模座下方,所述下限位座设置于下模座内并通过定位座与下模板可拆卸连接,下限位座顶端固定有与上限位座的内锥面及上模芯的外锥面斜楔配合的锥台,所述下冲压模设置于下限位座内,下冲压模顶端依次贯穿下限位座、锥台,且下冲压模顶端具有能够与上冲压模的环状嵌槽相嵌合的环状凸台。
[0008]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节上模芯并保证其高度位置准确,所述上模芯顶端面与上模板底端面之间设置有上模内径调整垫片,所述上模板底端固定有垫板,所述下限位座顶端面与垫板底端面之间设置有上模外径调整垫片,所述上模外径调整垫片套设于上冲压模顶端外。
[0009]与其相对应地,为了便于调节下限位座并保证其高度位置准确,所述定位座底端面与下模板顶端面之间设置有下模内径调整垫片,所述下限位座底端面与下模板顶端面之间设置有下模外径调整垫片,所述下模外径调整垫片套设于下模内径调整垫片及定位座外。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通过上模座、上限位座、上冲压模、上模芯、下模座、下限位座、下冲压模及定位座的相互配合,实现上下模分体式装
配,能够方便模具的调整、拆装及维护,另外,通过增加的各调整垫片,可以准确调节上模芯及下限位座的高度,从而保证后道的成型高度一致,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侧”、“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如图1所示的一种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及固定在上模板1底端的上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2及固定在下模板2顶端的下模。
[0015]具体地,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3、上限位座4、上冲压模6及上模芯5,所述上模座3固定于上模板1底端,所述上限位座4固定于上模座3内,上限位座4底端延伸至上模座3外并具有内锥面,所述上冲压模6套设于上限位座4内并与上限位座4相固定,上冲压模6底端具有开口向下的环状嵌槽,所述环状嵌槽对应设置于内锥面内侧,所述上模芯5套设于上冲压模6内并与上模板1可拆卸连接,上模芯5底端具有外锥面,所述外锥面对应设置于环状嵌槽内侧。所述上模芯5顶端面与上模板1底端面之间设置有上模内径调整垫片7,上模内径调整垫片7嵌入上模板1中心的嵌槽内,所述上模板1底端还固定有垫板8,所述下限位座4顶端面与垫板8底端面之间设置有上模外径调整垫片9,所述上模外径调整垫片9套设于上冲压模6顶端外。
[0016]具体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10、下限位座11、下冲压模12及定位座13,所述下模座10固定于下模板2顶端并对应设置于上模座3下方,所述下限位座11设置于下模座10内并通过定位座13与下模板2可拆卸连接,下限位座11顶端固定有与上限位座4的内锥面及上模芯5的外锥面斜楔配合的锥台14,所述下冲压模12设置于下限位座11内,下冲压模12顶端依次贯穿下限位座11、锥台14,且下冲压模12顶端具有能够与上冲压模6的环状嵌槽相嵌合的环状凸台。所述定位座13底端面与下模板2顶端面之间设置有下模内径调整垫片15,所述下限位座11底端面与下模板2顶端面之间设置有下模外径调整垫片16,所述下模外径调整垫片16套设于下模内径调整垫片15及定位座13外。
[0017]结合图1、图2所示,加工前,首先根据需要加工的产品型号选取合适的上模内径调整垫片7及上模外径调整垫片9,使上模芯5和上限位座4的高度满足加工需求,同样的,选取合适的下模内径调整垫片15及下模外径调整垫片16,使定位座13、下限位座11的高度满足加工需求;加工时,将上道工位加工完成的保持架17放置在下冲压模12顶端,由下冲压模12顶端的环状凸台定位,动力系统驱动整个上模下降,在上限位座4的内锥面及锥台14的外锥
面的配合作用下,即可将保持架17的外侧翻边冲压成型,与此同时,上模芯5的外锥面与锥台14的内锥面配合作用,即可将保持架17的内侧翻边冲压成型,上冲压模6的环状嵌槽与下冲压模12的环状凸台配合作用,也对保持架17中部进行冲压,从而完成一次冲压成型。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设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型保持架翻边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固定在上模板底端的上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固定在下模板顶端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限位座、上冲压模及上模芯,所述上模座固定于上模板底端,所述上限位座固定于上模座内,上限位座底端延伸至上模座外并具有内锥面,所述上冲压模套设于上限位座内并与上限位座相固定,上冲压模底端具有开口向下的环状嵌槽,所述环状嵌槽对应设置于内锥面内侧,所述上模芯套设于上冲压模内并与上模板可拆卸连接,上模芯底端具有外锥面,所述外锥面对应设置于环状嵌槽内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限位座、下冲压模及定位座,所述下模座固定于下模板顶端并对应设置于上模座下方,所述下限位座设置于下模座内并通过定位座与下模板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凡潘鹏梁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