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74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4
本申请涉及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其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控制单元、整流单元以及直流配电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控制单元设置在第一单元箱内;所述整流单元设置在第二单元箱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设置在第三单元箱内;所述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设置为单元箱;所述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的两侧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三个标准的单元箱拼接组装成一个嵌入式开关电源;统一模数,降低钣金加工以及备货的难度;不需要后期搭建隔板实现分层,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隔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入式开关电源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1U断路器在通信行业内逐渐普及,嵌入式开关电源的体积也随之由3U模数向1U模数转变,在4G时代占主流的传统6U、9U开关电源逐渐被5G时代高密型开关电源替代,高密型开关电源随着终局容量及系统配电的增加,体积由1U模数为基准逐渐增大,主要类型有2U、3U、4U三种。
[0003]现有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铁塔模块化电源,其组合式结构受其配电密度及整流模块密度的影响,大部分采用1U、2U混合组合式模式;也有的为方便重复利用层间空间,依旧采用一体式机箱,层间根据需要搭建隔板实现分层。现有技术方案没有对1U模数进行统一,给钣金加工及备货造成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解决了当下3U开关电源采用1U、2U单元箱混合组合模式或在3U单元箱内搭建隔板造成的模数不统一,钣金加工及备货困难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控制单元、整流单元以及直流配电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控制单元设置在第一单元箱内;所述整流单元设置在第二单元箱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设置在第三单元箱内;所述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的高度设置为1U;所述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的两侧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三个标准的1U单元箱拼接组装成一个嵌入式开关电源;统一模数,降低钣金加工以及备货的难度;不需要后期搭建隔板实现分层,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隔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
[000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耳以及固定板,所述安装耳以及固定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侧面的两端;所述安装耳分别与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第一单元箱与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二单元箱与第三单元箱。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耳将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的两侧连接在一起,提高整体性;且安装耳为L型,能够用来将与开关电源连接的外部装置连接,将外部连接装置与开关电源固定连接,更牢固;通过固定板分别连接第一单元箱与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二单元箱与第三单元箱。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单元箱上盖设置有两个开料槽,使槽内区域向下弯曲形成两个第一分仓隔板,将第一单元箱内部分隔成交流配电仓、控制器仓以及信号接口仓;所述第一分仓隔板与第一单元箱底壳铆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内区域向下弯曲后,上端与上盖为一体,下端与底壳铆接,在实现将第一单元箱分隔的同时,起到增强第一单元箱结构强度的作用,并且第一分仓隔板取自上盖,降低了材料成本以及安装难度;在需要多少分隔板进行分隔时,在上盖开设多少开料槽即可。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单元箱内设置有互锁支架,将交流配电仓分隔成两个设置有断路器的区域,所述互锁支架上设置有对两个区域内的断路器进行限位的互锁件,所述互锁件包括扇形的锁止板、第一轴钉以及第二轴钉;锁止板靠近所在扇形圆心一端设置有圆孔,并通过第一轴钉与互锁支架转动连接;锁止板远离所在扇形圆心一端设置有弧形长孔,第二轴钉穿过弧形长孔与互锁支架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需要将哪一侧开关闭合时,手动转换仅需要左右拨动锁止板即可实现,无需每次互锁转换拆除互锁螺钉;同时对另一侧开关进行锁止,无法推上去闭合,从而防止两侧开关同时闭合。
[0014]转动锁止板即可对两侧的断路器进行锁止,弧形长孔能够对锁止板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转动过度影响正常开关。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单元箱包括U型上盖与U型底壳,所述U型上盖与U型底壳铆接;所述U型底壳侧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内的拍边。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钣金加工;设置拍边降低毛糙,并且能够加强边角的强度,降低变形。
[0017]可选的,所述U型底壳的两侧向内设置有过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桥能够在侧板与安装于第二单元箱内的整流单元之间形成空隙,避免整流单元与侧板直接接触,造成划伤;并且U型上盖与U型底壳之间一般通过螺钉连接,螺钉的端部会凸出于侧板靠近整流单元一侧,过桥形成的空隙能够避免螺钉凸出的地方划伤整流单元。
[0019]可选的,所述U型上盖上设置有四个开料槽,使槽内区域向下弯曲形成四个第二分仓隔板,将第二单元箱分隔成五个区域;所述第二分仓隔板与U型底壳铆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分隔功能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整体强度。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三单元箱的上盖板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且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向下冲压形成的椭圆形凹槽。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盖板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通过较小尺寸防止前后弓曲变形。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三单元箱 内设置有两个U型隔板,所述U型隔板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下底板铆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三单元箱的整体强度,防止边形。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通过将本申请的嵌入式开关电源分成三个独立的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并拼接组装,从而不需要后期搭建隔板实现分层,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隔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
[0027]2.第一单元箱、第二单元箱以及第三单元箱采用三个标准的1U单元箱,统一模数,降低钣金加工以及备货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单元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单元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互锁支架与互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锁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单元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三单元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交流配电单元;2、控制单元;3、整流单元;4、直流配电单元;5、第一单元箱;51、第一分仓隔板;52、交流配电仓;53、控制器仓;54、信号接口仓;55、互锁支架;56、互锁件;561、锁止板;562、第一轴钉;563、第二轴钉;564、圆孔;6、第二单元箱;61、U型上盖;62、U型底壳;63、拍边;64、过桥;65、第二分仓隔板;7、第三单元箱;71、上盖板;72、下底板; 73、U型隔板;8、安装耳;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1

附图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配电单元(1)、控制单元(2)、整流单元(3)以及直流配电单元(4);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控制单元(2)设置在第一单元箱(5)内;所述整流单元(3)设置在第二单元箱(6)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4)设置在第三单元箱(7)内;所述第一单元箱(5)、第二单元箱(6)以及第三单元箱(7)的高度设置为1U;所述第一单元箱(5)、第二单元箱(6)以及第三单元箱(7)的两侧通过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耳(8)以及固定板(9),所述安装耳(8)以及固定板(9)分别设置在第一单元箱(5)、第二单元箱(6)以及第三单元箱(7)侧面的两端;所述安装耳(8)分别与第一单元箱(5)、第二单元箱(6)以及第三单元箱(7)连接,所述固定板(9)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第一单元箱(5)与第二单元箱(6)以及第二单元箱(6)与第三单元箱(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箱(5)上盖设置有两个开料槽,使槽内区域向下弯曲形成两个第一分仓隔板(51),将第一单元箱(5)内部分隔成交流配电仓(52)、控制器仓(53)以及信号接口仓(54);所述第一分仓隔板(51)与第一单元箱(5)底壳铆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箱(5)内设置有互锁支架(55),将交流配电仓(52)分隔成两个设置有断路器的区域,所述互锁支架(55)上设置有对两个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峰路垚安宁翟相彭力陈永衡姚响李晓峰尹闯齐志兴马东阳郑翠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