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682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包括筒体、滤芯,位于筒体所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油液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过滤,从出油口流出;位于筒体所在的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筒体内同心设置有滤芯,滤芯的腔体底部固定于固定座上;筒体所在的腔体上端部内部设置有环形隔腔环,环形隔腔环所在的外侧与筒体的腔体内壁固定,中部形成上下贯穿的通孔,在环形隔腔环所在的中部通孔位置适配安装有压盖,压盖的中心设置为开口,并使进油口与滤芯的内腔相互连通,使滤芯所在的上下端部置于压盖与固定座之间位置。整个装置采用将滤芯置于固定座与压盖之间位置,可以实现滤芯在过滤时能够保持稳定存放,避免晃动,可实现500L/min的过滤传输速度。min的过滤传输速度。min的过滤传输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来说,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机械运行的平稳性,需要在机械的传动位置设置用于润滑的机油,这种润滑机油长时间在工作时,会残留金属粉末碎屑,长期在机械传动位置残留会对机械传动带来损伤,因此需要定期对机油机滤进行更换。
[0003]在中国专利CN200920106816.7中公开了一种灌浆自封式管路过滤器,通过在灌浆管道的易堵塞点安装灌浆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并通过在该灌浆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内部设置可装卸的过滤网,达到了清除杂质,防止管路堵塞及磨损和便于对灌浆管路中堵塞的杂物进行清洗处理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位置较为突出,在当滤油流通压力过大时,会造成不稳定,同时,该结构的滤芯在安装在滤筒时,没有有效的固定,会造成滤芯因为冲击压力的晃动影响过滤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包括筒体、滤芯,所述筒体为上部敞开的筒状结构,同时位于筒体所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使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与筒体内的腔体连通,使油液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过滤,并从出油口流出;
[0007]位于筒体所在的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筒体内同心设置有滤芯,使所述滤芯的腔体底部固定于固定座上;/>[0008]所述筒体所在的腔体上端部内部设置有环形隔腔环,同时环形隔腔环所在的外侧与筒体的腔体内壁固定,中部形成上下贯穿的通孔,用于对滤芯的通过,在所述环形隔腔环所在的中部通孔位置适配安装有压盖,压盖的中心设置为开口,并使进油口与滤芯的内腔相互连通,使所述滤芯所在的上下端部置于压盖与固定座之间位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的开口方向朝下,出油口的开口方向朝上;且所述进油口与出油口所在的水平面通过安装板相连并与筒体外壁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滤芯所在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并在卸料口位置设置有卸料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卸料阀包括下底板、上盖板、连接杆、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杆位于下底板、上盖板之间位置,同时下底板至于滤芯所在卸料口的下端面,上盖板位于卸料口的上端面,所述复位弹簧至于卸料口的上端面与上盖板之间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盖所在的外沿开设有环形槽口,并在环形槽口内填充有环形密封圈,并使得环形密封圈与环形隔腔环的通孔形成密封。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装置采用的滤芯为拆卸式设置,位于滤芯的底部设置有卸料阀,方便滤芯在更换时对内腔的油污去除,方便清洗;同时位于筒体顶部的滤芯上方设置有压盖,采用将滤芯置于固定座与压盖之间位置,可以实现滤芯在过滤时能够保持稳定存放,避免晃动,可实现500L/min的过滤传输速度。
[0015]2、本装置采用的安装板,将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与筒体所在的外壁固定,避免因为长期的流体高强度冲压造成进油口与出油口位置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隔腔环连接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A处卸料阀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包括筒体1、滤芯2,筒体1为上部敞开的筒状结构,其上部可打开,用于对置于筒体1腔体内滤芯2的置换。
[0023]如图2、图3所示,位于筒体1所在的腔体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1,筒体1内同心设置有滤芯2,使滤芯2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座11上;筒体1所在的腔体上端部内部设置有环形隔腔环12,同时环形隔腔环12所在的外侧与筒体1的腔体内壁固定,中部形成上下贯穿的通孔121,用于对滤芯2的通过,在环形隔腔环12所在的中部通孔121位置适配安装有压盖13,压盖13的中心设置为开口,并使进油口101与滤芯2的内腔相互连通,将进油口101内的滤油通过压盖13的中心的开口进入到滤芯2的内腔中,
[0024]压盖13所在的外沿开设有环形槽口131,并在环形槽口131内填充有环形密封圈132,并使得环形密封圈132与环形隔腔环12的通孔121形成密封,此时连接在筒体1的进油口101将滤油进入到滤芯2中部腔体时,不会从环形隔腔环12与压盖13之间间隙溢出,被过滤的滤油通过滤芯2溢出至滤芯2以外的筒体1腔体中(滤芯2所在的外壁与筒体1的腔体之间存在间隙),再通过出油口102溢出,以便达到了过滤的效果。能够实现500L/min的过滤传输速度。过滤精度达到50um。
[0025]如图4所示,卸料阀22包括下底板221、上盖板222、连接杆223、复位弹簧224,连接杆223位于下底板221、上盖板222之间位置,同时下底板221至于滤芯2所在卸料口21的下端面,上盖板222位于卸料口21的上端面,复位弹簧224至于卸料口21的上端面与上盖板222之间连接。使用时,由于复位弹簧224向外撑开,使下底板221对滤芯2所在的底部卸料口21进行罩盖,从而实现油滤进入到滤芯2后,从侧边的侧壁流通达到有效过滤的效果,当取下滤芯2后,向下按压与上盖板222相互连通的连接杆223,即下底板221与卸料口21的位置分离,
位于卸料口21位置的残渣从分离后的间隙流出,方便对取下的滤芯2进行有效清理。
[0026]进油口101的开口方向朝下,出油口102的开口方向朝上;这种设置方式防止在进油或者在出油时产生不必要的回流。且进油口101与出油口102所在的水平面通过安装板103相连并与筒体1外壁固定,提高进油口101、出油口102作为伸出部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封式管路过滤器,包括筒体(1)、滤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上部敞开的筒状结构,同时位于筒体(1)所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所述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与筒体(1)内的腔体连通,使油液从进油口(101)进入经过滤芯(2)过滤,并从出油口(102)流出;位于筒体(1)所在的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筒体(1)内同心设置有滤芯(2),使所述滤芯(2)的腔体底部固定于固定座(11)上;所述筒体(1)所在的腔体上端部内部设置有环形隔腔环(12),同时环形隔腔环(12)所在的外侧与筒体(1)的腔体内壁固定,中部形成上下贯穿的通孔(121),用于对滤芯(2)的通过,在所述环形隔腔环(12)所在的中部通孔(121)位置适配安装有压盖(13),压盖(13)的中心设置为开口,并使进油口(101)与滤芯(2)的内腔相互连通,使所述滤芯(2)所在的上下端部置于压盖(13)与固定座(11)之间位置;所述滤芯(2)所在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冬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岑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