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破碎箱,所述破碎箱正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破碎箱正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出料口的外侧焊接有输送斜框,所述破碎箱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顶部安装有防护装置,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具备除尘的功能,这样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使用更加环保,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除尘的功能,使得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接飘散到外界环境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处理
,具体为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正因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其环节的考虑是更重要的;在对建筑垃圾处理的过程中需使用到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除尘的功能,使得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接飘散到外界环境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具备除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除尘的功能,使得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接飘散到外界环境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破碎箱,所述破碎箱正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破碎箱正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出料口的外侧焊接有输送斜框,所述破碎箱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顶部安装有防护装置,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除尘装置,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梁。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梁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梁相对应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柱,两个支撑梁相对应一侧的右侧焊接有安放板,所述支撑梁顶部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螺纹连接有吊环。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底部与进料斗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所述防护框外圈的表面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内腔固定镶嵌有隔离网。
[0007]优选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所述除尘箱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吸尘主管,所述吸尘主管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吸尘次管,所述下吸尘次管的左侧延伸至输
送斜框的左侧,所述下吸尘次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吸尘头,所述吸尘主管左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有上吸尘次管,所述上吸尘次管的左侧套设在防护装置外圈的表面,所述上吸尘次管内侧的表面固定连通有上吸尘头,所述上吸尘头远离上吸尘次管的一侧与防护装置固定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除尘箱顶部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与除尘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除尘箱右侧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通过防护框、吸尘口、隔离网、除尘箱、吸尘主管、下吸尘头、下吸尘次管、上吸尘次管、上吸尘头、进气管、吸尘风机和密封门的配合使用,可使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具备除尘的功能,这样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使用更加环保,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除尘的功能,使得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接飘散到外界环境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出现使用不环保的问题,值得推广。
[00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吊环、连接柱、支撑梁和安放板,可对破碎箱和除尘箱进行支撑,同时方便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吊装转移,通过输送斜框,方便将破碎箱排出的建筑垃圾碎块进行引导,通过密封门,方便对除尘箱进行开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轴测图;
[0013]图2为本技术除尘装置结构轴测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防护装置结构轴测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底座结构轴测图。
[0016]图中:1底座、11吊环、12连接柱、13支撑梁、14安放板、2破碎箱、3进料斗、4防护装置、41防护框、42吸尘口、43隔离网、5除尘装置、51除尘箱、52吸尘主管、53下吸尘头、54下吸尘次管、55上吸尘次管、56上吸尘头、57进气管、58吸尘风机、59密封门、6输送斜框、7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
‑
图4,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破碎箱2,破碎箱2正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破碎箱2正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出料口7的外侧焊接有输送斜框6,破碎箱2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通有进料斗3,进料斗3的顶部安装有防护装置4,底座1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除尘装置5,底座1包括支撑梁13,通过输送斜框6,方便将破碎箱2排出的建筑垃圾碎块进行引导;
[0018]支撑梁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梁13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梁13相对应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柱12,两个支撑梁13相对应一侧的右侧焊接有安放板14,支撑梁13顶部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螺纹连接有吊环11,破碎箱2的底部与支撑梁13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支撑梁13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吊环11配合使用的安装螺孔,通过设置吊环11、连接柱12、支撑梁13和安放板14,可对破碎箱2和除尘箱51进行支撑,同时方便建筑垃圾破碎装
置的吊装转移;
[0019]防护装置4包括防护框41,防护框41的底部与进料斗3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防护框41外圈的表面开设有吸尘口42,吸尘口42的内腔固定镶嵌有隔离网43;
[0020]除尘装置5包括除尘箱51,除尘箱51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吸尘主管52,吸尘主管52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吸尘次管54,下吸尘次管54的左侧延伸至输送斜框6的左侧,下吸尘次管5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吸尘头53,吸尘主管5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有上吸尘次管55,上吸尘次管55的左侧套设在防护装置4外圈的表面,上吸尘次管55内侧的表面固定连通有上吸尘头56,上吸尘头56远离上吸尘次管55的一侧与防护装置4固定连通,除尘箱51底部的表面与安放板14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下吸尘次管54的背表面焊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后侧与除尘箱51的正表面焊接固定,上吸尘头56远离上吸尘次管55的一侧与吸尘口42固定连通,上吸尘头56的外径大于吸尘口42的内径;
[0021]除尘箱51顶部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吸尘风机58,吸尘风机58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57,进气管57的底部与除尘箱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破碎箱(2),所述破碎箱(2)正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所述破碎箱(2)正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出料口(7)的外侧焊接有输送斜框(6),所述破碎箱(2)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通有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的顶部安装有防护装置(4),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除尘装置(5),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梁(13)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梁(13)相对应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柱(12),两个支撑梁(13)相对应一侧的右侧焊接有安放板(14),所述支撑梁(13)顶部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螺纹连接有吊环(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防护框(41),所述防护框(41)的底部与进料斗(3)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所述防护框(41)外圈的表面开设有吸尘口(42),所述吸尘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林,朱传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