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33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绝缘外壳、导体、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第一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第一接线部与第一轨道组匹配设置;第一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并显示第一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第二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第二接线部与第二轨道组匹配设置;第二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导线,并显示第二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导体用于连接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过设置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能够显示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进而提高接线的精度。进而提高接线的精度。进而提高接线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是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属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接线端子的用量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接线端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轨道式接线端子采用压线和独特的螺纹自锁设计,连接安全可靠、外观设计美观大方,可配用多种附件,使用最为广泛。
[0003]轨道式接线端子的一端将金属片封在绝缘塑料内,绝缘塑料两端设置有插入导线的孔,设置导体连接导线,适合大量的导线互联。为保证有足够的电流通过,设计压接面积实行可靠接触。轨道式接线端子解剖图如图1所示。使用时,用螺丝刀将螺丝松开,螺丝上升带动压线端子上升,给导线接入提供足够的空间。两根导线分别从两个导线进口插入,拧紧螺丝将导线压紧。压线端子同时接触导线和导体,从而连接两根导线。
[0004]但是这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因为工作条件的局限性,存在,施工人员接线后,从视觉确认看到导线接在端子上,但实际上导线并未接入到端子里。第二,待连接导线为多芯线时,接入端子压线时存在只压紧了其中一根芯的情况,这导致线路显示接通,但是传输的数据或电流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且不稳定,甚至对设备的功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能够显示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进而提高接线的精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包括:
[0008]绝缘外壳、导体、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
[0009]所述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
[0010]所述第一接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一轨道组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并显示所述第一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
[0011]所述第二接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二接线部与所述第二轨道组匹配设置;所述第二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导线,并显示所述第二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
[0012]所述导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结构相同;
[0014]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对称设置。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轨道组和所述第二轨道组的结构相同;
[0016]所述第一轨道组和所述第二轨道组对称设置。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轨道组包括第一垂直轨道、第二垂直轨道和水平轨道;
[0018]所述第一垂直轨道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同轴设置;
[0019]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内径;
[0020]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线进口;
[0021]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一端连接;
[0022]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轨道的一端连接;
[0023]所述水平轨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显示窗口。
[0024]可选的,第一接线部包括:
[0025]螺丝、压线端子、第一弹簧、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
[0026]所述压线端子为圆柱状导体;所述压线端子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内径;所述压线端子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内径;所述压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轨道内;所述压线端子远离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一端与所述螺丝连接;所述螺丝通过螺纹通孔与所述绝缘外壳通过螺纹通孔连接;所述螺纹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上壁处;所述螺纹通孔的螺纹与所述螺丝的螺纹相匹配;
[0027]所述压线端子靠近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同轴设置;
[0028]所述凹槽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内径;
[0029]所述第一推动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长度;
[0030]所述第一推动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垂直轨道处;
[0031]所述第一推动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切面;
[0032]所述第二推动部设置于所述水平轨道内;
[0033]所述第二推动部远离所述显示窗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切面;
[0034]所述第一切面和所述第二切面匹配滑动设置;
[0035]所述第二推动部靠近所述显示窗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绝缘外壳连接;
[0036]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在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时下移;
[0037]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动部下移时,向所述显示窗口处移动。
[0038]可选的,所述第一推动部包括:
[0039]突起端子、第二弹簧和推动端子;
[0040]所述第二弹簧分别与所述突起端子和所述推动端子连接;
[0041]所述突起端子设置于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垂直轨道处;
[0042]所述推动端子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切面;
[0043]所述突起端子用于在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时下移;
[0044]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在所述突起端子下移时推动所述推动端子下移;
[0045]所述推动端子用于在下移时推动所述第二推动部向所述显示窗口处移动;
[0046]所述显示窗口用于在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时显示所述第二推动部。
[0047]可选的,所述第二推动部靠近所述显示窗口的一端设置有显示端子。
[0048]可选的,所述显示端子的颜色与所述绝缘外壳的颜色不同。
[004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5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外壳、导体、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第一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第
一接线部与第一轨道组匹配设置;第一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并显示第一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第二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第二接线部与第二轨道组匹配设置;第二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导线,并显示第二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导体用于连接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本技术的通过设置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能够显示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进而提高接线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2]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式接线端子剖面图;
[005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轨道式接线端子剖面图;
[005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轨道式接线端子接线原理图。
[0055]标记说明:1

螺丝;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导体、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所述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所述第一接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一轨道组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导线,并显示所述第一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接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二接线部与所述第二轨道组匹配设置;所述第二接线部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导线,并显示所述第二待连接导线的连接状态;所述导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组和所述第二轨道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轨道组和所述第二轨道组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组包括第一垂直轨道、第二垂直轨道和水平轨道;所述第一垂直轨道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内径;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线进口;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轨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显示窗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线部包括:螺丝、压线端子、第一弹簧、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压线端子为圆柱状导体;所述压线端子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垂直轨道的内径;所述压线端子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内径;所述压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轨道内;所述压线端子远离所述第二垂直轨道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常屹李俊仇晓志魏广鸿臧电宗刘吉刘青松赵志宏梁满仓高旭东郭科研杨志刚范国强韩建衡张珍何立荣何大可吴立星孙梓玮陈刚贾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