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192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包括软体水窖和软体混肥池;所述软体混肥池设置于软体水窖内,所述软体混肥池靠近软体水窖一端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所述软体水窖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且和软体混肥池上的扣眼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扣眼通过1颗钉子连接;所述软体水窖的顶部设置有软体集雨面,所述软体集雨面上焊接有若干个滤网底座,滤网套置于滤网底座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增加了混肥池的功能,利用现在钢丝绳加3个边的地钉固定能固定好这个软体混肥池;过滤网背后可穿钢丝绳起到定位过滤网和集雨面的作用,能人为控制和引导水窖表面水的流向。为控制和引导水窖表面水的流向。为控制和引导水窖表面水的流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


[0001]本技术涉及水窖领域,具体为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

技术介绍

[0002]市面现有其他同类产品,过滤网简单直接在材料上开孔,为了避免钢丝绳向两边滑动,在水窖表面大量的开过滤网孔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水窖的蒸发量成倍增加,同时现有水窖大都不具备混肥池的功能,只是单一的储存水的功能,而现有具有混肥功能的产品其在固定软体混肥池的方式上不够合理;并且现有同类产品的过滤网不论是软性材质还是硬性材质,都不具备和钢丝绳结合起来定位过滤网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水窖和软体混肥池;所述软体混肥池设置于软体水窖内,所述软体混肥池靠近软体水窖一端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所述软体水窖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且和软体混肥池上的扣眼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扣眼通过1颗钉子连接;
[0006]所述软体水窖的顶部设置有软体集雨面,所述软体集雨面上焊接有若干个滤网底座,滤网套置于滤网底座内;
[0007]进一步的,部分所述滤网为筒型;所述软体集雨面的两端可活动连接可打开窖盖;对应软体混肥池的可打开窖盖上也设置有带有筒型滤网的滤网底座;所述筒型滤网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钢丝绳通过穿过卡扣连接若干个横向分布的筒型滤网,钢丝绳通过穿过卡扣连接若干个纵向分布的筒型滤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筒型滤网替换为背后带卡扣的平面滤网。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增加了混肥池的功能,利用现在钢丝绳加3个边的地钉固定可以固定好这个软体混肥池;
[0010]2、本申请过滤网背后可穿钢丝绳起到定位过滤网和集雨面的作用,可以人为控制和引导水窖表面水的流向。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筒型滤网和滤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筒型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背面带卡扣的平面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可打开窖盖;2、扣眼;3、软体混肥池;4、筒型滤网; 5、软体集雨面;6、软体水窖;7、钢丝绳;8、滤网底座;9、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包括软体水窖6和软体混肥池3;所述软体混肥池 3设置于软体水窖6内,所述软体混肥池3靠近软体水窖6一端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2,所述软体水窖6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2,且和软体混肥池3上的扣眼2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扣眼2通过1颗钉子连接;
[0021]所述软体水窖6的顶部设置有软体集雨面5,所述软体集雨面5上焊接有若干个滤网底座8,滤网套置于滤网底座8内;
[0022]工作原理:针对小水窖:软体混肥池3的固定方法是靠近土地的三个面,固定的扣眼2和软体水窖6的扣眼2大小、间隔是一致的,通过1棵钉子固定 2层来实现。跨水窖的这面用钢丝绳7穿过在水窖的两端进行固定。
[0023]小水窖的安装只需要周围的地钉固定就可以,滤网只起到进水和出水的作用。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部分所述滤网为筒型;所述软体集雨面5的两端可活动连接可打开窖盖1;对应软体混肥池3的可打开窖盖1上也设置有带有筒型滤网4的滤网底座8;所述筒型滤网4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9,钢丝绳7通过穿过卡扣9连接若干个横向分布的筒型滤网4,钢丝绳7通过穿过卡扣9连接若干个纵向分布的筒型滤网4。钢丝绳7及卡扣9向上托起筒型滤网4形成向上的力,滤网底座8支撑筒型滤网4向下的力。
[0026]针对大水窖:大水窖因为集雨面自身重量较大,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在部分滤网底座8上去掉平面滤网,换成筒形滤网加上钢丝绳7和立柱进行人为控制集雨面的高度和起到支撑集雨面和引流到主进水口进水的作用。
[0027]大水窖的设计最中间的平面滤网是起到主进水口的,两侧分别设计筒形滤网加钢丝绳7及立柱进行固定,(大水窖的设计是两侧可打开设计)。筒形滤网的好处是侧过滤的方式进水,软体集雨面5不会因为泥沙沉积而堵住滤网,保证集雨面不积水,同时可以起到定位钢丝绳7的作用,因为集雨面的布料是软性材质,相邻的两根钢丝绳7中间部分如果积下雨水的情况下,水往低处流,水就会越积越多,将钢丝绳7向两边挤压,积下的雨水因为钢丝绳7的阻拦越积越多,反而排不出去。导致集雨水窖的集雨面长期受力损坏水窖使用。钢丝
绳7穿过筒型滤网4下面卡扣9,和滤网底座8形成相反的力,将滤网牢牢的固定住,钢丝绳7将每个滤网都串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为的稳定可控制高度的集雨面,使水朝着人为引流的方向进入水窖,将雨水人为引流至主进水口;也可以在中间加入1根立柱来更好的起到支撑的作用,加装立柱时立柱和滤网底座8顶部套接;(之前的大水窖采用立柱加钢丝绳7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成本原因、加工比较麻烦,做不到每一个滤网的位置都加立柱。)改进后的滤网就很好的解决了成本和效果的问题,如果和立柱结合使用效果最佳。
[0028]本技术可以通过立柱的高度调整人为控制集雨面,而其他产品因为钢丝绳7是软的只能起到支撑作用,而无法做到人为控制集雨面的高度。
[0029]在施工中立柱的加工比较麻烦,同时也因为成本的原因,有时候做不到每根支撑的立柱的点都做立柱进行支撑,就也是平面过滤网。而改进的筒型过滤网加了滤网底座8的设计,钢丝绳7从滤网背面卡扣9穿过去,可以起到和立柱同样的定位滤网底座8的作用,减少立柱的使用,或者不使用立柱。
[00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肥一体化软体水窖,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水窖和软体混肥池;所述软体混肥池设置于软体水窖内;所述软体混肥池靠近软体水窖一端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所述软体水窖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扣眼,且和软体混肥池上的扣眼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扣眼通过1颗钉子连接;所述软体水窖的顶部设置有软体集雨面,所述软体集雨面上焊接有若干个滤网底座,滤网套置于滤网底座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水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