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01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包括调节座,在所述调节座的顶部设有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槽,用以放置固定下肢;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在所述容置腔内置有弹性填充件,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容置腔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下肢专用的垫枕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放置在病床上时会占用大量的病床空间的问题。间的问题。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垫枕抬高肢体可促进血液回流,利用下肢消肿。传统的临床治疗一般都是采用普通的枕头作为抬高肢体的垫枕,往往会由于抬高的高度不达标,导致消肿时间过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0003]目前,为了克服传统的枕头作为垫枕消肿时间过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下肢专用的垫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下肢的抬高高度。但是存在体积交单,不便于收纳的缺陷,导致垫枕放置在床上时,会减少患者卧床的大量活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用以解决现有的下肢专用的垫枕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放置在病床上时会占用大量的病床空间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包括调节座,在所述调节座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槽,用以放置固定下肢;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在所述容置腔内置有弹性填充件,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容置腔导通。
[0007]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调节座和/或固定座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在容置腔内置有弹性填充件,并且在调节座和/或固定座上设置控制阀门,用以实现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导通状态以及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隔绝状态的切换;在需要收纳时,先将控制阀门打开,使得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导通,对弹性填充件施加外力让其在容置腔内收缩,并将容置腔内的气体排出容置腔外后将控制阀门关闭,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填充件保持压缩状态,进而使得调节座和/或固定座处于收纳状态,便于收纳到柜体内放置,在不使用时不会占用大量的病床空间;当需要使用时,将控制阀门打开,使得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导通,容置腔内与外部大气环境气压平衡,使得弹性填充件在自身弹性下膨胀复位,并将外部的气体吸入容置腔内,直至弹性填充件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关闭控制阀门后即可放置在病床上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以及便于收纳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下肢专用的垫枕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放置在病床上时会占用大量的病床空间的问题。
[0008]优选地,在所述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调节座的顶部,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二粘接层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
[0009]优选地,所述弹性填充件与所述容置腔形成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控制阀
门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上开闭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0]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填充件在所述容置腔内压缩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阀门关闭封闭所述容置腔,形成收纳状态;
[0011]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填充件弹性回弹到第二位置,充满所述容置腔并将外部的气体吸入容置腔内时,所述控制阀门打开将所述容置腔与外部导通,形成使用状态。
[0012]优选地,在所述固定座的末端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阻挡部,在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槽的凹槽,用以抵持固定脚部。
[0013]优选地,在所述调节座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以抵持下肢。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填充件为弹性泡沫件。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设置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连接机构,利用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粘接的方式实现在调节座顶部连接固定座的目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提高调节座和固定座的拆装便捷性以及连接稳定性。
[0017]2.通过在固定座的末端设置阻挡部,在阻挡部上开设与固定槽连接的凹槽,能够在患者固定下肢的同时将患者的脚掌固定在凹槽内,提高下肢抬高固定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0018]3.通过在调节座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在固定座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用以当或者下肢固定在固定槽内时,抵持患者下肢的底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下肢固定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
[0023]如图1

3所示,该可调节的自动充气垫枕,包括调节座1,在所述调节座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座2,在所述固定座2上开设有固定槽21,用以放置固定下肢;在所述调节座1和/或所述固定座2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图未示),在所述容置腔内置有弹性填充件(图未示),在所述调节座1和/或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控制阀门3,所述控制阀门3与所述容置腔导通。
[0024]在需要收纳时,先将控制阀门3打开,使得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导通,对弹性填充件施加外力让其在容置腔内收缩,并将容置腔内的气体排出容置腔外后将控制阀门3关闭,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填充件保持压缩状态,进而使得调节座1和/或固定座2处于收纳状态,便于收纳到柜体内放置,在不使用时不会占用大量的病床空间;当需要使用时,将控制阀门3打开,使得容置腔与外部大气环境导通,容置腔内与外部大气环境气压平衡,使得弹性填充件在自身弹性下膨胀复位,并将外部的气体吸入容置腔内,直至弹性填充
件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关闭控制阀门3后即可放置在病床上使用。
[0025]本实施例所述的容置腔优选内置在所述调节座1和固定座2内。
[0026]其中,在所述调节座1和固定座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图未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调节座1的顶部,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固定座2的底部,所述第二粘接层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通过在调节座1和固定座2之间设置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连接机构,利用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粘接的方式实现在调节座1顶部连接固定座2的目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提高调节座1和固定座2的拆装便捷性以及连接稳定性
[0027]其中,所述弹性填充件与所述容置腔形成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控制阀门3在所述调节座1和/或所述固定座2上开闭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填充件在所述容置腔内压缩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阀门3关闭封闭所述容置腔,形成收纳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填充件弹性回弹到第二位置,充满所述容置腔并将外部的气体吸入容置腔内时,所述控制阀门3打开将所述容置腔与外部导通,形成使用状态。
[0028]其中,在所述固定座2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座,在所述调节座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槽,用以放置固定下肢;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在所述容置腔内置有弹性填充件,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容置腔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调节座的顶部,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二粘接层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自动充气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件与所述容置腔形成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控制阀门在所述调节座和/或所述固定座上开闭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红杨叶香邓慧超王巧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