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97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形成于壳体上的四个传感器窗口,该四个传感器窗口包括:第一窗口,设有第一绿光发射单元;第二窗口,设有第二绿光发射单元、第一红光发射单元以及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第三窗口,设有第一光传感器;第四窗口,设有第二光传感器,其中,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相邻设置,第三窗口与第四窗口相邻设置,第一窗口和第三窗口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窗口与第四窗口之间的连线相交并呈十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2个光电传感器以用于在不同位置对用户的生理信号进行检测,可以从两组检测信号中选择信号质量较佳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精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高,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具有传统手表不具有的功能,例如显示、通讯、播放音乐、上网、生理监测等功能。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中常用的生理监测常用的方法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
[0003]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的远离如下:由于血液是红色的,它吸收绿光和蓝光。可以采用绿光来照射用户的皮肤,并采用作为光电二极管检测用户皮肤反射的绿光量。光电二极管所接收的绿光量与流过用户血管中的血液量相关。当使用者的心脏跳动时,血液在用户血管中流动并且绿光吸收更大(即,光电二极管接收较少的绿光),而在心跳之间,用户血管由于血液较少而对绿光吸收较少。因此,可以通过绿色发光二极管照射用户皮肤,并配置光电二极管来接收从用户皮肤反射的绿光量以检测用户的心率。基于该原理,还可以向用户皮肤发射红光、红外管、蓝光等用于检测用户的血氧、血压等生物信号。
[0004]向用户发射的光中,一部分光会透过用户皮肤,并经过用户血液吸收后反射回光电传感器,这部分光信号会与用户心跳相关,呈现波动性,为反射信号中的脉动分量(AC分量);另一部分会直接由用户皮肤反射回光电传感器,这部分光信号将不会呈现波动性,为反射信号的非脉动分量(DC分量)。由于用户的运动、用户组织肌肉运动、设备的不正确佩戴以及环境光的影响将会导致PPG检测信号中具有较多的噪声。
[0005]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一般采用单个光检测器对应多个发光元件,单个检测器难以有效去除PPG信号中的噪声,因此对于用户生物信号的检测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穿戴设备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四个传感器窗口,且所述四个传感器窗口包括:
[0008]第一窗口,设有第一绿光发射单元;
[0009]第二窗口,设有第二绿光发射单元、第一红光发射单元以及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
[0010]第三窗口,设有第一光传感器;
[0011]第四窗口,设有第二光传感器;
[0012]其中,所述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相邻设置,第三窗口与第四窗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三窗口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第四窗口之间的连线相交并呈十字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窗口还设有第二红光发射单元及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所述
第一红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呈矩形分布。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交叉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绿光发射单元设相对于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靠近于所述第二光传感器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传感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第三窗口的排布方向垂直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红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所形成的矩形的几何中心至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绿光发射单元至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距离。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绿光发射单元至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为2.5毫米至2.6毫米。
[0018]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带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第三窗口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带体的延伸方向。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窗口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窗口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窗口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第四窗口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带体的延伸方向。
[002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分布于所述第二窗口和所述第四窗口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窗口和所述第四窗口设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之间。
[002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形成于壳体上的四个传感器窗口,该四个传感器窗口包括:第一窗口,设有第一绿光发射单元;第二窗口,设有第二绿光发射单元、第一红光发射单元以及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第三窗口,设有第一光传感器;第四窗口,设有第二光传感器,其中,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相邻设置,第三窗口与第四窗口相邻设置,第一窗口和第三窗口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窗口与第四窗口之间的连线相交并呈十字形。本技术采用2个光电传感器以用于在不同位置对用户的生理信号进行检测,可以从两组检测信号中选择信号质量较佳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局部后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布局示意图。
[00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8]智能手表10、壳体100、第一窗口110、第一绿光发射单元111、第二窗口120、第二绿光发射单元121、第一红光发射单元122、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123、第二红光发射单元124、
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125、第三窗口130、第一光传感器131、第四窗口140、第二光传感器141、第一充电接口150、第二充电接口160、第一表带210、第二表带220、显示屏300、物理按键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四个传感器窗口,且所述四个传感器窗口包括:第一窗口,设有第一绿光发射单元;第二窗口,设有第二绿光发射单元、第一红光发射单元以及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第三窗口,设有第一光传感器;第四窗口,设有第二光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相邻设置,第三窗口与第四窗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三窗口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第四窗口之间的连线相交并呈十字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还设有第二红光发射单元及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一红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呈矩形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外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交叉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绿光发射单元设相对于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光发射单元之间的连线靠近于所述第二光传感器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