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567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寄生蜂繁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箱体;贯穿于箱体一侧的固定盘,且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固定盘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且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相匹配的插槽;设置于箱体顶侧的固定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柄、螺纹杆、螺孔和挡板的配合,可控制通道的开关,当需要取卵时,可打开通道,并在蜂蜜层的作用下将平腹小蜂引入固定罩内,而后在插条、插槽和开口的配合下,可将固定盘抽出箱体,以实现快速取卵和换卵,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防止平腹小蜂飞逃丢失,且不易对其造成损伤死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寄生蜂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平腹小蜂是荔枝蝽、麻纹蝽和斑衣蜡蝉等林木害虫卵期重要的寄生蜂,该蜂把子代卵产在寄主卵内,利用寄主卵内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寄主卵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最终导致卵死亡而不能孵化,消灭害虫于卵期,目前,平腹小蜂已成功人工繁育并应用于田间防治林木害虫,是斑衣蜡蝉及蝽类等林木害虫的主要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0003]在平腹小蜂的繁育过程中,需要进行接蜂,即将配对后的雌蜂与寄主卵放在一起,以便雌蜂对寄主卵进行产卵寄生,一般将寄主卵盛放在接蜂装置内的平盘中,让雌蜂在寄主卵上自由寄生产卵一定时间后,取出寄生过的卵,并放入新的寄主卵,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雌蜂常趴在平盘内,往外取寄生过的卵时需要对其进行驱赶,如果直接将整个平盘取出,平腹小蜂极易飞逃丢失,整个取卵过程工作效率低下,操作不便,且驱赶时极易对平腹小蜂造成损伤,造成死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繁殖接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取卵时需要驱赶雌蜂,易造成雌蜂飞逃丢失和死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
[0006]箱体;
[0007]贯穿于箱体一侧的固定盘,且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相匹配的开口;
[0008]所述固定盘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且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相匹配的插槽;
[0009]设置于箱体顶侧的固定罩,且所述固定罩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滤网,两个所述滤网之间设置有蜂蜜层;
[0010]所述箱体的顶部中间开设有通道,且箱体的顶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朝向通道的挡板,且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转柄。
[0011]优选地,所述的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还包括:
[0012]对称设置于固定罩底部两端的卡筒以及对称开设于箱体顶部两端的卡槽;
[0013]其中所述卡筒与卡槽相匹配,且卡筒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一端延伸至卡筒外;
[0014]所述箱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卡槽相连通,且定位孔与定位块的端部相匹配。
[0015]优选地,还包括对称固定于固定罩顶部两端的把手,且把手的顶部设置有护套。
[0016]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插槽内壁的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0017]优选地,还包括开设于固定盘侧壁的抠槽,且抠槽的内壁设置有圆弧倒角。
[0018]优选地,包括固定于箱体底部的支柱以及设置于转柄外壁的转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中,通过转柄、螺纹杆、螺孔和挡板的配合,可控制通道的开关,当需要取卵时,可打开通道,并在蜂蜜层的作用下将平腹小蜂引入固定罩内,而后在插条、插槽和开口的配合下,可将固定盘抽出箱体,以实现快速取卵和换卵,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防止平腹小蜂飞逃丢失,且不易对其造成损伤死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0021]同时,通过定位块、弹簧、卡筒和卡槽等结构的配合,可将固定罩紧固在箱体上,同时,通过按压定位块即可将固定罩与箱体分离,进而便于拆装固定罩,以便清理维护,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5]图中:1、固定罩;2、转柄;3、箱体;4、插槽;5、固定盘;6、开口;7、插条;8、螺纹杆;9、定位块;10、通道;11、蜂蜜层;12、滤网;13、挡板;14、螺孔;15、卡槽;16、弹簧;17、卡筒;1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

图2,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
[0028]箱体3;
[0029]贯穿于箱体3一侧的固定盘5,且箱体3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5相匹配的开口6;
[0030]固定盘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7,且箱体3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7相匹配的插槽4;
[0031]设置于箱体3顶侧的固定罩1,且固定罩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滤网12,两个滤网12之间设置有蜂蜜层11;
[0032]箱体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通道10,且箱体3的顶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14,螺孔14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8,螺纹杆8延伸至箱体3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朝向通道10的挡板13,且螺纹杆8的另一端固定有转柄2。
[00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0034]具体,可将寄主卵盛放在固定盘5中,并使平腹小蜂在箱体3内对寄主卵进行产卵寄生,一定时间后需要取出寄生过的卵时,可分别转动两侧的转柄2,使转柄2带动螺纹杆8在螺孔14内移动,而后螺纹杆8带动挡板13移动,从而使两个挡板13分离并打开通道10,之
后在蜂蜜层11的吸引下,可使平腹小蜂通过通道10进入固定罩1中,然后在插条7和插槽4的插接配合下,可将固定盘5从开口6处抽出,从而可实现快速取卵和换卵,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防止平腹小蜂飞逃丢失,且不易对其造成损伤死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0035]此外,该装置在使用时,也可不关闭通道10,使其保持打开状态,从而可使平腹小蜂自行飞入上方的固定罩1内,以食用蜂蜜,方便喂养,同时,在抽拉固定盘5时,由于开口6的大小有限,在其隔挡下,平腹小蜂仍无法从开口6处飞出,而抽拉时还可轻轻敲打固定盘5的底部,以便更好的驱赶掉固定盘5上的平腹小蜂,大大提高了使用效果。
[0036]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固定罩1,在其顶部可补充设置把手,且把手的顶部设置有护套,基于此,通过把手便于搬运移动装置。
[0037]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插槽4,在其内壁可补充设置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基于此,通过橡胶垫可使固定盘5更加稳固。
[0038]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固定盘5,在其侧壁可补充设置抠槽,且抠槽的内壁设置有圆弧倒角,基于此,通过抠槽便于拉出固定盘5。
[0039]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箱体3,在其底部可补充设置支柱,基于此,支柱具有支撑固定的作用。
[0040]参照图3,在本技术中,提供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平腹小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3);贯穿于箱体(3)一侧的固定盘(5),且所述箱体(3)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5)相匹配的开口(6);所述固定盘(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7),且箱体(3)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7)相匹配的插槽(4);设置于箱体(3)顶侧的固定罩(1),且所述固定罩(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滤网(12),两个所述滤网(12)之间设置有蜂蜜层(11);所述箱体(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通道(10),且箱体(3)的顶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14),所述螺孔(14)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延伸至箱体(3)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朝向通道(10)的挡板(13),且螺纹杆(8)的另一端固定有转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固定罩(1)底部两端的卡筒(17)以及对称开设于箱体(3)顶部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普李云翔李建峰孙海霞杨薇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