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492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模块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由下框体和上框体两部分组成,所述下框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一侧的表面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插接杆,所述安装盘远离插接杆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盘的表面并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安装盘远离插接杆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框,所述调节框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框对称分布在电机的两侧,两个所述调节框两侧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滑槽,且每两个所述滑槽的之间滑动卡接有滑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散热,提高散热的速度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光模块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通讯行业中,光模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光模块速率越来越高,其芯片功耗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散热对于光模块来说必不可少,散热不良会直接导致光模块性能减退和寿命缩短,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导致报废,因此,对于光模块结构设计来说,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0003]申请号为CN20212050629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包括光模块本体,所述光模块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光模块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该装置通过设置电机、偏心轮、风扇、T形转动杆、T形插杆和梯形卡接块,解决了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大都不具有自动循环散热功能,只是简单的把壳体的材料改良为铝制材料,从而来加快光模块的散热,但是这类壳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积聚在壳体内部的热量不能够往外进行扩散,因此不能够保证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时维持正常的温度,同时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中散热装置大都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由下框体(2)和上框体(3)两部分组成,所述下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散热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安装盘(401),所述安装盘(401)一侧的表面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插接杆(404),所述安装盘(401)远离插接杆(404)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安装盘(401)的表面并固定安装有扇叶(403),所述安装盘(401)远离插接杆(404)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框(405),所述调节框(40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框(405)对称分布在电机(402)的两侧,两个所述调节框(405)两侧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滑槽(406),且每两个所述滑槽(406)的之间滑动卡接有滑块(407),两个所述滑块(407)相远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09),两个所述限位杆(409)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调节框(405)的表面,两个所述滑块(407)相邻一侧的表面与调节框(405)内部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08);其中,所述插接杆(404)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插接杆(404)呈等边三角分布,且三个所述插接杆(404)均由磁石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散热装置(5)包括:固定台(501),所述固定台(50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台(501)均固定安装在下框体(2)内部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台(501)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吸热板(504),两个所述吸热板(504)的下表面皆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5010),每个所述散热片(5010)均贯穿下框体(2)的下表面并延伸至下框体(2)的外部;其中,两个所述固定台(50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模块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台(50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接块(506),所述转接块(506)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转接块(506)两两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固定台(501)的上表面,且每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美讯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