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48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底壳、顶盖以及吸收组件。底壳具有容纳腔和位于底壳一侧且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盖设于底壳的开口侧,吸收组件设于顶盖内,顶盖上设有能够供容纳腔内的气体流动至吸收组件的导气部。其中,吸收组件用于吸收容纳腔内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可利用该吸收组件有效地吸收容纳腔内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可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空间的气压过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降低电池的安全隐患。池的安全隐患。池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会导致电池内部空间的气压增大,进而导致电池的安全隐患较大,比如电池内部空间的气压过大时,电池的壳体会发生鼓胀或泄漏等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池的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可以降低电池的安全隐患。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底壳、顶盖以及吸收组件。底壳具有容纳腔和位于底壳一侧且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盖设于底壳的开口侧,吸收组件设于顶盖内,顶盖上设有能够供容纳腔内的气体流动至吸收组件的导气部。其中,吸收组件用于吸收容纳腔内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
[0005]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吸收组件设于顶盖内,且用于吸收容纳腔内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可以理解的是,吸收组件的高度能够高于容纳腔内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如此,既可避免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10),具有容纳腔(111)和位于所述底壳(110)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111)连通的开口(112);顶盖(120),盖设于所述底壳(110)的开口侧;以及吸收组件(130),设于所述顶盖(120)内,所述顶盖(120)上设有能够供所述容纳腔(111)内的气体流动至所述吸收组件(130)的导气部(125);其中,所述吸收组件(130)用于吸收所述容纳腔(111)内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0)包括盖本体(121)和设置于所述盖本体(121)朝向所述底壳(110)的开口侧的电隔离件(122);所述盖本体(121)盖设于所述底壳(110)的开口侧,所述电隔离件(122)与所述盖本体(121)之间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吸收组件(130)的收容槽(123);所述导气部(125)设置于所述电隔离件(122),且连通所述收容槽(123)和所述容纳腔(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123)具有与所述盖本体(12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槽底壁(1232);所述导气部(125)构造为贯穿所述收容槽(123)的槽底壁(1232)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123)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部件(124),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件(124)用于将所述收容槽(123)分隔为互不连通的至少两个子收容槽(1231);各所述子收容槽(1231)内设有所述吸收组件(1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子收容槽(1231)内的所述吸收组件(130)的材质不同,以吸收不同的反应气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124)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筋条(124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蹬华陈龙王鹏郑于炼金海族黄守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