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32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包括运输台和万向轮,所述运输台顶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承载盒、培养穴,装置采用设置多组互相独立且立式设置的承载盒来对马铃薯进行栽培使用,这样子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大马铃薯的栽培范围,还能够有效的避免马铃薯之间的互相干扰,并且通过在不同的承载盒内部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可以使得马铃薯的栽培环境产生相应的变化,便于实验室中的人员进行变量栽培使用,方便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而且通过显示屏还可以将所改变的参数进行显示,便于人员观察记录,并且承载盒内部设有多组培养穴,可以对马铃薯进行单独栽培作业,进一步降低干扰,具有干扰小、便于调控的优点。便于调控的优点。便于调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铃薯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性,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育苗盘是一种用于对培育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幼苗的器具。由于植物的幼苗较为脆弱,在自然环境中培养不利于幼苗的存活。因此,一般需将幼苗在温室环境下培养,使其具备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后再移植到室外环境下种植。幼苗的培养对于农业种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公开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2487594U用于微型马铃薯种子栽培的育苗装置,属于育苗装置领域,包括育苗箱,所述育苗箱内腔设置有隔板,育苗箱一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隔板上阵列开设有通水孔,且通水孔的顶部设置有滤网,隔板的上表面阵列设置有育苗盒,育苗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灯管,灯管与育苗盒的上方,育苗箱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进风孔,育苗箱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出风孔,育苗箱顶壁的一侧安装有风机和加热箱,风机的出风孔与加热箱相连接,加热箱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出风管;本技术设计新颖,通过结构相互的配合,保证温度、水分以及氧气的供给,给马铃薯种子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高幼苗出苗率,值得推广。
[0005]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时仍具有一定的缺点:所有的马铃薯种子均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栽培作业,一旦发生病变极易互相之间产生传播,造成大批量的死亡,不利于栽培使用,而且无法灵活的调整不同的变量以此来观察马铃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栽培的效果,不适合实验室中进行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6]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运输台和万向轮,所述运输台顶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栽培腔,所述栽培腔内部顶端表面位置设有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一端贯穿承载盒一侧与散热风机相连接,所述换气槽下方位于栽培腔内部两侧表面顶端位置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一端通过丝杆连接有喷洒板,所述喷洒板底部表面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喷头,所述喷头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控制阀,所述喷洒板下方位于栽培腔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培养穴,所述培养穴两侧内部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电热丝,所述培养穴内部一侧表面位置对称设有传感器,所述培养穴底端表面位置设有漏水孔,所
述培养穴下方位于栽培腔内部底端表面位置设有废水盒。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顶部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内部底端表面中间位置设有营养液箱,所述营养液箱一端贯穿承载盒一侧通过管道与喷头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运输台底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设有若干组万向轮。
[0011]优选的,所述承载盒两端表面位置分别设有显示屏以及控制器。
[0012]优选的,所述承载盒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穴由金属材质构成。
[0014]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由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构成。
[0015]优选的,所述废水盒由塑料材质构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采用了承载盒、培养穴,装置采用设置多组互相独立且立式设置的承载盒来对马铃薯进行栽培使用,这样子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大马铃薯的栽培范围,还能够有效的避免马铃薯之间的互相干扰,避免在发生病变时导致传播,保证了马铃薯栽培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在不同的承载盒内部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可以使得马铃薯的栽培环境产生相应的变化,便于实验室中的人员进行变量栽培使用,方便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而且通过显示屏还可以将所改变的参数进行显示,便于人员观察记录,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并且承载盒内部设有多组培养穴,可以对马铃薯进行单独栽培作业,进一步降低干扰,具有干扰小、便于调控的优点。
[0018](2)、本技术,采用了喷头、控制阀、传感器,在进行马铃薯栽培使用时,通过培养穴内部的传感器可以对相应的参数进行检测,便于人员提示的调整,如通过电热丝开启与否来改变栽培温度,保证栽培环境处在最佳的时候,保证栽培的效果,并且通过马达的转动能够带动喷洒板进行移动,使得喷头喷出的营养液能够分布的更加均匀,保证栽培效果,并且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马铃薯所需求的含量不同来调整控制阀的开启量,使得喷头喷出的营养液数量也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不足或者过多导致的影响,提高整体的栽培效果,同时通过换气槽方便气体的交互使用,保证内外气体的流通,具有栽培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的培养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的马达和喷洒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的废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运输台;2、支撑杆;3、承载盒;4、显示屏;5、挡雨板;6、营养液箱;7、散热风机;8、换气槽;9、栽培腔;10、控制器;11、喷洒板;12、马达;13、万向轮;14、废水盒;15、培养穴;16、
漏水孔;17、电热丝;18、传感器;19、喷头;20、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7]请参照图1

4,包括运输台1和万向轮13,运输台1顶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杆2,支撑杆2之间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承载盒3,承载盒3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栽培腔9,栽培腔9内部顶端表面位置设有换气槽8,换气槽8一端贯穿承载盒3一侧与散热风机7相连接,换气槽8下方位于栽培腔9内部两侧表面顶端位置固定安装有马达12,马达12一端通过丝杆连接有喷洒板11,喷洒板11底部表面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喷头19,喷头19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控制阀20,喷洒板11下方位于栽培腔9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培养穴15,培养穴15两侧内部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电热丝17,培养穴15内部一侧表面位置对称设有传感器18,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用马铃薯立式栽培装置,包括运输台(1)和万向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1)顶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之间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承载盒(3),所述承载盒(3)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栽培腔(9),所述栽培腔(9)内部顶端表面位置设有换气槽(8),所述换气槽(8)一端贯穿承载盒(3)一侧与散热风机(7)相连接,所述换气槽(8)下方位于栽培腔(9)内部两侧表面顶端位置固定安装有马达(12),所述马达(12)一端通过丝杆连接有喷洒板(11),所述喷洒板(11)底部表面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组喷头(19),所述喷头(19)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控制阀(20),所述喷洒板(11)下方位于栽培腔(9)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培养穴(15),所述培养穴(15)两侧内部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电热丝(17),所述培养穴(15)内部一侧表面位置对称设有传感器(18),所述培养穴(15)底端表面位置设有漏水孔(16),所述培养穴(15)下方位于栽培腔(9)内部底端表面位置设有废水盒(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韩儆仁权小兵张鹤潇张娟宁何万春师丽丽谭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