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29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包括轴向成型有中心通孔的中间体本体,中间体本体的外周面上径向开有共用进油口、前泵出油口和后泵出油口;中间体本体的中心通孔中扩径形成有装配腔,装配腔中在相对靠近后泵出油口的位置处转动地安装有增压叶轮,该装配腔中在位于前泵出油口的位置处定位安装有配流体;增压叶轮的轴孔中紧配合地安装有用于实现动力传递的连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装配简单,并能相对提升泵的使用压力。并能相对提升泵的使用压力。并能相对提升泵的使用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双泵的
,特别是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挖机不同部位的动作需要不同的油路控制,所以挖机液压系统中的动力元件往往采用双泵串联结构,即两个单联柱塞泵通过中间结构串联在一起。传统的柱塞双泵如图1所示,前泵A和后泵B间利用法兰盘F相连成一体,前泵A的轴与后泵B的轴间通过连接套L相连实现串联驱动。此种串联方式导致双泵总体积过大,并且法兰盘F与前泵1、后泵2之间均设有一道O形圈密封,增加了整体的漏油风险,同时前后泵分别有各自的进出油口,也增加了整个系统中管路布置的难度。图2是改进后的一种串联柱塞泵的中间体结构,如图所示,该中间体将前泵和后泵的后盖功能结合到了一起,使前后泵以尾部相对的方式串联,该中间体Z上成型有一个进油口J和两个出油口C,使前后泵能共用一个进油口J,同时前后泵各有单独的出油口,这种结构的中间体Z能使双泵结构紧凑,体积更小,不仅方便了安装,同时也有利于管路的布置。但是这种中间体Z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设计合理、装配简单,并且能相对提升双泵使用压力的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包括轴向成型有中心通孔的中间体本体,中间体本体的外周面上径向开有共用进油口、前泵出油口和后泵出油口;中间体本体的中心通孔中扩径形成有装配腔,装配腔中在腔底部处转动地安装有增压叶轮,该装配腔中在位于前泵出油口的位置处定位安装有配流体;增压叶轮的轴孔中紧配合地安装有用于实现动力传递的连轴套。
[0006]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07]上述的前泵出油口和后泵出油口间在中间体本体上的周向夹角为0度,共用进油口与前泵出油口在中间体本体上周向相距180度。
[0008]上述的前泵出油口中安装有用于定位卡装配流体的限位套。
[0009]上述中间体本体的两端与中心通孔同轴心均扩径形成有用于与泵定位配装的定位凹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中间体本体的装配腔中增设有增压叶轮,增压叶轮在旋转时能对油液起到一个增压的作用,从而能使串联双泵的转速及使用压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中间体本体上设有一个共用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采用本技术的串联双泵可以使用一个共用进油口供油。两个出油口分别为串联双泵的前泵出油口和串联双泵的后泵出油口,前泵出油口供串联的前泵出油,后泵出油口供串联的后泵出油,两个出油口用于满
足不同部位的驱动要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传统串联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1中涉及的标记为:前泵A、后泵B、法兰盘F、连接套L。
[0013]图2是改进后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中涉及的附图标记为:中间体Z、进油口J、出油口C 。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中间体本体的剖视结构图;
[0017]其中图3和图4中涉及的附图标记为:中间体本体1、中心通孔1a、装配腔1b、定位凹腔1c、共用进油口11、前泵出油口12、后泵出油口13、增压叶轮2、配流体3、连轴套4、限位套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图1为传统串联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前泵A和后泵B间通过法兰盘F首尾相连接,这种结构的串联柱塞泵体积相对较大,并且法兰盘F间压装的密封圈还容易出现漏油现象。
[0020]图2设计了一种中间体Z,其改进了传统的中间体结构,该中间体Z可以替代传统两串联柱塞泵的后盖的功能,使两个柱塞泵以尾部相对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如图所示,该中间体Z设有一个进油口J和两个出油口C,中间体Z内还成型有配油结构,使两个串联的柱塞泵可以共用一个进油口J,两个串联的柱塞泵各有自己的出油口C,以满足不同部位的驱动要求。改进后的中间体Z虽然使传统的串联柱塞泵结构紧凑、体积更小,但是却不能提升泵的压力,改善泵的性能。
[0021]本技术在改进后的中间体Z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包括轴向贯通地成型有中心通孔1a的中间体本体1,中间体本体1的外周面上还径向开有共用进油口11、前泵出油口12和后泵出油口13。中间体本体1内在靠近后端处还一体成型有后配流结构,后配流结构用于为安装在中间体本体1后端的泵的进出油进行配油。中间体本体1的中心通孔1a中扩径形成有装配腔1b,后配流结构的前端环形面构成了装配腔1b腔底部的限位平台。装配腔1b中在腔底部处转动地安装有增压叶轮2,限位平台能够限定增压叶轮2的装配位置,增压叶轮2能通过旋转提升油液的压力,使双泵中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升压功能。装配腔1b中在位于前泵出油口12的位置处还定位安装有一个分体式的配流体3。分体式的配流体3上设有配流油道,用于为安装在中间体本体1前端的泵的进出油进行配油。设一个分体式的配流体3,才能更方便地在中间体本体1内加装一个增压叶轮2。增压叶轮2的轴孔中还紧配合地安装有一个连轴套4,连轴套4用于实现动力的传递。通过连轴套4可以使前泵的轴和后泵的轴实现串联驱动。
[0022]实施例中,前泵出油口12和后泵出油口13间在中间体本体1上的周向夹角为0度,也就是说前泵出油口12和后泵出油口13的朝向是一致的。共用进油口11与前泵出油口12在
中间体本体1上周向相距180度。
[0023]实施例中,前泵出油口12中安装有用于定位卡装配流体3的限位套5。限位套5与配流体3的出油口限位相卡配,这样就可以防止配流体3轴向串动和周向转动。
[0024]实施例中,中间体本体1的两端与中心通孔1a同轴心均扩径形成有用于与泵定位配装的定位凹腔1c。
[0025]本技术的中间体结构相对改进后的中间体增加有增压叶轮,采用增压叶轮增压能使泵的功率相较原来有所提升。装配时,在中间体本体1内先装入增压叶轮2,然后按照方向装入配流体3,再利用前泵出油口12中的限位套5来限制配流体3的位置,前后泵通过连轴套4来传动。该结构不仅共用进油口,同时两个出油口还能满足不同部位的驱动要求,增压叶轮也能使泵的转速及使用压力有所提升。
[0026]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技术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升压功能的双泵中间体结构,包括轴向成型有中心通孔(1a)的中间体本体(1),所述中间体本体(1)的外周面上径向开有共用进油口(11)、前泵出油口(12)和后泵出油口(13);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体本体(1)的中心通孔(1a)中扩径形成有装配腔(1b),所述的装配腔(1b)中在腔底部处转动地安装有增压叶轮(2),该装配腔(1b)中在位于前泵出油口(12)的位置处定位安装有配流体(3);所述增压叶轮(2)的轴孔中紧配合地安装有用于实现动力传递的连轴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升压功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改荣官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