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152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属于轨道检修设备领域。该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包括车架底板,车架底板下端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车轮,四个车轮设置于两根轨道上;车架底板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检测箱,两个检测箱沿两根轨道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检测箱均位于两根轨道的顶部;每个检测箱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采集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的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均与后续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通过车轮实现小车沿两根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随着小车带动摄像头移动,摄像头实时对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进行采集,检测箱可以隔绝外界光源对摄像头造成的干扰,使得摄像头采集轮轨接触面磨损图像清晰准确,避免出现轨道磨损缺陷漏检的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检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的时速已经突破了400km/h。但是列车速度的提升也意味着轮轨系统因速度和震动等工况因素造成的磨损而更加严重。一旦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系统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列车正常的运输,甚至会对旅客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对于轮轨系统的磨损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测。
[0003]现有技术的中轨道检测磨损系统,大多数采用工业相机对轮轨接触面的磨损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实现对轮轨系统接触面的磨损的检测,如[中国专利技术] CN202011558254.7,一种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拍摄轨道检测磨损系统,通过设置多角度摄像头,从轨道的内外均设置两组不同的图像拍摄,对轮轨系统接触面的磨损的检测。但是因为在实际采集轮轨接触面磨损图像的过程中,轮轨接触面是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摄像头易受外界光源干扰,如光线差或者反光等,导致摄像头采集轮轨接触面磨损图像不准确,容易造成轨道磨损缺陷漏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解决现有技术的中轨道检测磨损系统因摄像头易受外界光源干扰而造成轨道磨损缺陷漏检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包括车架底板,所述车架底板下端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车轮,四个所述车轮设置于两根轨道上;车架底板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检测箱,两个所述检测箱沿两根轨道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检测箱均位于两根轨道的顶部;每个检测箱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采集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的摄像头;两个所述摄像头均与后续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基本原理为:智能巡检小车设置于两根轨道上,并通过车轮实现小车沿两根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在车架底板上端面设置有两个检测箱,检测箱内设置有摄像头,随着小车带动摄像头移动,摄像头实时对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进行采集,而摄像头设置在检测箱的内部,检测箱可以隔绝外界光源对摄像头造成的干扰,使得摄像头采集轮轨接触面磨损图像清晰准确,避免出现轨道磨损缺陷漏检的情况。
[000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检测箱均呈底部具有开口的立方体结构,两个检测箱对称设置于车架底板上端面的两侧;两个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方向竖直朝下,摄像头透过检测箱底部的开口对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进行采集。
[000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检测箱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门,所述旋转门通过合页与检测箱转动连接,检测箱上设置有与旋转门配合的卡扣。旋转门的设置,
便于从检测箱的侧壁方向打开或者关闭检测箱,实现了摄像头的安装和检修。
[000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车架底板的宽度小于两根轨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检测箱均通过安装支撑架与车架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撑架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和竖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横杆和竖杆端部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横杆和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斜杆;横杆通过多个安装孔与车架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竖杆通过多个安装孔与检测箱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两个安装支撑架实现了两个检测箱的固定,并且两个检测箱分别位于车架底板两侧的外部,这样的设置的目的是避免了车架底板遮挡两个检测箱的底部,使得摄像头透过检测箱底部的开口对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进行采集。
[001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检测箱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且调整所述摄像头在竖直方向位置的相机固定架。通过调整相加固定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实现对摄像头高度位置的调节,以调节摄像头与轨道上端面之间的间距,使得摄像头采集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更加清晰。
[001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相机固定架具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箱内部的相机安装板,所述相机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水平端与相机安装板下端面固定连接,L型连接板的竖直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顶部与L型连接板的竖直端铰接;连接臂中部竖直设置有条形安装槽,所述摄像头通过螺钉与所述条形安装槽固定连接;摄像头通过L型连接板和连接臂实现与相机安装板的固定连接,同时连接臂与L型连接板铰接,连接臂可绕铰接点旋转,实现对连接臂上的摄像头进行角度的调节;而连接臂上条形安装槽的设置,实现摄像头在连接臂上的位置可调,实现对摄像头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微调。
[0012]相机安装板上端面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两根导向杆,两根所述导向杆之间竖直设置有一根丝杆;两根导向杆的底端与相机安装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两根导向杆的顶端贯穿检测箱顶部;检测箱顶部固定设置有丝杆螺母,相机安装板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轴线与所述丝杆轴线重合;丝杆顶端贯穿检测箱顶部,丝杆中部与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丝杆底端与转动轴承的内圈圆周内壁固定连接。
[0013]丝杆与丝杆螺母的螺纹配合,通过旋转丝杆,实现丝杆底部的相机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位置的调整,以调整相机安装板上摄像头的位置;两根导向杆的设置,实现相机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移动;丝杆底部与转动轴承的内圈圆周内壁固定连接,平衡了丝杆底部的旋转自由度,两根导向杆和转动轴承的设置,避免了相机安装板跟随丝杆旋转。
[001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丝杆顶端设置有拧动扳手,拧动扳手位于检测箱的顶部外侧,可以通过旋转拧动扳手实现丝杆的转动,以调整相机安装板上摄像头的位置。
[001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相机安装板上设置有照明灯支架,所述照明灯支架包括两个设置于照明灯支架两侧的支撑桥,每个所述支撑桥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
角度调节支架,两个支撑桥上相对的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为一组,一组角度调节支架之间设置有照明灯座,所述照明灯座上设置有照明灯组。照明灯组可以为摄像头提供额外光源,使得摄像头采集轮轨接触面磨损图像清晰准确;角度调节支架的设置,可以实现照明灯组角度的调节,使得照明灯组对准轨道的接触面,便于摄像头采集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
[001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均包括竖直连接片和角度调节杆;所述竖直连接片的中部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照明灯座包括平板和两块对称设置于平板上端面两侧的竖板,平板上连接有所述照明灯组;竖直连接片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桥连接,竖直连接片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竖板一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杆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条形滑槽连接,角度调节杆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竖板一侧连接。
[001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车架底板下端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座,四个所述车轮通过轮轴与四个所述安装座连接;四个车轮采用与火车轮相同的轨道踏面外形轮廓尺寸;车架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电源箱,车架底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电源箱电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一个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底板,所述车架底板下端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车轮,四个所述车轮设置于两根轨道上;车架底板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检测箱,两个所述检测箱沿两根轨道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检测箱均位于两根轨道的顶部;每个检测箱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采集轨道接触面磨损图像的摄像头;两个所述摄像头均与后续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测箱均呈底部具有开口的立方体结构,两个检测箱对称设置于车架底板上端面的两侧;两个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方向竖直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测箱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门,所述旋转门通过合页与检测箱转动连接,检测箱上设置有与旋转门配合的卡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板的宽度小于两根轨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检测箱均通过安装支撑架与车架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撑架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和竖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横杆和竖杆端部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横杆和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斜杆;横杆通过多个安装孔与车架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竖杆通过多个安装孔与检测箱的侧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测箱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且调整所述摄像头在竖直方向位置的相机固定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巡检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箱内部的相机安装板,所述相机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水平端与相机安装板下端面固定连接,L型连接板的竖直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顶部与L型连接板的竖直端铰接;连接臂中部竖直设置有条形安装槽,所述摄像头通过螺钉与所述条形安装槽固定连接;相机安装板上端面两侧竖直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娟刘茂蔡诚刘佳新杨东升邓星桥段超李凡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