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99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捕蚊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诱蚊器,包括:用于将蚊虫引诱至集蚊组件处的诱蚊组件,诱蚊组件包括从下到上排列的:二氧化碳发生部,以及用于模拟人体诱蚊化合物和温度的发热部,以及用于将含有二氧化碳和诱蚊化合物的热空气排出的风扇,以及用于引诱蚊虫的紫外灯带;集蚊组件位于紫外灯带和风扇之间,集蚊组件包括集蚊盒以及连接在集蚊盒顶部的电灭蚊网。通过诱蚊剂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将蚊蝇引诱至诱捕通道内,并且在紫外灯和风扇组件的作用下根据蚊蝇的趋光性和逆风性将蚊蝇引诱至进蚊口后进入电网,被电击后进入集蚊盒内,增加了诱蚊器械的诱蚊灭蚊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户的使用体验。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蚊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捕蚊器械
,具体为一种诱蚊器。

技术介绍

[0002]许多传染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大多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因此,有效捕杀蚊子对遏制传染疾病有显著效果。目前人们常用的捕杀蚊子的方式主要为:1、蚊香:由高温燃烧后释放出的除蚊剂释放到空气中,达到杀蚊效果。2、电蚊香:将液态的杀虫剂利用热气蒸发,达到杀蚊效果。3、杀虫剂:以具有相当毒性的化学药剂,以直接喷洒的方式灭蚊。4、捕蚊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以灯管发光引诱蚊子。
[0003]现有的家庭用小型灭蚊诱蚊装置大多是通过紫外灯的诱蚊效果,然后风扇将蚊子吸入后风干致死,但由于紫外灯诱蚊效果不佳,导致诱蚊灭蚊效果不理想,捕蚊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蚊器,通过紫外灯、二氧化碳和蚊蝇的逆风性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较好的诱蚊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诱蚊器,包括:用于将蚊虫引诱至集蚊组件处的诱蚊组件,所述诱蚊组件包括从下到上排列的:二氧化碳发生部,以及用于模拟人体气味和温度的发热部,以及用于将含有二氧化碳和诱蚊化合物的热空气排出的风扇,以及用于引诱蚊虫的紫外灯带;
[0006]所述集蚊组件位于紫外灯带和风扇之间,所述集蚊组件包括集蚊盒以及连接在所述集蚊盒顶部的电灭蚊网。
[0007]优选的,还包括:外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所述诱蚊组件连接在内壳体中。
[0008]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发生部包括碳酸钙盛放盒以及连接在所述碳酸钙盛放盒顶部的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所述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的底端连通有带阀门的滴液管。
[0009]优选的,所述发热部包括导热盒以及安装在所述导热盒中的发热元件,所述导热盒的顶部设有诱蚊剂。
[0010]优选的,所述风扇安装在十字形支架上,所述十字形支架、导热盒、碳酸钙盛放盒及集蚊盒均通过对接组件连接在内壳体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碳酸钙盛放盒和集蚊盒的顶部均开设有通风口。
[0012]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卡扣,所述紫外灯带通过卡扣连接在安装槽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对接块以及沿着内壳体内侧壁纵向开设的对接槽,所述对接块活动连接在对接槽中。
[0014]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弹片,所述弹片的端部固定有定位球,所述对接槽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定位球相匹配的球窝。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主要由集蚊组件和诱蚊组件构成,其中诱蚊组件由二氧化碳发生部、发热部、风扇、紫外灯带构成,通过诱蚊剂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将蚊蝇引诱至诱捕通道内,并且在紫外灯和风扇组件的作用下根据蚊蝇的趋光性和逆风性将蚊蝇引诱至进蚊口后进入电网,被电击后进入集蚊盒内,增加了诱蚊器械的诱蚊灭蚊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集蚊组件和集蚊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集蚊组件和集蚊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二氧化碳发生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发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电灭蚊网和集蚊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诱蚊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集蚊组件;101、电灭蚊网;102、集蚊盒;
[0028]2、诱蚊组件;201、二氧化碳发生部;202、发热部;203、风扇;204、紫外灯带;205、碳酸钙盛放盒;206、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7、滴液管;208、导热盒;209、发热元件;210、十字形支架;211、安装槽;212、卡扣;213、通风口;
[0029]3、内壳体;
[0030]4、对接组件;401、对接块;402、对接槽;403、凹槽;404、弹片;405、定位球;406、球窝;
[0031]5、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诱蚊器,示例性的,如图1

图3所示的,包括外壳体5、内壳体3、集蚊组件1、诱蚊组件2等部件。其中,集蚊组件1、诱蚊组件2位于内壳体3的内部,内壳体3插接在外壳体5中,由内壳体3主要起到搭载集蚊组件1、诱蚊组件2的作用。外壳体5可以将内壳体3、集蚊组件1、诱蚊组件2包裹起来,避免受到损伤。外壳体5与内壳体3为圆柱状结构,内壳体3的上端设有限位板,其底部开设于外壳体5上端相匹配的环形槽,利于两者之间的对接。
[0034]具体的,诱蚊组件2用于将蚊虫引诱至集蚊组件1处,进行灭蚊、收集蚊虫。诱蚊组
件2包括从下到上排列的:二氧化碳发生部201,以及用于模拟人体诱蚊气味和温度的发热部202,以及用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热空气排出的风扇203,以及用于引诱蚊虫的紫外灯带204,灯带的形状呈弧形薄片状,灯带上设有多颗灯珠,灯珠工作时可用于引诱蚊蝇,并在内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211,安装槽211的内部安装有卡扣212,紫外灯带204通过卡扣212连接在安装槽211的内部。内壳体3的内部构成诱捕通道,能够更好地引诱蚊蝇靠近内壳体3,同时,风扇203通过诱捕通道将诱蚊剂挥发物质吹出,将蚊蝇引诱进入集蚊组件1。
[0035]如图4所示,上述二氧化碳发生部201包括碳酸钙盛放盒205以及连接在碳酸钙盛放盒205顶部的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的底端连通有带阀门的滴液管207,用于向碳酸钙盛放盒205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稀盐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与碳酸钙盛放盒205可以通过注塑成型进行固定连接,或碳酸钙盛放盒205设置安装口,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安装在安装口内并进行固定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6]进一步地,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呈倒圆锥状,漏斗的半径略小于内壳体,碳酸钙盛放盒205呈圆柱状,其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碳酸钙盛放区域的顶部周向设置,出风口呈圆形或多边形等,或者在碳酸钙盛放盒205的顶部开设一个大的通风口213,用于释放出二氧化碳,但并不以此为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蚊虫引诱至集蚊组件(1)处的诱蚊组件(2),所述诱蚊组件(2)包括从下到上排列的:二氧化碳发生部(201),以及用于模拟人体诱蚊化合物和温度的发热部(202),以及用于将含有二氧化碳和诱蚊化合物的热空气排出的风扇(203),以及用于引诱蚊虫的紫外灯带(204);所述集蚊组件(1)位于紫外灯带(204)和风扇(203)之间,所述集蚊组件(1)包括集蚊盒(102)以及连接在所述集蚊盒(102)顶部的电灭蚊网(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蚊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5)以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体(5)内部的内壳体(3),所述诱蚊组件(2)连接在内壳体(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诱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发生部(201)包括碳酸钙盛放盒(205)以及连接在所述碳酸钙盛放盒(205)顶部的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所述稀盐酸溶液盛放漏斗(206)的底端连通有带阀门的滴液管(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诱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2)包括导热盒(208)以及安装在所述导热盒(208)中的发热元件(209),所述导热盒(208)的顶部设有诱蚊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圣良李雨欣王炜豪曹少义张茜棉林宝江司红燕王宗德王鹏陈尚钘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