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983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和应用。该栽培方法在杏鲍菇生长的催蕾期和菌柄伸长期采用66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在我国不断推广,针对杏鲍菇标准化栽培配套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0003]目前,工厂化杏鲍菇生产中广泛应用荧光灯等人工光源进行出菇诱导,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即使采用相同的照度(单位勒克斯),也并不都能获得相同或相近的产量和品质,难以形成可重现的标准化生产方案。现有技术中虽有利用白光、蓝色LED等光源来栽培杏鲍菇的方法记载,但对于光照强度等参数信息并未详细记载,无法成为实际工厂化生产的参考。因此,目前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栽培技术人员的管理经验人为进行光照管理。
[0004]另一方面,杏鲍菇具有增强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去脂、降压、消食、抗病等各种功效,而这些功效与其所含的多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密切相关,也与其经济价值相关;同时,子实体生产效率也关系到栽培杏鲍菇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但目前促进杏鲍菇生长的方法大多无法兼顾杏鲍菇内在营养品质的提高和子实体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在催蕾期用波长为660nm
±
15nm的红光照射已接种完成的栽培袋出菇侧,保持栽培袋表面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

4μmol
·
m
‑2·
s
‑1;以每黑暗处理3h后用所述红光照射处理1h为一次照射周期,循环照射;至原基长度为3
±
1cm时进行疏蕾;在菌柄伸长期,用波长为660nm
±
15nm的红光照射所述栽培袋出菇侧,保持栽培袋表面光量子通量密度为1

10μmol
·
m
‑2·
s
‑1;以每黑暗处理1h后用所述红光照射处理1h为一次照射周期,循环照射;至杏鲍菇子实体发育成熟后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杏鲍菇菌株母种培养物的栽培基质由35%wt玉米芯、23%wt木屑、10%wt玉米粉、10%wt豆粕、20%wt麦麸、1%wt石灰和1%wt石膏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蕾期前,将已接种完成的栽培袋保持接种口向上放置于25
±
2℃恒温的培养室内层架上,保持空气湿度在50%
±
10%,并将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500
±
200ppm,进行黑暗条件下培养处理,直到菌丝体完全覆盖栽培袋内培养料,之后继续培养7d进行后熟管理;后熟培养完成后将所述栽培袋转移至恒定温度为12
±
2℃的培养室,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宗翰张昕昱张伟刘文俊杨伯颖刘文
申请(专利权)人:雄安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