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菌种快速分离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967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托竹荪菌种生产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以及红托竹荪菌种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特定的分离培养基,可以增加红托竹荪菌种基内菌丝直径,提高红托竹荪组织分离菌种过程菌丝萌发和生长速度,缩短分离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透明圈,确定菌种产酶情况,在保证菌种代谢酶系完整的同时,避免了菌种的老化,保证了菌种的质量,实现了菌种的快速分离,保证了后续的生产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托竹荪菌种快速分离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托竹荪菌种生产培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以及红托竹荪菌种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vata)属真菌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鬼笔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是一种名贵食药两用的真菌。红托竹荪子实体和竹荪蛋中富含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糖化、抗肿瘤、降血糖和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因其口感清鲜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0003]随着红托竹荪需求的扩大,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成为红托竹荪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分离筛选高产量高品质的红托竹荪菌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现阶段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筛选主要是从竹蛋中挑取组织块培养获得。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具有方法简单,得到的菌种能基本保持原来菌株的优良特性,后代不易发生变异等优点,但由于红托竹荪菌种菌丝生长缓慢,造成菌种生产周期长、菌丝老化、代谢酶系缺失、菌丝一致性差、成本高、污染率高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采用了特定的分离培养基,可以增加红托竹荪菌种基内菌丝直径,提高红托竹荪组织分离菌种过程菌丝萌发和生长速度,缩短分离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透明圈,确定菌种产酶情况,在保证菌种代谢酶系完整的同时,避免了菌种的老化,保证了菌种的质量,实现了菌种的快速分离。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菌种的生产方法,采用所述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的高质量菌种,提高生产质量,缩短红托竹荪菌的繁殖周期。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将红托竹荪菌的竹荪蛋内的白色菌柄(裙)组织接种至灭菌后的分离培养基上,封闭后进行分离培养;
[0010]其中,每1000mL所述分离培养基中,包括以下组份:由200~250g土豆提取得到的土豆提取液,葡萄糖20~25g,琼脂20~25g和谷物粉5~10g;
[0011]所述谷物粉包括麦芽粉和玉米粉;
[0012]所述土豆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3](a)将木屑浸泡在蒸馏水中,浸泡后去除木屑,得到木屑浸泡水;
[0014](b)将所述木屑浸泡水与土豆混合后煮沸,过滤后得到所述土豆提取液。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采用了特定的分离培养基,可以增加红托竹荪菌种基内菌丝直径,提高红托竹荪组织分离菌种过程菌丝萌发和生长速度,缩短分离时间、提高效率,实现了菌种的快速分离。
[0016]优选地,所述谷物粉由所述玉米粉和所述麦芽粉组成,所述玉米粉与所述麦芽粉的质量比为1~1.2:1。
[0017]优选地,所述白色菌裙组织的表面尺寸为(0.5~0.8)cm
×
(0.5~0.8)cm。
[0018]优选地,所述分离培养的条件为:在22~26℃下进行所述分离培养。
[0019]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木屑与所述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1.0~1.2。
[0020]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4~6小时。
[0021]优选地,所述浸泡的过程中煮沸所述木屑浸泡水。
[0022]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煮沸的时间为20~30分钟。
[0023]优选地,所述分离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将煮沸后分离得到的所述土豆提取液补足至1000mL,加入葡萄糖、琼脂粉、麦芽粉和玉米粉,加热将所述琼脂粉融化后灭菌,得到所述分离培养基。
[002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的生产方法,将分离得到的红托竹荪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生产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0026]优选地,所述生产培养基包括浸泡后的木屑70~75份,麸皮15~20份,麦芽粉3~8份和玉米粉3~8份。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采用了特定的分离培养基,可以增加红托竹荪菌种基内菌丝直径,提高红托竹荪组织分离菌种过程菌丝萌发和生长速度,缩短分离时间、提高效率,实现了菌种的快速分离。
[0029](2)本专利技术分离培养基将配制用水改为木屑浸泡水进行培养基的配置,同时添加麦芽粉和玉米粉,不仅满足红托竹荪菌种对木质素、纤维素需求,还丰富了红托竹荪菌种所需的营养,缩短了生长时间,提高了菌种生长速度。
[0030](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可通过观察培养基透明圈的情况确定菌种产酶的情况,在保证菌种代谢酶系完整的同时,避免了菌种老化,保证了菌种的质量,有利于后续的红托竹荪菌的批量生产。
[003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的生产方法,采用所述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的高质量菌种,提高木屑菌种生长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减少木屑菌种生产步骤,缩短菌种的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菌落生长的照片;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所提供的菌落生长的照片;
[0035]图3为试验例3中实施例5和对比例2的菌丝生长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将红托竹荪菌的竹荪蛋内的白色菌柄(裙)组织接种至灭菌后的分离培养基上,封闭后进行分离培养;
[0039]其中,每1000mL所述分离培养基中,包括以下组份:由200~250g土豆提取得到的土豆提取液,葡萄糖20~25g,琼脂20~2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红托竹荪的竹荪蛋内的白色菌柄(裙)组织接种至灭菌后的分离培养基上,封闭后进行分离培养;其中,每1000mL所述分离培养基中,包括以下组份:由200~250g土豆提取得到的土豆提取液,葡萄糖20~25g,琼脂20~25g和谷物粉5~10g;所述谷物粉包括麦芽粉和玉米粉;所述土豆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木屑浸泡在蒸馏水中,浸泡后去除木屑,得到木屑浸泡水;(b)将所述木屑浸泡水与土豆混合后煮沸,过滤后得到所述土豆提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粉由所述玉米粉和所述麦芽粉组成,所述玉米粉与所述麦芽粉的质量比为1~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菌柄(裙)组织的表面尺寸为(0.5~0.8)cm
×
(0.5~0.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培养的条件为:在22~26℃下进行所述分离培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王建民池景良苏明礼韩冰章瀚天于广峰冀宝营陈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