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566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筒膜开口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包括下基座、上压座以及纵向布置的插板,上压座与下基座之间具有放置医用筒膜的放置间隔;医用筒膜放置在放置间隔中,上压座上具有上下弹性移动的上移动块;插板与贴合缝相对布置,插板具有朝向贴合缝的插入端,插入端插入在贴合缝中,上移动块收到插板的抵压朝上移动,插板将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分离;通过上压座与下基座将医用筒膜进行夹紧限定,再通过插板插入医用筒膜之间的贴合缝,利用上移动块的活动性,使得插板插入贴合缝过程中,不会对医用筒膜造成损坏,该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解决了医用筒膜在开口的过程中,步骤繁琐,且操作麻烦的问题。且操作麻烦的问题。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筒膜开口结构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筒膜开口的
,具体而言,涉及医用筒膜开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医用筒膜的过程中,由于医用筒膜是两层材料一体成型的,其两端需进行封口,封口后再根据需要通过机械对医用筒膜进行限定口径尺寸的开口。
[0003]医用筒膜分为上膜层以及下膜层,互相之间粘得相当的紧,很不容易张开,外面的物品很难塞进去,因此需要通过机械对医用筒膜进行开口。
[0004]现有的医用筒膜在开口的过程中,步骤繁琐,且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用筒膜开口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用筒膜在开口的过程中,步骤繁琐,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包括下基座、上压座以及纵向布置的插板,所述上压座与下基座之间呈上下间隔布置,且所述上压座与下基座之间具有放置医用筒膜的放置间隔;所述医用筒膜包括上膜层以及下膜层,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一体成型呈环绕状布置;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上下贴合,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形成有贴合缝;
[0007]所述医用筒膜放置在放置间隔中,所述下膜层抵接在下基座上,所述上压座朝下抵压在上膜层上;所述上压座上具有上下弹性移动的上移动块,所述上移动块朝下抵接在上膜层上;
[0008]所述插板与贴合缝相对布置,所述插板具有朝向贴合缝的插入端,所述插入段呈尖端状,所述插板朝向贴合缝移动,所述插入端插入在贴合缝中,所述上移动块收到插板的抵压朝上移动,所述插板将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分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座中具有纵向布置且供上移动块上下移动的滑腔,所述滑腔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所述上移动块活动置于滑腔中,当所述上移动块受到插板的朝上抵压时,所述上移动块沿着滑腔朝上移动,当所述插板脱离对上移动块的朝上抵压时,所述上移动块沿着滑腔朝下移动复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移动块的底部具有抵接在上膜层上的抵接面,当所述上移动块未受到插板的朝上抵压时,所述抵接面与滑腔的底部开口平齐。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座的底部具有抵接上膜层上的底侧面,所述底侧面分别布置在滑腔的底部开口的两侧,当所述上移动块未受到插板的朝上抵压时,所述抵接面与底侧面平齐。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滑腔中设有驱动上移动块朝下移动复位的上弹簧,所述上弹簧的下端与上移动块的顶部连接,所述上弹簧的上端与滑腔的顶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移动块的顶部连接有随上移动块上下移动的导向杆,所述导向
杆的顶部活动穿过上压座。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具有朝上布置且供下膜层放置的放置面,所述放置面呈平整状。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底部具有底部面,所述底部面呈水平布置,所述底部面的前端交汇在插入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顶部具有顶部面,沿着插板朝向贴合缝插入的方向,所述顶部面朝下倾斜布置,所述顶部面的前端交汇在插入端。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固定布置,所述上压座上连接有驱动上压座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通过上压座与下基座将医用筒膜进行夹紧限定,再通过插板插入医用筒膜之间的贴合缝,利用上移动块的活动性,使得插板插入贴合缝过程中,不会对医用筒膜造成损坏,该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解决了医用筒膜在开口的过程中,步骤繁琐,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下基座与上压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下基座100、上压座200、插板300、医用筒膜400、上移动块500、驱动气缸600、放置面101、滑腔201、上弹簧202、导向杆2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5]参照图1

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6]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包括下基座100、上压座200以及纵向布置的插板300,上压座200与下基座100之间呈上下间隔布置,且上压座200与下基座100之间具有放置医用筒膜400的放置间隔;医用筒膜400包括上膜层以及下膜层,上膜层与下膜层一体成型呈环绕状布置;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上下贴合,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形成有贴合缝;
[0027]医用筒膜400放置在放置间隔中,下膜层抵接在下基座100上,上压座200朝下抵压在上膜层上;上压座200上具有上下弹性移动的上移动块500,上移动块500朝下抵接在上膜层上;
[0028]插板300与贴合缝相对布置,插板300具有朝向贴合缝的插入端,插入段呈尖端状,插板300朝向贴合缝移动,插入端插入在贴合缝中,上移动块500收到插板300的抵压朝上移动,插板300将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分离。
[0029]上述提供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通过上压座200与下基座100将医用筒膜400进行夹紧限定,再通过插板300插入医用筒膜400之间的贴合缝,利用上移动块500的活动性,使得插板300插入贴合缝过程中,不会对医用筒膜400造成损坏,该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解决了医用筒膜400在开口的过程中,步骤繁琐,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0030]上压座200中具有纵向布置且供上移动块500上下移动的滑腔201,滑腔201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上移动块500活动置于滑腔201中,当上移动块500受到插板300的朝上抵压时,上移动块500沿着滑腔201朝上移动,当插板300脱离对上移动块500的朝上抵压时,上移动块500沿着滑腔201朝下移动复位。
[0031]本实施例中,上移动块500主要是用于为插板300在对医用筒膜400开口时,具有保护医用筒膜400且又不会对插板300的开口时造成阻碍的部件。
[0032]上移动块500的底部具有抵接在上膜层上的抵接面,当上移动块500未受到插板300的朝上抵压时,抵接面与滑腔201的底部开口平齐。这样,上移动块5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座、上压座以及纵向布置的插板,所述上压座与下基座之间呈上下间隔布置,且所述上压座与下基座之间具有放置医用筒膜的放置间隔;所述医用筒膜包括上膜层以及下膜层,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一体成型呈环绕状布置;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上下贴合,所述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形成有贴合缝;所述医用筒膜放置在放置间隔中,所述下膜层抵接在下基座上,所述上压座朝下抵压在上膜层上;所述上压座上具有上下弹性移动的上移动块,所述上移动块朝下抵接在上膜层上;所述插板与贴合缝相对布置,所述插板具有朝向贴合缝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呈尖端状,所述插板朝向贴合缝移动,所述插入端插入在贴合缝中,所述上移动块收到插板的抵压朝上移动,所述插板将上膜层与下膜层之间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座中具有纵向布置且供上移动块上下移动的滑腔,所述滑腔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所述上移动块活动置于滑腔中,当所述上移动块受到插板的朝上抵压时,所述上移动块沿着滑腔朝上移动,当所述插板脱离对上移动块的朝上抵压时,所述上移动块沿着滑腔朝下移动复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块的底部具有抵接在上膜层上的抵接面,当所述上移动块未受到插板的朝上抵压时,所述抵接面与滑腔的底部开口平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筒膜开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锋卫刘青山欧阳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