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26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包括刀柄和轴向连接于刀柄一端的刀头,其特征在于:刀头处设置有两种刀尖圆角,位于刀头处相邻侧刃末端的刀尖圆角两两不同,对向相同布置;其中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小的小刀尖圆角,另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大的大刀尖圆角,两条小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的外侧均设置一个断屑槽,两个断屑槽对称分布设置。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对复杂曲面进行铣削,加工效率高、工件表面质量好、高速铣削稳定性好,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削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低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铣刀。

技术介绍

[0002]球头铣刀是加工模具和其他高精度复杂曲面(如飞机叶片曲面)的重要刀具,是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最常见的刀具,在汽车、航空航天及机械电子制造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
[0003]球头铣刀有单刃、双刃和四刃等不同形式,单刃铣刀的铣削效率低且加工性能差,在切削过程中往往存在颤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双刃和四刃球头铣刀进行加工。
[0004]铣削通常可作为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可使产品直接达到质量要求,但是常规双刃和四刃球头铣刀切削加工后的表面往往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容易引起已切削加工表面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加工工件表面质量(如粗糙度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使用寿命长,使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较好,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包括刀柄和轴向连接于刀柄一端的刀头,其特征在于:刀头处设置有两种刀尖圆角,位于刀头处相邻侧刃末端的刀尖圆角两两不同,对向相同布置;其中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小的小刀尖圆角,另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大的大刀尖圆角。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小刀尖圆角靠近刀尖顶点处设置有一个断屑槽,本专利技术的小刀尖圆角呈对称布置形式,故有两个断屑槽,且呈对称分布设置。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刃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侧刃在所述刀头轴向均匀间隔螺旋分布。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小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为主切削刃,大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为副切削刃;各断屑槽均沿着主切削刃方向双向贯通设置,断屑槽的一端与小刀尖圆角底面平齐连接,断屑槽的另一端与小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过渡连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各断屑槽下方对应设置一个与其连接相通的容屑槽。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两侧刃之间设置有所述容屑槽,容屑槽顶部与断屑槽对接用于将断屑槽处切断的切屑导入容屑槽中。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容屑槽的槽型宽度自刀尖顶点开始,沿着螺旋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将断屑槽处切断的切屑导入容屑槽中,这样可以使切屑及时排出,降低切屑对加工表面的影响。
[0014]每两侧刃31之间设置有容屑槽33,容屑槽33的槽型宽度自刀尖顶点开始,沿着螺
旋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将断屑槽处切断的切屑导入容屑槽中,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刀尖圆角为R0.3~0.7mm。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刀尖圆角为R1mm~2mm。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刀头一体成型制成。
[0018]由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头铣刀,包括刀柄、刀头和刀具,刀头连接于刀柄一端,所述铣刀的刀头处的侧刃上有两种刀尖圆角,所述刀头处每两相邻侧刃的刀尖圆角两两不同,对向相同,其中一种较小,另一种较大。具有小刀尖圆角的侧刃为主切削刃,用于快速切削工件,具有大刀尖圆角的侧刃为副切削刃,用于改善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刀尖附近具有对称布置的断屑槽,沿着两主切削刃双向贯通,使切屑及时排出,降低切屑对加工表面的划伤等影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对复杂曲面进行铣削,加工效率高、工件表面质量好、高速铣削稳定性好,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相对于普通球头铣刀,其两个刀尖圆角更大,使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更加光滑,精度更高。
[0021]2)与普通球头铣刀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球头铣刀具有两个双向贯通的断屑槽,在高速铣削时,使切屑形态稳定可控,提高了高速铣削时的稳定性。
[0022]3)本专利技术的球头铣刀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容屑槽,可使切屑快速排出,大大降低了切屑对加工表面的影响,更有利于保证加工后的工件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球头铣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头方向俯视图;
[0026]图3是图1的F

F剖面放大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头刀具处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头又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刀柄和刀头整体成型的再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30]图1

6中附图标记如下:1刀柄、2刀头、3刀具、31侧刃、32断屑槽、33容屑槽、341大刀尖圆角、342小刀尖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可以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与常规球头铣刀的区别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球头铣刀具有两种大小不同的刀尖圆角,而非刀尖圆角全部相同。
[0033]如图1所示,该种球头铣刀包括:刀柄1、刀头2及刀具3,刀柄1、刀头2及刀具3,该刀具是通过棒料的一体成型磨制而成,刀柄1为圆柱体,刀头2在刀柄1的一端同轴连接,刀具3包括四个等角度、等间隔布置的侧刃31,即相邻的侧刃31之间的轴向夹角为90
°

[0034]如图2所示,四个侧刃31的末端设置有两种刀尖圆角,两两对向分布设置,小刀尖圆角342所在的侧刃31为主切削刃,具有大刀尖圆角341的侧刃31为副切削刃。如图2

6所示,在小刀尖圆角342靠近刀尖顶点处设置有一个断屑槽32,本专利技术的小刀尖圆角342呈对称布置形式,故有两个断屑槽32,且两个断屑槽32呈对称分布设置。
[0035]如图3

6所示,小刀尖圆角342的刀尖圆角半径大小为0.3mm~0.7mm,刀尖圆角半径优选为0.5mm,大刀尖圆角341的刀尖圆角半径大小为1mm~2mm。刀尖圆角越小,铣刀就越锋利,对工件的破坏就越大,反之越小。故主切削刃的小刀尖圆角342用于快速铣削工件,提高加工效率,而副切削刃的大刀尖圆角341则用于修整主切削刃产生的缺陷,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使加工后的表面更光滑,质量更高。
[0036]如图4所示,两个断屑槽32对称分布于主切削刃(小刀尖圆角342所在的侧刃31)的两侧,各断屑槽32均沿着主切削刃方向双向贯通设置,断屑槽32的一端与小刀尖圆角342底面平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包括刀柄和轴向连接于刀柄一端的刀头,其特征在于:刀头处设置有两种刀尖圆角,位于刀头处相邻侧刃末端的刀尖圆角两两不同,对向相同布置;其中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小的小刀尖圆角,另一种为圆角半径较大的大刀尖圆角。2.根据权利各要求1所述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其特征在于:在各小刀尖圆角靠近刀尖顶点处侧刃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断屑槽,两个断屑槽对称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各要求1所述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刃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侧刃在所述刀头轴向均匀间隔螺旋分布。4.根据权利各要求1所述的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球头铣刀,其特征在于:小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为主切削刃,大刀尖圆角所在的侧刃为副切削刃;各断屑槽均沿着主切削刃方向双向贯通设置,断屑槽的一端与小刀尖圆角底面平齐连接,断屑槽的另一端与小刀尖圆角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志鹏任祉亦刘献礼岳彩旭王铭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