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24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体感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增益器,所述增益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与所述壳体组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增益器包括:至少一入光面,其被设置为适于接受一感应区域内光线的入射;以及至少一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用于汇聚入射的光线;感应模组,所述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汇聚后的入射光线能够被所述感应模组所感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人体感应装置,其感应模组与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感应区域内的光线藉由增益器的汇聚效果,照射至感应模组,以增强感应模组的感应能力。应能力。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感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传感器是智能家居中经常使用的组件,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人体传感器是热释电人体传感器,它能够探测人体移动导致的红外线变化,并向控制器发送无线信号,通过控制器控制一些家电的工作。用于人体红外线检测的热释电材料价格便宜,本身不发出任何波束,功耗极低,所以使用非常广泛。
[0003]人体传感器的布置难度较大,原因在于,它感应的是人体的移动,而和人体体温接近的物体或者生物,如小猫、小狗等宠物、暖气片等也会误触发人体传感器。如果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被玻璃阻挡、环境温度和人体体温非常接近或是人在一段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人体传感器依然可能发生探测不到人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人体传感器感应能力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体感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增益器,所述增益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与所述壳体组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增益器包括:至少一入光面,其被设置为适于接受一感应区域内光线的入射;以及至少一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用于汇聚入射的光线;
[0005]感应模组,所述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0006]其中,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汇聚后的入射光线能够被所述感应模组所感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检测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并通过所述增益器对所述感应区域进行检测,进而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将检测结果对外发送。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被设置为适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汇聚至指定焦距所在的焦点;所述检测单元的位置匹配于所述焦点所在的位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入光面被设置为一光滑的弧面,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用于汇聚光线的光学纹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红外热释电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侧壳和底壳;所述侧壳为两端开口的通道形结构;所述底壳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侧壳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增益器盖设于所述侧壳另一端的开口处,以在所述侧壳内部形成所述容纳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设置有一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中设置有一永磁体,以使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能够以磁吸的方式对外连接。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限位器,设置于所述侧壳内部,所述导向限位器的形状与所
述侧壳内壁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导向限位器安装于所述侧壳中时,所述导向限位器的侧面与所述侧壳的内壁相贴合;
[0014]所述导向限位器与所述侧壳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密封圈,所述底壳将所述密封圈压紧于所述连接处,以实现所述导向限位器、所述侧壳以及所述底壳之间的密封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按键,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的触发端朝向所述侧壳的侧壁设置,所述侧壳于侧壁的与所述检测开关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按键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按键孔,并能够基于外部操控触发所述检测开关;所述按键可发生弹性形变,且与所述按键孔过盈配合,以实现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孔之间的密封防水。
[0016]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主控单元和光敏单元;所述光敏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可工作的连接,以使得所述检测单元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光敏单元获取环境光照数据,进而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将所述检测结果和所述环境光数据对外发送。
[0017]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取电开关,所述取电开关设置于所述光敏单元的供电通路,并与所述主控单元电性连接,以能够被所述主控单元控制地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光敏单元的供电通路。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的人体感应装置,其增益器具有汇聚光线的功能,设置在感应模组与感应区域之间,增益器的入光面朝向感应区域,出光面朝向感应模组,且感应模组与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感应区域内的光线藉由增益器的汇聚效果,照射至感应模组,以增强感应模组的感应能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位姿变换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位姿变换装置与人体感应装置结合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部与人体感应装置通过磁吸连接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安装于位姿变换装置的半剖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角度变换器与人体感应装置通过卡扣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角度变换器与人体感应装置通过粘胶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爆炸图;
[0029]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增益件与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在第一个截面上的半剖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与导向限位器和底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PCB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极弹片与导向限位器以及电池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4]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极弹片安装示意图;
[0035]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0036]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壳、导向限位器与侧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7]图1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在第二个截面上的半剖图;
[0038]图1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示意图;
[0039]图1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向限位器与PCB板以及侧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0]图2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主PCB板与副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侧壳与底壳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PCB板与侧壳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增益器与侧壳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44]图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增益器,所述增益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与所述壳体组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增益器包括:至少一入光面,其被设置为适于接受一感应区域内光线的入射;以及至少一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用于汇聚入射的光线;感应模组,所述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汇聚后的入射光线能够被所述感应模组所感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检测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增益器的位置相匹配,并通过所述增益器对所述感应区域进行检测,进而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将检测结果对外发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被设置为适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汇聚至指定焦距所在的焦点;所述检测单元的位置匹配于所述焦点所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被设置为一光滑的弧面,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用于汇聚光线的光学纹路。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红外热释电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壳和底壳;所述侧壳为两端开口的通道形结构;所述底壳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侧壳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增益器盖设于所述侧壳另一端的开口处,以在所述侧壳内部形成所述容纳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置有一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