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920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该灯具包括:光源模组、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光源模组控制器;光源模组分别与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和光源模组控制器相连接;声光监测模块,用于利用声音监测组件监测声音强度,或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光照强度,通过自适应切换的方式,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根据声强状态或光强状态,调整控制光源模组照明;光源模组控制器,用于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按照定位的声音来源区域,控制光源模组转换照明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监测光照强度和声音强度,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并智能切换监测方式,控制照明灯具照明,丰富了照明灯具的功能、提高了照明灯具的利用效率、延长了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户外或庭院环境中,夜晚照明灯具的合理使用、节约使用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夜晚照明灯具使用中存在着灯具不实用、灯具整晚常亮、灯具功能不多、使用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需要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监测光照强度和声音强度,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并智能切换监测方式,控制照明灯具照明,丰富了照明灯具的功能、提高了照明灯具的利用效率、延长了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模组、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光源模组控制器;所述光源模组分别与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和光源模组控制器相连接;
[0005]所述声光监测模块,用于利用声音监测组件监测声音强度,或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光照强度,通过自适应切换的方式,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或光强状态,调整控制光源模组照明;
[0006]所述光源模组控制器,用于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按照定位的声音来源区域,控制光源模组转换照明方向。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聚光源组件和亮度可变光源组件;所述聚光源组件,位于照明灯具中心;所述亮度可变光源组件位于聚光源组件外圈,包括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和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所述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亮度最小值大于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亮度最大值。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包括光强监测单元和声强监测单元;
[0009]所述光强监测单元,用于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满足预设第一光照条件时,停止光强监测组件工作,仅通过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满足预设第二光照条件时,停止光强监测组件和声强监测组件工作;
[0010]所述声强监测单元,用于利用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满足预设第一声音条件时,生成声强控制信号,根据声强控制信号,控制开启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灯具控制方法,包括:
[0012]S1: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生成光强控制信号,根据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光源模组照明;
[0013]S2:利用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根据声音强度生成声强控制信号,根据声强控制信号,控制光源模组照明;
[0014]S3:通过自适应切换的方式,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调整控制光源模组照明;
[0015]S4: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按照定位的声音来源区域,利用光源模组控制器控制光源模组转换照明方向。
[0016]进一步地,S1包括:
[0017]S101: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光照强度值时,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并记录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的时刻T1;
[0018]S102:设置时间周期T
r
,T
s
,记录从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的时刻T1所经过的时间T2,若T2<T1+T
r
,并且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光照强度值时,则生成第二光强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小于第一光照强度值;
[0019]S103:若T2≥T1+T
r
,则生成第二光强控制信号;
[0020]S104:若T2≥T1+T
s
,则生成第三光强控制信号;
[0021]S105:当光照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光照强度值时,生成第四光强控制信号。
[0022]进一步地,S1还包括:
[0023]根据第一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开启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根据第二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开启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
[0024]进一步地,S3包括:
[0025]在开启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时,开启声音监测组件监测声音强度;若所述声音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则生成第一声强控制信号;根据第一声强控制信号,控制开启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
[0026]根据第三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光强监测组件停止工作,并切换到控制声音监测组件工作;
[0027]根据第四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光强监测组件和声强监测组件停止工作。
[0028]进一步地,S4包括:基于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开启聚光源组件;并进行声音强度定位,根据定位范围,控制聚光源组件调整照明角度,具体包括:
[0029]S401:根据照明环境空间区域大小及照明灯具所处位置,生成照明环境空间区域的3D视图;获取聚光源组件的安装初始位置参数和可转动角度参数,基于安装初始位置参数和可转动角度参数,生成聚光源组件的照明方位角区间;基于照明方位角区间,在3D视图上分割标注若干个聚光源组件的照明区域;
[0030]S402:基于所述照明区域在照明环境空间区域进行匹配定位,获得匹配定位区域;基于匹配定位区域,若所述匹配定位区域内声音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则控制聚光源组件开启,照射到匹配定位区域。
[0031]进一步地,S402包括:
[0032]S4021:聚光源组件开启后,同时按照预设的光源照明计时周期进行计时,当计时结束后,则控制聚光源组件关闭,若该区域内获取的声强强度再次大于预设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则控制聚光源组件再次开启;
[0033]S4022:若在照明环境空间区域其它目标区域内,监测获得的声强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声音强度阈值时,则控制聚光源组件按照预设组件移动方向,移动至预设的照明方位角区间后进行照明。
[0034]进一步地,还包括S5:对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的噪音进行识别,若非人员声音,则不控制光源模组照明,具体步骤为:
[0035]S501:基于声强监测组件监测获取包括人员声音在内的第一声音数据集,并处理获得第一声音数据集特征;基于声强监测组件仅获取人员声音数据集,并处理获得人员声音数据特征;
[0036]S502:将第一声音数据集特征与人员声音数据特征进行匹配对比,保留不匹配的特征,生成噪音特征数据集;
[0037]S503:当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的声音特征与噪音特征数据集中的声音特征的匹配值大于预设第一匹配阈值时,则不生成声强控制信号;若所述声音特征与人员声音数据特征的匹配值大于预设第二匹配阈值时,则生成声强控制信号。
[003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3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4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光源模组控制器;所述光源模组分别与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和光源模组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声光监测模块,用于利用声音监测组件监测声音强度,或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光照强度,通过自适应切换的方式,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或光强状态,调整控制光源模组照明;所述光源模组控制器,用于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按照定位的声音来源区域,控制光源模组转换照明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聚光源组件和亮度可变光源组件;所述聚光源组件,位于照明灯具中心;所述亮度可变光源组件位于聚光源组件外圈,包括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和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所述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亮度最小值大于内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亮度最大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监测处理模块包括光强监测单元和声强监测单元;所述光强监测单元,用于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满足预设第一光照条件时,停止光强监测组件工作,仅通过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满足预设第二光照条件时,停止光强监测组件和声强监测组件工作;所述声强监测单元,用于利用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当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满足预设第一声音条件时,生成声强控制信号,根据声强控制信号,控制开启外圈亮度可变光源组件照明。4.一种照明灯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利用光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生成光强控制信号,根据光强控制信号,控制光源模组照明;S2:利用声强监测组件,监测照明环境的声音强度,根据声音强度生成声强控制信号,根据声强控制信号,控制光源模组照明;S3:通过自适应切换的方式,获取照明环境声强状态和光强状态,调整控制光源模组照明;S4:根据照明环境声强状态,按照定位的声音来源区域,利用光源模组控制器控制光源模组转换照明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S101: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光照强度值时,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并记录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的时刻T1;S102:设置时间周期T
r
、T
s
,记录从生成第一光强控制信号的时刻T1所经过的时间T2,若T2<T1+T
r
,并且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光照强度值时,则生成第二光强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小于第一光照强度值;S103:若T2≥T1+T
r
,则生成第二光强控制信号;S104:若T2≥T1+T
s
,则生成第三光强控制信号;S105: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设光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