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17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属于功能面料技术领域,该面料由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且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混纺比为50/20/3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通过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天竹纤维是天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性能,自身的多孔结构使其具备很好的吸湿透气性,手感柔软爽滑饱满的特点;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而抗菌聚酯纤维除具备良好的强力以外,具备安全高效、持久耐洗的抗菌性能,因此,三者混纺形成的面料,具备亲肤透气、抗菌效果好的特性,能够满足抗菌纺织品的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面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服装作为与人体直接相接触的产品,为了保证其舒适性,面料应当具有良好的亲肤性。此外,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和各种微生物接触,这些微生物寄生在纺织品,一般的纺织品都不具备抗菌性能,同时人体的某些分泌物还为细菌提供养分,导致细菌不断滋生,这些微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如医务人员、动物饲养员等每天都在有成千上万细菌的环境中工作,导致各种疾病交叉感染,影响健康。
[0003]为了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现有技术多采用采用抗菌整理剂进行整理的方式;传统的抗菌整理采用的是化学药剂,该方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抗菌的持久性差,在洗涤5至10次后,抗菌的功能几乎就没有了;二、化学药剂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寻求一种具备亲肤透气、抗菌效果持久、耐洗的功能型面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
[0005]本专利技术的面料通过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天竹纤维是天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性能,自身的多孔结构使其具备很好的吸湿透气性,手感柔软爽滑饱满的特点;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而抗菌聚酯纤维除具备良好的强力以外,具备安全高效、持久耐洗的抗菌性能,因此,三者混纺形成的面料,具备亲肤透气、抗菌效果好的特性,能够满足抗菌纺织品的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由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且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混纺比为50/20/30。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抗菌聚酯纤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0009]S1、在带有搅拌装置和回流装置的干燥三口烧瓶中加入哌嗪和丙酮,在常温下,抽真空、通N2反复操作三次后,在N2保护以及搅拌下,将溶有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缓慢滴入烧瓶中,滴加完成后于50

55℃恒温下搅拌反应2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丙酮,得到中间体;哌嗪、丙酮、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的用量比为0.1mol:100mL:200mL;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的浓度为1.025mol/L;
[0010]哌嗪分子上的

NH

与烯丙醇缩水甘油醚分子上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得到中间体,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0011][0012]S2、将中间体与氯仿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溴代丁烷,在磁力搅拌以及70℃条件下回流反应6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大部分氯仿后,过硅胶柱分离纯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最后将产物放入80℃真空烘箱中干燥2h,得到抗菌剂;中间体、氯仿、溴代丁烷的用量之比为1.3g:10mL:20mL;
[0013]溴代丁烷与中间体发生季铵化反应,获得季铵盐型抗菌剂,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0014][0015]S3、将聚酯切片在干燥箱中于90℃预结晶8h,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110℃温度下干燥24h,再将干燥好的聚酯切片、抗菌剂共混后再于熔融纺丝机上进行纺丝制得抗菌聚酯纤维;聚酯切片和抗菌剂的质量之比为100:9

10;
[0016]抗菌聚酯纤维的线密度为140

160dtex,纺丝速度1000m/min。
[0017]抗菌剂分子为季铵盐化合物,且单个抗菌剂分子上含有两个季铵盐阳离子基团,属于高效、安全的抗菌成分,该抗菌剂分子上含有醇羟基,使抗菌剂分子在熔融过程中,能够参与到聚酯的共聚合过程中,从而提高抗菌剂与聚酯基体的作用力,促进抗菌剂在聚酯中的均匀分散,使获得的聚酯纤维具备高效、安全且成分均匀的抗菌性能;另外,相较于整理方式,抗菌剂分子与聚酯具有化学键合作用,且通过熔融纺丝成型,使聚酯纤维具备抗菌功能持久的特点。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面料通过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天竹纤维是天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性能,自身的多孔结构使其具备很好的吸湿透气性,手感柔软爽滑饱满的特点;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而抗菌聚酯纤维除具备良好的强力以外,具备安全高效、持久耐洗的抗菌性能,因此,三者混纺形成的面料,具备亲肤透气、抗菌效果好的特性,能够满足抗菌纺织品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制备抗菌聚酯纤维:
[0023]S1、在带有搅拌装置和回流装置的干燥三口烧瓶中加入0.1mol哌嗪和100mL丙酮,在常温下,抽真空、通N2反复操作三次后,在N2保护以及搅拌下,将200mL溶有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缓慢滴入烧瓶中,滴加完成后于50℃恒温下搅拌反应2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丙酮,得到中间体;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的浓度为1.025mol/L;
[0024]S2、将13g中间体与100mL氯仿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200mL溴代丁烷,在磁力搅拌以及70℃条件下回流反应6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大部分氯仿后,过硅胶柱分离纯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最后将产物放入80℃真空烘箱中干燥2h,得到抗菌剂;
[0025]S3、将100g聚酯切片在干燥箱中于90℃预结晶8h,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110℃温度下干燥24h,再将干燥好的聚酯切片、9g抗菌剂共混后再于熔融纺丝机上进行纺丝制得抗菌聚酯纤维;抗菌聚酯纤维的线密度为140dtex,纺丝速度1000m/min。
[0026]实施例2
[0027]制备抗菌聚酯纤维:
[0028]S1、在带有搅拌装置和回流装置的干燥三口烧瓶中加入0.2mol哌嗪和200mL丙酮,在常温下,抽真空、通N2反复操作三次后,在N2保护以及搅拌下,将400mL溶有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缓慢滴入烧瓶中,滴加完成后于55℃恒温下搅拌反应2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丙酮,得到中间体;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的浓度为1.025mol/L;
[0029]S2、将26g中间体与200mL氯仿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400mL溴代丁烷,在磁力搅拌以及70℃条件下回流反应6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大部分氯仿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肤型抗菌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由天竹纤维、抗菌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所述抗菌聚酯纤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S1、在带有搅拌装置和回流装置的干燥三口烧瓶中加入哌嗪和丙酮,在常温下,抽真空、通N2反复操作三次后,在N2保护以及搅拌下,将溶有烯丙醇缩水甘油醚的丙酮溶液缓慢滴入烧瓶中,滴加完成后于50

55℃恒温下搅拌反应2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丙酮,得到中间体;S2、将中间体与氯仿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溴代丁烷,在磁力搅拌以及70℃条件下回流反应6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大部分氯仿后,过硅胶柱分离纯化,旋蒸除去溶剂,最后将产物放入80℃真空烘箱中干燥2h,得到抗菌剂;S3、将聚酯切片在干燥箱中于90℃预结晶8h,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110℃温度下干燥24h,再将干燥好的聚酯切片、抗菌剂共混后再于熔融纺丝机上进行纺丝制得抗菌聚酯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亿新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