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16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电池极片进行称重,铺展在过滤部件上;将喷淋部件、过滤部件以及底托部件呈竖直分布;测试时,控制喷淋部件喷淋电解液,电解液从喷淋部件喷出后淋至过滤部件上的极片,最后到达底托部件上;将测试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再次称重;将测试后的底托部件上的喷淋液进行称重,判断多次重量的变化判定电解液的浸润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过滤板可实现极片于不同位置来测试电解液浸润速度,通过比对极片浸润后和浸润前的重量,以及底托部件浸润前后的重量,经过多次测试,比对重量变化来实现对极片浸润性的判断,从而实现定性分析判断,进而提高极片浸润性的精准。进而提高极片浸润性的精准。进而提高极片浸润性的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在汽车和储能领域有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据相关调研,至2024年超过50%以上的消费者会考虑购买电动车,但目前电动车仍面临较多的市场挑战。价格的接受程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及充电难问题,其中对于里程的要求是电动车全面普及的重要挑战之一。
[0003]要实现里程增加,在有限的车体空间内,需提升电芯能量密度,才能达到里程增加的目标。对于单体电芯主要从材料体系及电芯设计方面提升能量密度,随着材料体系的性能逐步提升,其性能发挥愈来愈接近理论极限,因此需加强在电芯设计方面的优化,通过降低重量来提升能量密度是易实现的措施,其中采用厚电极的设计方案是其中一项关键手段。提高正负极片的面密度,从而降低极片折数或层数达到减少铜铝箔用量的目的,因铜、铝金属的密度较高,减少用量对于降低电芯重量有较显著的收益。但是采用厚电极设计后,电芯制程和性能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需开发匹配的导电剂或粘结剂构建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待测电池极片进行称重并设定电池极片重量为M1,随后铺展在过滤部件上;S2、将喷淋部件、过滤部件以及底托部件设置成从上往下的垂直分布,随后进入预测试状态;S3、开始测试,先控制喷淋部件喷淋电解液,电解液从喷淋部件喷出后淋至过滤部件上的电池极片,最后到达底托部件上,直至喷淋结束;S4、将测试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再次称重,并设定重量为M2,同时设定ΔM=M2

M1;S5、将测试后的底托部件上的喷淋液进行称重,设定重量F;S6、通过判断F与ΔM的变化判定电解液的浸润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喷淋部件、过滤部件以及底托部件的上下位置调节使用气缸进行调节;所述过滤部件包括有过滤件一以及过滤件二,过滤件一与过滤件二两者呈上下分布,过滤件一与过滤件二上均用来放置电池极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当停止喷淋后,使用气缸驱动底托板一和底托板二进行移动,将二者分别置于过滤件一和过滤件二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结束后,将ΔM的数值进行记录后,重新执行步骤S3、步骤S4和步骤S5,得到进行两次浸润后极片的重量ΔM

,以此类推得到进行三次浸润后极片的重量ΔM";通过对比ΔM、ΔM

和ΔM"三者之间的变化,若数值逐渐变大,则判定电池极片的浸润性越佳,反之则浸润性越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锂离子电池极片浸润性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双欧阳浩淼李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