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13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光学折射层、第二光学折射层。第一光学折射层包括多个开口,第二光学折射层填充多个开口,该第二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且在第二光学折射层内还设置有纳米颗粒。当光线透过时,第一光学折射层以及第二光学折射层可有效地提高光线的透过率,同时,该纳米颗粒可对光线进一步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光取出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的设计及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影音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显示器厂商而言,生产高分辨率、高画质的显示器是发展方向,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以及RGB全彩组件皆可制作等特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中。
[0003]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有机发光层102、封装层103、光增强层104、偏光片105以及盖板106。对于该显示面板而言,当有机发光层102发出光线后,光线会依次透过不同的膜层,当光线在各膜层中传播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耗,最终从面板出射的光只有20%左右。为了提高器件的光取出率,通常会设置一光增强层104,通过该光增强层104以提高光线的取出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设置上述光增强层时,该光增强层的增强效果还不理想,不能保证出射光的光取出率达到最大,无法满足显示面板高性能的显示需求,不利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其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面板内光增强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其对应的光取出率较低,无法满足显示面板高性能的显示需求,不利于显示面板显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显示面板内部的光增强层的作用效果较差,导致光线的光取出率较低、显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7]基板;
[0008]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0009]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
[0010]第一光学折射层,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的出光一侧,且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包括多个开口;
[0011]第二光学折射层,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远离出光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填充所述开口;以及,
[0012]纳米颗粒;
[0013]其中,所述纳米颗粒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内,且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对应的光线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对应的光线折射率。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纳米颗粒为金属纳米,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包括金、银中
的任意一种。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包括填充部以及与所述填充部连接的覆盖部;
[0016]其中,所述填充部填充于所述开口,且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上。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纳米颗粒设置在所述填充部以及所述覆盖部内;
[0018]其中,所述填充部内设置的所述纳米颗粒的密度大于所述覆盖部内设置的所述纳米颗粒的密度。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填充部内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小于所述覆盖部内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纳米颗粒设置在所述覆盖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区域内;
[0021]其中,所述纳米颗粒所对应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覆盖部的厚度方向上分层设置;
[0023]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一侧的所述纳米颗粒的分布密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一侧的所述纳米颗粒。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设置为1.5

1.6,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设置为1.6

2。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开口区域处,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的截面设置为梯形、弧形以及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光学折射层、第二光学折射层。其中,该第二光学折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折射层上,第一光学折射层上设置有开口,第二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折射层的光线折射率。同时,在该显示面板内还设置有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设置在该第二光学折射层内。当光线从上述膜层中透过时,第一光学折射层与第二光学折射层对光线进行作用,同时,纳米颗粒可产生等离激元效应,从而通过该纳米颗粒进一步增强光线在膜层中的透过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两不同光线折射率的光学折射层以及纳米颗粒,有效地提高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光取出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显示面板部分膜层示意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折射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光学折射层对应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下文的公开提供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下文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37]由于现有技术中,光线在透过上述各膜层结构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最终透过各膜层达到外界的光线的光取出率仅为20%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第一光学折射层,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的出光一侧,且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包括多个开口;第二光学折射层,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远离出光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填充所述开口;以及,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内,且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对应的光线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对应的光线折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为金属纳米颗粒,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包括金、银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折射层包括填充部以及与所述填充部连接的覆盖部;其中,所述填充部填充于所述开口,且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折射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设置在所述填充部以及所述覆盖部内;其中,所述填充部内设置的所述纳米颗粒的密度大于所述覆盖部内设置的所述纳米颗粒的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志远请求不公布姓名史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