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959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碰撞痕迹的深度落差指向,确定路况勘察起始点所在的第一角度范围;根据车损塑性变形量,将第一角度范围修正缩小为第二角度范围;通过碰撞痕迹的最大深度以及车损塑性变形量,获得碰撞速度,结合原速度信息,计算车辆失控位移距离;通过失控位移距离结合第二角度范围,确定导致事故的路况勘察点,从而辅助现场勘验情况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测量装置包括包括测量框架以及架设在框架内,且能够竖向滑动的若干测量用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碰撞痕迹立体维度分析,能够在无起始位置路面痕迹的位置,定位引发事故的具体路况节点,从而使得能够清晰的判定车损责任归属。责任归属。责任归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况勘验领域或交通事故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况,是指路面的平整状况,很多地方的道路年久失修,再加上有不少大车会经过,整个路面的高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有的破损严重,有的坑坑洼洼。而经过的车辆不仅会非常颠簸,容易损坏轮胎,甚至在一定速度下,会造成机动车辆翻车、撞车、失控弹跳,导致撞击车损的情况,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或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以,当遇到路面坑洼且没有设立警示牌,而导致的机动车受损,驾驶员可以找道路养护部门进行赔偿损失。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复杂的道路环境因素,比如同时存在道路遗弃异物以及道路破损的情况,再综合车速影响,在现场勘验过程中难以进行准确的事故原因判定,较难确认车损责任主体,因此并不能认定是道路养护部门问题还是其他主管部门责任,责任无法准确认定通常导致车主在时间等成本考虑下,自费维修。
[0004]当下还没有一种能够在复杂道路环境中提取准确路况异常勘察点的分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碰撞痕迹的深度落差指向,确定路况勘察起始点所在的第一角度范围;根据车损塑性变形量,将第一角度范围修正缩小为第二角度范围;S2:通过碰撞痕迹的最大深度以及车损塑性变形量,获得碰撞速度,结合原速度信息,计算车辆失控位移距离;S3:通过失控位移距离结合第二角度范围,确定导致事故的路况勘察点,从而辅助现场勘验情况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0007]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1中还能够通过痕迹的平面维度对角度范围进行再次修正。
[000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车辆失控位移距离需结合修正系数计算获得,所述修正系数范围0

1。
[000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正系数为结合摩擦系数与痕迹断续比例获得。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原速度信息能够采用车辆本体信息记录数据和/或外部监控视频数据。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路况勘察点包括路面破损,路面凸起。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碰撞痕迹为侧面碰撞或下落碰撞。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所使用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框架以及架设在所述框架内的若干滑块,所述滑块表面均设置有独立刻度,所述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测量框架的所在平面竖直滑动,且所述滑块能够升至底部与所述测量框架下平面平齐,所述滑块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过碰撞痕迹立体维度分析,能够在无事故起始位置路面痕迹的情况下,根据断续的碰撞痕迹,定位引发事故的具体路况节点,从而使得能够清晰的判定车损责任归属。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能够从深度上对痕迹的内部情况进行测量,获得碰撞痕迹中展现出的碰撞深入过程,从而获得大致的碰撞来向范围,并且装置能够通过滑块的横向数量,获得痕迹表面信息,结合现场查验,从而对碰撞来向范围进行缩小,最后,还能够通过对车损塑性变形量的勘验,进一步缩小来向范围,提高勘验效率以及精准度。
[0017](3)本专利技术在确认碰撞来向范围后,再通过碰撞的最大深度以及其他勘验数据,得出车辆失控位移距离,将位移距离嵌入碰撞来向范围,精准获得直接引发事故的路况故障点,从而便于进行责任划分认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简易平面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以及图2所示,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碰撞痕迹的深度落差指向,确定路况勘察起始点所在的第一角度范围;根据车损塑性变形量,将第一角度范围修正缩小为第二角度范围;通过碰撞痕迹的最大深度以及车损塑性变形量,获得碰撞速度,结合原速度信息,计算车辆失控位移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失控位移距离需结合修正系数计算获得,修正系数范围0

1,修正系数为结合摩擦系数与痕迹断续比例获得,通过失控位移距离结合第二角度范围,确定导致事故的路况勘察点,从而辅助现场勘验情况进行事故责任认定,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路况勘验节点的情况包括路面破损,路面凸起,碰撞痕迹为侧面碰撞或下落碰撞的情况。
[0023]一些存在平面拖行痕迹的实施例中,在通过碰撞痕迹的深度落差指向深度落差指向后,还能够通过痕迹的平面维度对角度范围进行修正,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车辆遇到道路破损或异物后的弹跳,选择的平面痕迹应当位于碰撞点远离来向的一侧,应当意识到,位于碰撞点靠近来向一侧的痕迹,多数情况为碰撞后的接触,可能存在干涉偏差。
[0024]一些实施例中,原速度信息能够采用车辆本体信息记录数据和/或外部监控视频数据,例如车载本地数据存储器或远程车辆数据收集系统,比如动力总成数据监控,零部件工况远程监控,全车CAN数据监控等,基于车联网远程高频采集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有外部监控视频数据的情况下,在角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能够直接的获得路况勘验节点,然而实际应用中,受限于外部监控视频的角度,以及车辆本身的角度变化滞后,很难直接获得路况勘验节点,只能够通过视频数据对角度范围进行再次辅助修正。
[0025]本专利技术适配的一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框架以及架设在框架内的若干滑块,滑块表面均设置有独立刻度,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测量框架的所在平面竖直滑动,且滑块能够升至底部与测量框架下平面平齐,滑块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在测量装置使用时,将测量框架架设在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碰撞痕迹的深度落差指向,确定路况勘察起始点所在的第一角度范围;根据车损塑性变形量,将第一角度范围修正缩小为第二角度范围;S2:通过碰撞痕迹的最大深度以及车损塑性变形量,获得碰撞速度,结合原速度信息,计算车辆失控位移距离;S3:通过失控位移距离结合第二角度范围,确定导致事故的路况勘察点,从而辅助现场勘验情况进行事故责任认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还能够通过痕迹的平面维度对角度范围进行再次修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痕迹立体维度的路况事故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车辆失控位移距离需结合修正系数计算获得,所述修正系数范围0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痕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素琴徐红光周君郑绍元李伯奎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