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77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安装于电机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传动端轴向游隙的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和消除径向游隙的抱轴式固定机构,以及安装于电机非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非传动端径向游隙的下压式机构;其中,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压板和第一拉杆,压板位于电机转轴的端部并与电机转轴可拆卸连接,压板上、位于电机转轴的外围处对称开设有通孔,拉杆穿过通孔配合螺母和弹平垫将压板与电机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护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在消除轴承轴向和径向游隙的同时不损伤电机质量,避免了三轴承电机在运输途中转子随意窜动的现象,有效的解决了三轴承电机在运输途中对轴承的防护问题。对轴承的防护问题。对轴承的防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双馈风力发电机轴承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双馈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风力发电机,其由定子绕组直连定频三相电网的绕线型发电机和安装在转子绕组上的双向背靠背IGBT电压源变流器组成。近年来,随着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单机功率越来越大,双馈电机已经实现了从2.XMW到4.XMW、6.XMW的跨越式发展,且更大功率的双馈电机如8.XMW、10.XMW也在研发当中。
[0003]众所周知,轴承是支撑电机运转的关键零部件,其状况直接决定电机的可靠性。电机组装完成进行出厂运转试验合格后,一般都要运输到客户总装基地,同整机部件进行合装调试,而在运输调试途中往往会发现部分电机存在轴承异响现象。通过原因分析,往往是由于发电机运输防护及固定不当导致轴承运输损伤,而路面凸凹不平、急加减速等导致振动过大会加剧轴承损伤。
[0004]现有技术中电机运输用轴承防护一般通过轴端防护工装消除轴承游隙,利用轴向压紧力实现轴向固定,这种防护方法对于电机的两端均配置为深沟球轴承时效果显著,但是对于3MW以上功率等级的大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由于其转子重量大,多采用2个圆柱滚子轴承+1个深沟球轴承的三轴承结构,此时仍采用原有方案进行防护时,深沟球轴承游隙可以消除,但圆柱滚子轴承游隙无法得到消除,即转子径向处于游动状态,如遇道路崎岖,电机将受到颠簸,如遇车速急剧变化,电机转子将由于惯性猛烈撞击其轴承的限位部分,轴承的内外套、滚珠及保持架极易受到损伤,造成伤痕。轴承损伤后,在运转时加大了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轻则降低了电机的品质,重则造成电机不能正常运转甚至不能使用。但现有技术,没有针对此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防护工装,以解决三轴承电机面临的运输防护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该防护工装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其在电机运输过程中能够同时有效的消除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从而起到保护电机轴承的目的。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0008]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包括安装于电机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传动端轴向游隙的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和消除电机传动端径向游隙的抱轴式固
定机构,以及安装于电机非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非传动端径向游隙的下压式机构;
[0009]其中,所述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压板和第一拉杆,所述压板位于电机转轴的端部并与电机转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上、位于电机转轴的外围下上处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拉杆穿过第一通孔配合螺母和弹平垫将压板与电机本体的传动端端面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为槽钢结构,所述压板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板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电机转轴中心预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形通孔或者方形通孔或者腰型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抱轴式固定机构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圆周面上第一半圆卡箍和第二半圆卡箍,所述第一半圆卡箍和第二半圆卡箍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带孔的水平连接板,用于通过螺栓组件将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连接形成整圆结构的卡箍,且所述第一半圆卡箍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内套,第二半圆卡箍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内套;
[0013]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的结构相同,每个半圆卡箍的周向上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径向伸出的连接耳,四个所述连接耳相互对称的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每个所述连接耳沿轴向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半圆卡箍和第二半圆卡箍通过第二拉杆穿过第三通孔配合螺母和弹平垫与电机本体的传动端端面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为双头螺纹拉杆,且所述双头螺纹拉杆的中部为正棱柱结构,方便使用工具进行紧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选用的材质硬度均小于电机转轴材质的硬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选用的材质为铜或者尼龙或者聚四氟乙烯。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式机构包括L型压板,所述L型压板的垂直面通过连接件与电机本体的非传动端端面连接,所述L型压板的水平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水平面的下方、且位于电机转轴圆周面上设置有压块,通过转动锁紧螺栓,用于向下抵住压块。
[0018]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上部为平面结构,下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弧面与电机转轴外周面相吻合,且所述压块材质的硬度小于电机转轴材质的硬度。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式机构安装于电机本体与电机滑环室之间。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该防护工装通过由压板和第一拉杆等零部件组成的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与电机转轴端部和电机本体的传动端端面连接,从而锁定了轴承固定端的轴向位置,即消除了电机固定端轴向游隙;在通过主要由两个半圆卡箍以及第二拉杆组成的抱轴式固定机构,一方面进一步消除了电机固定端轴向游隙,同时消除了电机固定端径向游隙;电机非传动端通过下压式机构中的锁紧螺栓向下抵住压块紧贴在电机转轴上的压块,从而消除非传动端一侧的径向游隙。即通过以上设置,同时消除了轴承的轴向和径向的游隙,防止电机在运输途中转子随意窜动,从而起到保护电机轴承的目的。
[0022]2、本技术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该防护工装中与电机转轴圆周面直接接触的零部件(第一内套、第二内套和压块)的材质硬度均小于电机转轴
材质硬度,避免挤伤电机转轴表面,保证该防护工装在完成运输三轴承电机后,不损伤电机的质量和性能。
附图说明
[00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防护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防护工装中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防护工装中抱轴式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防护工装中下压式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机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传动端轴向游隙的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1)和消除电机传动端径向游隙的抱轴式固定机构(2),以及安装于电机非传动端用于消除电机非传动端径向游隙的下压式机构(3);其中,所述轴头压板式轴向定位机构(1)包括压板(11)和第一拉杆(12),所述压板(11)位于电机转轴(A1)的端部并与电机转轴(A1)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11)上、位于电机转轴(A1)的外围下上处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拉杆(12)穿过第一通孔(111)配合螺母和弹平垫将压板(11)与电机本体(A)的传动端端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1)为槽钢结构,所述压板(11)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12),所述压板(11)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通孔(112)后与电机转轴(A1)中心预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为圆形通孔或者方形通孔或者腰型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轴承电机运输的改进型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轴式固定机构(2)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A1)圆周面上第一半圆卡箍(21)和第二半圆卡箍(22),所述第一半圆卡箍(21)和第二半圆卡箍(22)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带孔的水平连接板(23),用于通过螺栓组件将第一半圆卡箍(21)与第二半圆卡箍(22)连接形成整圆结构的卡箍,且所述第一半圆卡箍(2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内套(24),第二半圆卡箍(22)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内套(25);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卡箍(21)与第二半圆卡箍(22)的结构相同,每个半圆卡箍的周向上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径向伸出的连接耳(26),四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海龙武永铎马杰芳李新奇霍永强刘军婷朱铭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