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637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包括输送单元,包括高压给水泵本体,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进水端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出水端的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高压给水泵本体,用于配合进水管将外部锅炉水源输出至出水管的内腔,并通过出水管的内腔输出至输送管的内腔,通过设置高压省煤器,用于将锅炉给水加热成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的受热面,由于它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了烟气的排烟温度,解决了余热锅炉高压给水系统高压省煤器入口差压阀存在过调现象,导致了省煤器出入口压力波动,从而造成高压给水调门、高压给水泵勺管频繁动作,系统不稳定的问题。系统不稳定的问题。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
,特别是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余热锅炉由锅筒、活动烟罩、炉口段烟道、斜1段烟道、斜2段烟道、末 1段烟道、末2段烟道、加料管(下料溜)槽、氧枪口、氮封装置及氮封塞、入孔、微差压取压装置、烟道的支座和吊架等组成,余热锅炉共分为六个循环回路,每个循环回路由下降管和上升管组成,各段烟道给水从锅筒通过下降管引入到各个烟道的下集箱后进入各受热面,水通过受热面后产生蒸汽进入进口集箱,再由上升管引入锅筒,各个烟道之间均用法兰连接,余热锅炉高压给水系统高压省煤器入口差压阀存在过调现象,导致了省煤器出入口压力波动,从而造成高压给水调门、高压给水泵勺管频繁动作,系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余热锅炉高压给水系统高压省煤器入口差压阀存在过调现象,导致了省煤器出入口压力波动,从而造成高压给水调门、高压给水泵勺管频繁动作,系统不稳定。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其包括,
>[0007]输送单元,包括高压给水泵本体、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进水端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出水端的出水管;
[0008]主体单元,包括输送管、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左侧的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输送管一端的透平空气冷却器、设置于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出水端的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出水管一端的高压省煤器、设置于所述高压省煤器出水端的压力管、设置于所述压力管远离所述高压省煤器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一端的第三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表面的给水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另一端的汽包罐、设置于所述汽包罐顶部的高压蒸汽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表面的入口阀门。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管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管的左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省煤器连通。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压省煤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压力管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所述压力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汽包罐连通,所述汽包罐与所述高压蒸汽管连通。
[0018]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高压给水泵本体,用于配合进水管将外部锅炉水源输出至出水管的内腔,并通过出水管的内腔输出至输送管的内腔,通过设置高压省煤器,用于将锅炉给水加热成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的受热面,由于它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了烟气的排烟温度,通过设置汽包罐,用于承受汽包产生的空气压力和水位压力,并配合第二连接管、给水阀门、入口阀门、压力管和输送管的配合,从而避免阀门过调、频繁动作,降低给水调阀故障的次数,同时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2为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高压给水泵本体、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结构图。
[0022]图3为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3]图4为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的第二连接管和汽包罐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包括输送单元100,包括高压给水泵本体101、设置于高压给水泵本体101进水端的进水管102,以及设置于高压给水泵本体101出水端的出水管103。
[0029]主体单元200,包括输送管201、设置于出水管103远离高压给水泵本体101 的一端、设置于输送管201左侧的第一连接管202、设置于第一连接管202远离输送管201一端的透平空气冷却器203、设置于透平空气冷却器203出水端的第二连接管204、设置于输送管201远离出水管103一端的高压省煤器205、设置于高压省煤器205出水端的压力管206、设置于压力管206远离高压省煤器205 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04远离透平空气冷却器203一端的第三连接管207、设置于第三连接管207表面的给水阀门208、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单元(100),包括高压给水泵本体(101)、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101)进水端的进水管(102)、以及设置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101)出水端的出水管(103);主体单元(200),包括输送管(201)、设置于所述出水管(103)远离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10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201)左侧的第一连接管(20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2)远离所述输送管(201)一端的透平空气冷却器(203)、设置于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203)出水端的第二连接管(204)、设置于所述输送管(201)远离所述出水管(103)一端的高压省煤器(205)、设置于所述高压省煤器(205)出水端的压力管(206)、设置于所述压力管(206)远离所述高压省煤器(205)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4)远离所述透平空气冷却器(203)一端的第三连接管(207)、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207)表面的给水阀门(208)、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207)另一端的汽包罐(209)、设置于所述汽包罐(209)顶部的高压蒸汽管(210),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201)表面的入口阀门(2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高压给水压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给水泵本体(101)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102)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循环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煜谢育才杨承江杨智田祎崔永军吴艳军孙国政赵魁尊杨光史振鹏李明徐思林赵旭李庆赵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