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44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装置,包括:屏蔽体,屏蔽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屏蔽体上开设有通孔;屏蔽基板,屏蔽基板活动连接于屏蔽体,屏蔽基板具有遮蔽通孔的第一状态以及允许通孔与外部导通的第二状态;限制机构,限制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一端穿设于通孔和屏蔽基板并与第二夹持件连接,另一端形成与屏蔽体对应的第一抵接部,第二夹持件朝向屏蔽基板延伸形成与第一抵接部相对的第二抵接部,第二夹持件具有一驱动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压紧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明显缩短切换时间,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的干扰对设备检测结构的可靠性影响较大,屏蔽电磁干扰是磁共振设备靠稳定运行的基本性能需求;因此为了保障其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一般会将磁共振设备设置在由金属制成的屏蔽体内,形成电磁屏蔽,由此保障设备和产品可靠稳定运行。
[0003]而对于屏蔽体内部的设备进行线圈替换或状态检查、调节时,往往是通过打开屏蔽体的钣金件或者屏蔽体预设的门窗进行,设备运行时又需要将门窗封闭,以防止屏蔽体内部的电磁干扰影响检测结果。
[0004]现有的实现密闭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能快速开启或关闭,往往费时费力,导致整个医疗设备工作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屏蔽的体密闭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屏蔽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蔽装置,包括:
[0007]屏蔽体,所述屏蔽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屏蔽体上开设有通孔;
[0008]屏蔽基板,所述屏蔽基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屏蔽体,所述屏蔽基板具有遮蔽所述通孔的第一状态以及允许所述通孔与外部导通的第二状态;
[0009]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屏蔽基板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另一端形成与所述屏蔽体对应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屏蔽基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对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限制所述屏蔽基板相对所述屏蔽体移动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一驱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压紧手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件穿设于所述屏蔽基板、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的边缘上方,朝向所述屏蔽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另一端形成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在第一状态下抵接所述屏蔽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手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在第二夹持件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位置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手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铰接,所述压紧手柄能够以与所述屏蔽基板接触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为支点转动,拉动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所述屏蔽基板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的间距。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屏蔽体以及所述屏蔽基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杆,所述屏蔽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屏蔽基板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并伸入所述螺纹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一端与所述屏蔽体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屏蔽基板抵接的抵接部。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屏蔽环垫,所述屏蔽环垫固定于所述屏蔽基板靠近所述屏蔽体的面上,且当所述屏蔽基板完全遮蔽所述通孔时,所述屏蔽环垫环绕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屏蔽体表面紧密抵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基板对应接触第二抵接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能够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限制所述第二抵接部转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屏蔽体以及所述屏蔽基板固定。
[0019]本技术提出一种屏蔽装置,设置有屏蔽体、屏蔽基板以及限制机构,所述屏蔽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制机构能够在允许屏蔽基板相对所述屏蔽体移动或所述屏蔽基板完全遮蔽所述通孔时限制屏蔽基板相对所述屏蔽体移动,从而能够快速在遮蔽所述通孔或露出所述通孔之间快速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明显缩短切换时间,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屏蔽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所示为图1中屏蔽基板与屏蔽环垫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中:1

屏蔽体,11

通孔,12

螺纹孔,2

屏蔽基板,21

穿设孔,3

限制机构,31

第一夹持件,311

压块,312

第一抵接部,32

第二夹持件,321

压紧手柄,322

第二抵接部,33

夹持区域,4

转动连接件,41

转动杆,411

抵接部,5

屏蔽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
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磁共振包括机架和扫描床,扫描床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机架的中央具又一个可以供扫描床进出的通道;磁共振还包括屏蔽体,所述屏蔽体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屏蔽体内设置有线圈等,磁共振需要更换线圈时,需要在屏蔽体一侧进行操作;本技术提供一种屏蔽装置,用于在磁共振运行时,屏蔽所述屏蔽体内的线圈的电磁干扰。
[0030]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体(1),所述屏蔽体(1)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屏蔽体(1)上开设有通孔(11);屏蔽基板(2),所述屏蔽基板(2)活动连接于所述屏蔽体(1),所述屏蔽基板(2)具有遮蔽所述通孔(11)的第一状态以及允许所述通孔(11)与外部导通的第二状态;限制机构(3),所述限制机构(3)包括第一夹持件(31)以及第二夹持件(32),所述第一夹持件(31)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11)和所述屏蔽基板(2),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2)连接,另一端形成与所述屏蔽体(1)对应的第一抵接部(312),所述第二夹持件(32)朝向所述屏蔽基板(2)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抵接部(312)相对的第二抵接部(322),所述第一抵接部(312)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22)之间形成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限制所述屏蔽基板(2)相对所述屏蔽体(1)移动的夹持区域(33),所述第二夹持件(32)具有一驱动所述第一抵接部(312)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2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压紧手柄(3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穿设于所述屏蔽基板(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2)连接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边缘上方,朝向所述屏蔽基板(2)方向延伸的另一端形成的所述第一抵接部(312)在第一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屏蔽体(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手柄(321)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1)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322)设置在所述压紧手柄(321)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31)的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手柄(321)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