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38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力学和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由多个单层柔性薄膜依次层叠后组成;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设有若干个空腔,且相邻两层的单层柔性薄膜的空腔的尺寸呈递减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其在封装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内部结构;同时,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热的传导。即,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多层铺展的方法可以直接制得具有梯度孔多层界面和表面多级微结构的柔性材料,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力学和传热
,尤其涉及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柔性多孔界面结构的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吸能效率,保护表面或内部结构,在封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多孔界面结构内部储存大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提高结构的隔热效果,减少能耗。但是,均一孔隙度界面结构会导致材料的使用范围有限;也就是说,均一的孔隙度梯度界面结构在缓冲吸能和隔热方面的性能较差。可见,开发一种隔热且减阻的柔性多孔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由多个单层柔性薄膜依次层叠后组成;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设有若干个空腔,且相邻两层的单层柔性薄膜的空腔的尺寸呈递减设置。
[0007]本专利技术发现,上述梯度孔隙度界面结构有利于快速吸能和大幅度提升隔热效率,进而具备上述梯度孔隙度界面结构的柔性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
[0008]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材料的隔热性能和减阻性能,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材料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如下:
[0009]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的空腔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空腔为球状空腔,所述球状空腔的直径在0.01mm~1mm之间;
[0011]原则上,本申请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的空腔的形状相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空腔的形状很难完全一致,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12]更进一步地,相邻两层的单层柔性薄膜的空腔的直径差值为0.01mm~1mm。
[0013]作为优选,不同层间的空腔不相互连通。
[0014]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的厚度为0.01mm~1cm。
[0015]作为优选,在所述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的一侧表面设有若干个圆形凸起;每一所述圆形凸起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凸起。
[0016]本专利技术还发现,上述梯度孔多层界面和表面多级微结构更有利于快速吸能和大幅度提升隔热效率,进而具备上述梯度孔多层界面和表面多级微结构的柔性材料具备更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
[0017]作为优选,所述圆形凸起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所述半圆形凸起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
[0018]原则上,本申请所述圆形凸起及其表面的半圆形凸起的形状相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圆形凸起及半圆形凸起的形状很难完全一致,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19]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凸起的直径在0.01mm~1cm之间;相邻两个圆形凸起的中心距为0.01mm~1cm;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凸起的直径在0.01mm~1cm之间;相邻两个半圆形凸起的中心距为0.01mm~1cm。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可在封装领域中得到广发应用;具体而言,具备孔隙度梯度结构的柔性材料会使结构形成柔性梯度功能,这种柔性梯度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孔隙度大的一面接触需要保护的材料或人体结构,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结构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在隔热领域,这种孔隙度梯度结构的隔热功能远远优于均一孔隙度结构。进一步地,具备梯度孔多层界面和表面多级微结构的柔性材料具备更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即,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有望在隔热、保温领域得以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上述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向多份弹性材料中掺杂梯度数量的易挥发液体,依次铺层;
[0023]所述弹性材料选自硅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发泡助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本专利技术还发现,通过向弹性材料中掺杂易挥发液体,可制得具备上述结构的柔性材料。具体而言,弹性材料在高温固化过程中,易挥发液体的快速蒸发,在弹性材料的内部形成大量的空腔;而通过调控弹性材料中水的掺杂量,可以改变弹性材料内空腔的孔隙度;为了实现制备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分别在多份弹性材料中掺杂梯度数量的易挥发液体,多次铺层,形成具备孔隙度梯度层结构的柔性材料。
[0025]作为优选,所述易挥发液体为水或乙醇。
[0026]作为优选,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1)将多份弹性材料及其固化剂混合,分别加入0.5~2%、4~6%、15~25%的易挥发液体,得第一灌注液、第二灌注液和第三灌注液;
[0028](2)将所述第一灌注液浇注成膜,烘干,得柔性薄膜I;
[0029](3)将所述第二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上,烘干,得柔性薄膜II;
[0030](4)将所述第三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I上,烘干;
[0031]或,包括如下步骤:
[0032](1)将多份弹性材料及其固化剂混合,分别加入0.5~2%、4~6%、15~25%的易挥发液体,得第一灌注液、第二灌注液和第三灌注液;
[0033](2)将所述第一灌注液浇注到表面具有坑状结构的模板中,烘干,得柔性薄膜I;
[0034](3)将所述第二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上,烘干,得柔性薄膜II;
[0035](4)将所述第三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I上,烘干;
[0036]或,包括如下步骤:
[0037](1)将多份弹性材料及其固化剂混合,分别加入15~25%、4~6%、0.5~2%的易
挥发液体,得第一灌注液、第二灌注液和第三灌注液;
[0038](2)将所述第一灌注液浇注到表面具有坑状结构的模板中,烘干,得柔性薄膜I;
[0039](3)将所述第二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上,烘干,得柔性薄膜II;
[0040](4)将所述第三灌注液浇注在所述柔性薄膜II上,烘干。
[004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化剂的种类不做限定,只要可以使其对应的弹性材料实现固化即可。
[0042]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材料与所述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1:1。
[0043]作为优选,步骤(2)~步骤(4)中,所述烘干均在40~120℃下进行0.5~12h。
[004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其在封装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内部结构;同时,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热的传导。即,该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和减阻的性能。
[004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多层铺展的方法可以直接制得具有梯度孔多层界面和表面多级微结构的柔性材料,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单层柔性薄膜依次层叠后组成;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设有若干个空腔,且相邻两层的单层柔性薄膜的空腔的尺寸呈递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上的空腔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腔为球状空腔,所述球状空腔的直径在0.01mm~1mm之间;更优选地,相邻两层的单层柔性薄膜的空腔的直径差值为0.01mm~1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其特征在于,不同层间的空腔不相互连通;和/或,每一所述单层柔性薄膜的厚度为0.01mm~1c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的一侧表面设有若干个圆形凸起;每一所述圆形凸起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起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所述半圆形凸起的形状基本一致且等距设置;优选地,所述圆形凸起的直径在0.01mm~1cm之间;相邻两个圆形凸起的中心距为0.01mm~1cm;更优选地,所述半圆形凸起的直径在0.01mm~1cm之间;相邻两个半圆形凸起的中心距为0.01mm~1cm。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梯度孔多层柔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向多份弹性材料中掺杂梯度数量的易挥发液体,依次铺层;所述弹性材料选自硅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发泡助剂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挥发液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唐守胜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