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28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包括填料基底和漂浮湿地,其中,填料基底包括填料框、填料,填料框为上方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器,容器的壁面开有孔洞,填料分层铺设于填料框形成的容器内;漂浮湿地包括固定边框、载体、湿生植物,其中载体与固定边框固定连接,湿生植物种植于所述载体中;其中填料基底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填料基底固定于河床底部,漂浮湿地与填料基底之间进行柔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结构简便,材料成本低,易于加工制作,易于现场布设的优点。易于现场布设的优点。易于现场布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农村河道数量多且分布广,承担着灌溉与防洪排涝的功能,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生产和环境质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广,分布分散,全面治理难度大,因此污染物随排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水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导致河道容易黑臭,并且造成底泥氮磷蓄积严重,引起水质恶化,农村小微河道的治理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水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污染来源包括水产养殖污水,主要为饵料、药物及鱼虾排泄物;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浴、洗衣、厕所污水、厨房污水等;生产污水,主要为化肥、农药及附近生产企业排放尾水等。各类型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高,如何实现农村小微河道水体的高效脱氮除磷是地表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0003]传统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及传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以自然生态原理为基础,确保污水能够达到实用化、工程化,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占地面积较大,表层径流存在臭味。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相当于污水的慢速渗滤,通过土壤的毛管作用,扩散到土层中去,利用土壤中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但该系统中污水停留时间长、负荷低、水质净化效果不明显。传统的好氧生物系统工艺与前两类自然处理系统相比,占地面积小,受外部因素干扰小,处理效果好,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及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有限。因此,针对农村小微河道来水水量小且不稳定的特点,设计一种低成本、易维护、不占地的原位河道除磷系统,对于磷含量高的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可以同时利用基底填料和漂浮湿地共同实现对磷的耦合去除,提高治理效率。利用基底填料对磷进行物理吸附、过滤反应,同时利用湿生植物发达根系对磷的生物吸收作用,促进生物循环过程,实现水体磷的原位去除。再者,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水位适应性,漂浮湿地能随水位的升高自动上浮,尤其适合流量脉冲式的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包括填料基底和漂浮湿地,其中,填料基底包括填料框、填料层,填料框为上方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器,容器的壁面开有孔洞,填料层铺设于填料框形成的容器内;漂浮湿地包括固定边框、载体、湿生植物,其中载体与固定边框固定连接,湿生植物种植于所述载体中;其中填料基底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填料基底固定于河床底部,漂浮湿地与填料基底之间进行柔性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填料总共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粒径20

50mm石灰石层、粒径10

30mm石灰石层、粒径5

10mm沸石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为四根固定杆,分别与填料框的四角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在填料基底的四角固定四个填料基底O型环,在漂浮湿地的四角固定四个漂浮湿地O型环;漂浮湿地O型环与填料基底O型环之间用牵拉绳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填料框的壁面为孔径10mm的钢丝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边框为镀锌矩形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为聚酯纤维填料一体化载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为镀锌钢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绳为直径18mm的丙纶编织绳。
[0014]本技术的适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所述填料基底位于河道底部,所述漂浮湿地位于水体表面。所述填料基底可作为碱性材质的滤料,不仅可以中和酸性物质,改善水质化学稳定性,还可以对水体底层的含磷大颗粒悬浮物、溶解性腐殖酸起到吸附吸收作用。所述漂浮湿地利用湿生植物发达根系对磷吸收吸附作用,促进生物循环过程,实现水体磷的原位去除。
[0015]由以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装置结构简便,材料成本低,易于加工制作,易于现场布设的优点。本技术位于农村小型河道,能够克服河道水位变化大、基底条件和水下光照不适宜进行水生植物种植等不利因素,提高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效益。
[0016]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17]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18]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的组成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填料基底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漂浮湿地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中的标识:20-填料基底,30-漂浮湿地,201-填料框,202-粒径20

50mm石灰石层,203-粒径10

30mm石灰石层,204-粒径5

10mm沸石层,205-填料基底O型环,206-固定杆,301-湿生植物,302-载体,303-牵拉绳,304-固定边框,305-漂浮湿地O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结合附图示出。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并未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方式,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并不限于任何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一种或多种通过适当组合来使用。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基底和漂浮湿地,其中,填料基底包括填料框、填料层,填料框为上方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器,容器的壁面开有孔洞,填料层铺设于填料框形成的容器内;漂浮湿地包括固定边框、载体、湿生植物,其中载体与固定边框固定连接,湿生植物种植于所述载体中;其中填料基底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填料基底固定于河床底部,漂浮湿地与填料基底之间进行柔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总共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粒径20

50mm石灰石层、粒径10

30mm石灰石层、粒径5

10mm沸石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村河道原位除磷的复合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四根固定杆,分别与填料框的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姣刘伟陈维墉季潇挺蔡颖常闻捷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