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155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冷凝回流机构,冷凝回流机构包括列管冷凝器和片式冷凝器,列管冷凝器包括第一壳体和容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管路,第一壳体连接于反应釜上方,管路外壁与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冷却腔,管路的一端与反应釜连通;片式冷凝器包括第二壳体和冷却片,冷却片容置于第二壳体内使第二壳体形成第二冷却腔,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背离反应釜的一侧,第二冷却腔与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憋压问题,提高了回流效果。高了回流效果。高了回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易挥发单体材料混合反应中,存在原料挥发情况,挥发的单体难以全部回收,造成了原料浪费;单体具有强腐蚀,存在安全及环保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反应釜上方设有片式冷凝器,挥发的原料进入片式冷凝器后冷凝回流至反应釜中,解决原料浪费及安全环保等问题。然而,由于片式冷凝器与反应釜之间需要通过管道连接,气体挥发时通过管道再进入片式冷凝器内,导致管道内存在较大的气压,导致冷凝回流的液体难以通过管道向下回流至反应釜中,存在憋压问题,冷凝回流效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0003]因此,亟需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提高回流效果,解决憋压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冷凝回流机构,所述冷凝回流机构包括:
[0007]列管冷凝器,所述列管冷凝器包括第一壳体和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管路,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反应釜上方,所述管路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冷却腔,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通;
[0008]片式冷凝器,所述片式冷凝器包括第二壳体和冷却片,所述冷却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使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反应釜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腔与所述管路的另一端连通。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路沿竖直方向设置;或所述管路倾斜设置。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片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若干所述冷却片,若干所述冷却片沿竖直方向互相平行排布。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列管冷凝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反应釜可拆卸连接。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回流机构还包括视镜观察窗,所述视镜观察窗连接于所述列管冷凝器和所述片式冷凝器之间。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视镜观察窗包括支撑架和视镜玻璃,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架设有窗口,所述视镜玻璃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封堵于所述窗口。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视镜观察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第二接头,两个所述第二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反应釜设置,所述第一出口靠近所述片式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外部冷却水装置连接。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分别与所述冷却片连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列管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二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进口背离所述列管冷凝器的一侧,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与外部冷却水装置连接。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单体从反应釜挥发出后先进入列管冷凝器的管路中,挥发进入管路内的单体,通过第一冷却腔对管路中的一部分挥发单体进行冷却回流至反应釜内,剩余另一部分挥发单体进入片式冷凝器内,通过第二冷却腔二次对挥发出的少量单体进行冷却回流至管路及反应釜中。列管冷凝器与片式冷凝器组合,能够两次冷却回流,提高回流效果,可减少因单体泄漏造成安全事故以及品质事件;通过列管冷凝器直接与反应釜连接,单体从反应釜中出来直接进入列管冷凝器内进行冷却,提前对挥发单体冷却,避免通过较长的管道,避免出现憋压问题;且将列管冷凝器设于片式冷凝器和反应釜之间,减少进入片式冷凝器挥发单体量,杜绝单体大量挥发进入片式冷凝器内,进一步避免出现憋压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凝回流机构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00、冷凝回流机构;
[0023]1、列管冷凝器;11、第一壳体;12、管路;13、第一冷却腔;14、第一接头;15、第一进口;16、第一出口;
[0024]2、片式冷凝器;21、第二壳体;22、冷却片;23、第二冷却腔;24、第二进口;25、第二出口;26、第三接头;27、排气口;
[0025]3、视镜观察窗;31、第二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冷凝回流机构100。如图1所示,冷凝回流机构100包括列管冷凝器1和片式冷凝器2,列管冷凝器1包括第一壳体11和容置于第一壳体11内的管路12,第一壳体11连接于反应釜上方,管路12外壁与第一壳体11形成第一冷却腔13,管路12的一端与反应釜连通;片式冷凝器2包括第二壳体21和冷却片22,冷却片22容置于第二壳体21内使第二壳体21形成第二冷却腔23,第二壳体21连接于第一壳体11背离反应釜的一侧,第二冷却腔23与管路12的另一端连通。
[0030]单体从反应釜挥发出后先进入列管冷凝器1的管路12中,挥发进入管路12内的单体,通过第一冷却腔13对管路12中的一部分挥发单体进行冷却回流至反应釜内,剩余另一部分挥发单体进入片式冷凝器2内,通过第二冷却腔23二次对挥发出的少量单体进行冷却回流至管路12及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和冷凝回流机构(100),所述冷凝回流机构(100)包括:列管冷凝器(1),所述列管冷凝器(1)包括第一壳体(11)和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管路(12),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于所述反应釜上方,所述管路(12)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11)形成第一冷却腔(13),所述管路(12)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通;片式冷凝器(2),所述片式冷凝器(2)包括第二壳体(21)和冷却片(22),所述冷却片(22)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使所述第二壳体(21)形成第二冷却腔(23),所述第二壳体(2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背离所述反应釜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腔(23)与所述管路(12)的另一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2)沿竖直方向设置;或所述管路(12)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片(22)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壳体(21)内设有若干所述冷却片(22),若干所述冷却片(22)沿竖直方向互相平行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冷凝器(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第一接头(14),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反应釜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流机构(100)还包括视镜观察窗(3),所述视镜观察窗(3)连接于所述列管冷凝器(1)和所述片式冷凝器(2)之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敏刘鹏王红耀程吴东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研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