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44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包括:活动板组件、担架面板组件、背包、旋转连接轴;担架面板组件包括多个担架面板单元,相邻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旋转连接轴连接,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旋转连接轴实现折叠与平铺;活动板组件包括多个活动板单元,担架面板单元侧边通过旋转连接轴转动连接活动板单元;担本装置通过旋转连接轴结构可以在不增加额外部件情况下与活动板和担架面板装配,实现多节面板折叠,同时利用不同面板之间的互相压力,实现平直担架支撑。实现平直担架支撑。实现平直担架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担架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担架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担架存在折叠结构比较脆弱、折叠结构的展开和收起过程复杂操作不便、担架面材料常为软的帆布不如硬板担架适用范围广的问题。
[0003]专利文献CN210962689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担架,所述钢管之间连接有加强帆布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加强帆布的下侧,所述钢管上通过固定器连接有输液架,所述钢架的外侧连接有备带,所述钢管上设有前折合部、中折合部和后折合部,所述前折合部和后折合部的两侧的钢管上分别连接有挂钩和腿架。
[0004]专利文献CN111789714A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公开了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两个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
[0005]现有技术未能解决折叠结构比较脆弱、折叠结构的展开和收起过程复杂操作不便、担架面材料常为软的帆布不如硬板担架适用范围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包括:活动板组件、担架面板组件、背包以及旋转连接轴;
[0008]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包括多个担架面板单元,相邻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连接,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实现折叠与平铺;
[0009]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多个活动板单元,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侧边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单元;
[0010]所述担架面板组件上安装所述背包。
[0011]优选地,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包括:第一担架面板、第二担架面板、第三担架面板、第四担架面板以及第五担架面板;
[0012]所述第一担架面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担架面板一侧,所述第二担架面板背向所述第一担架面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担架面板一侧;
[0013]所述第三担架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担架面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担架面板,所述第四担架面板背向所述第三担架面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担架面板;
[0014]当所述担架面板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三担架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担架面板和所述第
五担架面板之间,所述第二担架面板和所述第四担架面板位于折叠后所述担架面板组件两侧;
[0015]当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平铺时,相邻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相邻侧面支撑实现平直支撑。
[0016]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三活动板、第四活动板以及第五活动板;
[0017]所述第一担架面板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担架面板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三担架面板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三活动板,所述第四担架面板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四活动板,所述第五担架面板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五活动板。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三担架面板背向折叠时所述第五担架面板一侧安装所述背包。
[0019]优选地,所述背包包括:腰带、腹带、背带、胸带、透气背垫以及连接带;
[0020]所述透气背垫安装在所述第三担架面板上,所述透气背垫连接所述腰带和所述背带,所述腰带和所述背带设置有两根;
[0021]两根所述腰带之间通过所述腹带连接,两根所述背带之间通过所述胸带连接;
[0022]所述腰带和所述胸带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担架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担架面板一侧以及所述第五担架面板背向所述第四担架面板一侧均安装防滑把手;
[0024]安装在所述第五担架面板上的防滑把手连接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担架面板上安装第一魔术贴;
[0025]当担架面板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二魔术贴与所述第一魔术贴粘贴。
[0026]优选地,当担架面板组件平铺时,所述第一担架面板和所述第五担架面板朝向所述背包一侧安装固定带。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担架面板和所述第五担架面板均设置面板散热孔。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魔术贴采用莫利系统方式。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0]1、本装置通过旋转连接轴结构可以在不增加额外部件情况下与活动板和担架面板装配,实现多节面板折叠,同时利用不同面板之间的互相压力,实现平直担架支撑;
[0031]2、本装置可由单人操作展开,速度更快,费力更少;
[0032]3、本装置采用背带、腰带、腹带、胸带、连接带的背行结构设计,这样既可以在背行状态时减轻肩部压力,又可以在承载伤员时起到固定伤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3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4]图1为担架平铺时主视图;
[0035]图2为担架平铺时俯视图;
[0036]图3为担架折叠时前视图;
[0037]图4为担架折叠时轴侧图(一);
[0038]图5为担架折叠时右视图;
[0039]图6为担架折叠时后视图;
[0040]图7为担架折叠时轴侧图(二);
[0041]图8为担架折叠时左视图;
[0042]图9为担架折叠时第三担架面板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担架平铺时侧视图(一);
[0044]图11为担架平铺时侧视图(二);
[0045]图12为担架折叠过程结构示意图(一);
[0046]图13为担架折叠过程结构示意图(二);
[0047]图14为担架折叠过程结构示意图(三);
[0048]图15为旋转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0049]图中所示:
[0050]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52]实施例1
[0053]如图1、图2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活动板组件、担架面板组件、背包以及旋转连接轴3;担架面板组件包括多个担架面板单元,相邻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旋转连接轴3连接,担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板组件、担架面板组件、背包以及旋转连接轴(3);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包括多个担架面板单元,相邻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3)连接,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3)实现折叠与平铺;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多个活动板单元,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侧边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轴(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单元;所述担架面板组件上安装所述背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包括:第一担架面板(4)、第二担架面板(8)、第三担架面板(12)、第四担架面板(15)以及第五担架面板(21);所述第一担架面板(4)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担架面板(8)一侧,所述第二担架面板(8)背向所述第一担架面板(4)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担架面板(12)一侧;所述第三担架面板(12)背向所述第二担架面板(8)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担架面板(15),所述第四担架面板(15)背向所述第三担架面板(12)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担架面板(21);当所述担架面板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三担架面板(12)位于所述第一担架面板(4)和所述第五担架面板(21)之间,所述第二担架面板(8)和所述第四担架面板(15)位于折叠后所述担架面板组件两侧;当所述担架面板组件平铺时,相邻所述担架面板单元之间通过相邻侧面支撑实现平直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折叠单人担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板(2)、第二活动板(7)、第三活动板(13)、第四活动板(14)以及第五活动板(22);所述第一担架面板(4)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一活动板(2),所述第二担架面板(8)平行于各所述担架面板单元连接方向两侧安装所述第二活动板(7),所述第三担架面板(12)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捷王伶羽黎映川付玉龙方明珠柳博文席瑞阳胡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