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28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塑壳断路器,包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所述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下部设置有警示组件,且所述警示组件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警示组件包括绝缘块、滑孔、限位块、活动杆、第一导线、报警器、蓄电池、第二导线、活动块、第一导电杆、滑槽、固定杆、压缩弹簧、导杆、第二导电杆、凹型导电杆与空腔,且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绝缘块、报警器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前端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塑壳断路器,通过设置的警示组件,在开关断电跳闸后,报警器可以即使的做出报警,便于提醒人员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跳闸了。了。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塑壳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具体为智能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塑壳断路器,家用的低压断路器,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下环境,在日常使用中,如果因为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跳闸导致电器断电,电器断电了之后,人们可能不会直接的发现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跳闸了,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得人们可以直接判断出是否断电的因素为智能塑壳断路器跳闸所导致,为此,我们提出智能塑壳断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塑壳断路器,通过设置的警示组件,在开关断电跳闸后,报警器可以即使的做出报警,便于提醒人员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跳闸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塑壳断路器,包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所述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下部设置有警示组件,且所述警示组件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警示组件包括绝缘块、滑孔、限位块、活动杆、第一导线、报警器、蓄电池、第二导线、活动块、第一导电杆、滑槽、固定杆、压缩弹簧、导杆、第二导电杆、凹型导电杆与空腔,且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绝缘块、报警器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的前端外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滑孔开设于绝缘块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空腔开设于绝缘块的内部,且所述滑孔与空腔相通,所述活动块、凹型导电杆、滑槽、固定杆、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压缩弹簧与导杆位于空腔中。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杆固定安装于空腔左侧的下部,所述第二导电杆固定安装于空腔右侧的下部,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于空腔中部的下部,且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杆位于压缩弹簧的左右两侧,所述滑槽开设于固定杆的上端外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活动杆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活动块固定安装于活动杆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凹型导电杆与活动块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所述凹型导电杆贯穿于活动块,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活动块下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外表面与活动块下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外壁与滑孔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外壁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块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压缩弹簧与空腔的底部弹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安装于蓄电池与第二导电杆之间,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安装于报警器与第一导电杆之间。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塑壳断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智能塑壳断路器,设置的警示组件,当开关跳闸下落时,开关的下端外表面挤压限位块的上端外表面,使得活动杆沿着滑孔进行滑动,活动杆带动活动块下降,活动块带动凹型导电杆下降,使得报警器的两端外表面与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接触,将电路连通,通过蓄电池的运转,将电能通过第二导线、第二导电杆、凹型导电杆、第一导电杆、第一导线传至报警器,使得报警器进行运转,及时的作用警报,提醒人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跳闸了。
[0015]2、该智能塑壳断路器,在活动杆沿着滑孔进行下移时,活动杆带动活动块下降,活动块在空腔的内部挤压压缩弹簧,当开关复位后,由于压缩弹簧的作用,带动限位块进行复位,使得凹型导电杆与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分离,且通过设置的滑槽、固定杆与导杆,便于增加凹型导电杆升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智能塑壳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智能塑壳断路器中警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智能塑壳断路器中警示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19]图中:1、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2、开关;3、警示组件;4、绝缘块;5、滑孔;6、限位块;7、活动杆;8、第一导线;9、报警器;10、蓄电池;11、第二导线;12、活动块;13、第一导电杆;14、滑槽;15、固定杆;16、压缩弹簧;17、导杆;18、第二导电杆;19、凹型导电杆;2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具体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是智能塑壳断路器。
[0023]如图1

3所示,包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开关2,开关2的下部设置有警示组件3,且警示组件3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警示组件3包括绝缘块4、滑孔5、限位块6、活动杆7、第一导线8、报警器9、蓄电池10、第二导线11、活动块12、第一导电杆13、滑槽14、固定杆15、压缩弹簧16、导杆17、第二导电杆18、凹型导电杆19与空腔20,且蓄电池10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绝缘块4、报警器9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
[0024]滑孔5开设于绝缘块4的上端外表面,空腔20开设于绝缘块4的内部,且滑孔5与空腔20相通,活动块12、凹型导电杆19、滑槽14、固定杆15、第一导电杆13、第二导电杆18、压缩弹簧16与导杆17位于空腔20中;第一导电杆13固定安装于空腔20左侧的下部,第二导电杆18固定安装于空腔20右侧的下部,压缩弹簧16固定安装于空腔20中部的下部,且固定杆1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固定杆15位于压缩弹簧16的左右两侧,滑槽14开设于固定杆15的上端外表面;限位块6固定安装于活动杆7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块12固定安装于活动杆7的下端外表面,凹型导电杆19与活动块1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凹型导电杆19贯穿于活动块12,导杆17
固定安装于活动块12下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且压缩弹簧16的上端外表面与活动块12下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活动杆7的外壁与滑孔5之间为滑动连接,导杆17的外壁与滑槽14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活动块1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压缩弹簧16与空腔20的底部弹性连接;第二导线11固定安装于蓄电池10与第二导电杆18之间,第一导线8固定安装于报警器9与第一导电杆13之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智能塑壳断路器,设置的警示组件3,当开关2跳闸下落时,开关2的下端外表面挤压限位块6的上端外表面,使得活动杆7沿着滑孔5进行滑动,活动杆7带动活动块12下降,活动块12带动凹型导电杆19下降,使得报警器9的两端外表面与第一导电杆13、第二导电杆18接触,将电路连通,通过蓄电池10的运转,将电能通过第二导线11、第二导电杆18、凹型导电杆19、第一导电杆13、第一导线8传至报警器9,使得报警器9进行运转,及时的作用警报,提醒人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跳闸了;在活动杆7沿着滑孔5进行下移时,活动杆7带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塑壳断路器,包括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开关(2),所述开关(2)的下部设置有警示组件(3),且所述警示组件(3)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警示组件(3)包括绝缘块(4)、滑孔(5)、限位块(6)、活动杆(7)、第一导线(8)、报警器(9)、蓄电池(10)、第二导线(11)、活动块(12)、第一导电杆(13)、滑槽(14)、固定杆(15)、压缩弹簧(16)、导杆(17)、第二导电杆(18)、凹型导电杆(19)与空腔(20),且所述蓄电池(10)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绝缘块(4)、报警器(9)固定安装于智能塑壳断路器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5)开设于绝缘块(4)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空腔(20)开设于绝缘块(4)的内部,且所述滑孔(5)与空腔(20)相通,所述活动块(12)、凹型导电杆(19)、滑槽(14)、固定杆(15)、第一导电杆(13)、第二导电杆(18)、压缩弹簧(16)与导杆(17)位于空腔(2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3)固定安装于空腔(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望坤望西鹏刘金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创全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