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228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进入端,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右侧上部固定设置有冷媒排出管,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右侧下部固定设置有冷媒进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通过挡块、通孔、调节筒以及排出孔之间的相互配合,启动电动伸缩杆调节排出孔与挡块重合的数量,即可控制流入每个换热管中的冷媒量,实现对冷媒的灵活分配,使空调换热器工作稳定,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实现自动化,避免人工手动调节,结构简单但是功能性强大,支腿的设置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支腿的设置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支腿的设置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例如电厂低温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是发电厂为降低排烟温度进行余热回收的新型装置设备。采用氟塑料换热器,能够防止酸腐蚀,并将烟气温度降至100度以内。
[0003]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控制流入每个换热管中的冷媒量,冷媒的分配无法灵活调节,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导致空调换热器工作不够稳定,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实用性差,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解决了无法控制流入每个换热管中的冷媒量,冷媒的分配无法灵活调节,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导致空调换热器工作不够稳定,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进入端,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右侧上部固定设置有冷媒排出管,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右侧下部固定设置有冷媒进入管,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内腔右侧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的内腔顶壁之间通过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底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冷媒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冷媒调节组件包括缓冲盒,所述缓冲盒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左侧与缓冲盒的内腔左壁之间通过若干阻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盒的左侧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挡块的内部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左部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排出孔,若干所述调节筒的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衔接板,所述挡块的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电动伸缩杆。
[0006]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右侧上下部分别与承载板和冷媒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盒固定连接在隔板的底部与换热器外壳的内腔底部之间。
[0007]优选的,若干所述阻隔板与若干通孔之间相互交错,若干所述通孔分别与若干换热管的内部相连通。
[0008]优选的,若干所述调节筒的数量与若干通孔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电动伸缩杆与若干调节筒之间相互交错。
[0009]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右端贯穿挡块的右壁与衔接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若干所述调节筒、若干通孔以及若干换热管的内部之间分别一一处于连
通状态,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腿。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外壳的内腔右侧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的内腔顶壁之间通过承载板固定连接,隔板的底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冷媒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换热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换热管,冷媒调节组件包括缓冲盒,缓冲盒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挡块,挡块的左侧与缓冲盒的内腔左壁之间通过若干阻隔板固定连接,缓冲盒的左侧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挡块的内部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调节筒,调节筒的左部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排出孔,若干调节筒的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衔接板,通过挡块、通孔、调节筒以及排出孔之间的相互配合,启动电动伸缩杆调节排出孔与挡块重合的数量,即可控制流入每个换热管中的冷媒量,实现对冷媒的灵活分配,使空调换热器工作稳定,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
[0014](2)、该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通过在挡块的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右端贯穿挡块的右壁与衔接板固定连接,若干调节筒、若干通孔以及若干换热管的内部之间分别一一处于连通状态,换热器外壳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腿,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实现自动化,避免人工手动调节,结构简单但是功能性强大,支腿的设置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冷媒调节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冷媒调节组件的剖面图。
[0019]图中:1、换热器外壳;2、制冷剂进入端;3、制冷剂排出端;4、冷媒排出管;5、冷媒进入管;6、隔板;7、承载板;8、冷媒调节组件;81、缓冲盒;82、挡块;83、阻隔板;84、通孔;85、调节筒;86、排出孔;87、衔接板;88、电动伸缩杆;9、换热管;1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1,换热器外壳1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进入端2,换热器外壳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3,换热器外壳1的右侧上部固定设置有冷媒排出管4,换热器外壳1的右侧下部固定设置有冷媒进入管5,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右侧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顶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顶壁之间通过承载板7固定连接,隔板6的底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冷媒调节组件8固定连接,换热器外壳1的内部设置
有若干换热管9,冷媒调节组件8包括缓冲盒81,缓冲盒81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挡块82,挡块82的左侧与缓冲盒81的内腔左壁之间通过若干阻隔板83固定连接,缓冲盒81的左侧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84,挡块82的内部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调节筒85,调节筒85的左部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排出孔86,若干调节筒85的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衔接板87,挡块82的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电动伸缩杆88,通过挡块82、通孔84、调节筒85以及排出孔86之间的相互配合,启动电动伸缩杆88调节排出孔86与挡块82重合的数量,即可控制流入每个换热管9中的冷媒量,实现对冷媒的灵活分配,使空调换热器工作稳定,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换热管9的右侧上下部分别与承载板7和冷媒调节组件8固定连接,缓冲盒81固定连接在隔板6的底部与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底部之间,若干阻隔板83与若干通孔84之间相互交错,若干通孔84分别与若干换热管9的内部相连通,若干调节筒85的数量与若干通孔84的数量相同,若干电动伸缩杆88与若干调节筒85之间相互交错,电动伸缩杆88的右端贯穿挡块82的右壁与衔接板87固定连接,若干调节筒85、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冷媒分配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进入端(2),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3),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右侧上部固定设置有冷媒排出管(4),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右侧下部固定设置有冷媒进入管(5),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右侧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顶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顶壁之间通过承载板(7)固定连接,所述隔板(6)的底部左侧与换热器外壳(1)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冷媒调节组件(8)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换热管(9);所述冷媒调节组件(8)包括缓冲盒(81),所述缓冲盒(81)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挡块(82),所述挡块(82)的左侧与缓冲盒(81)的内腔左壁之间通过若干阻隔板(8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盒(81)的左侧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84),所述挡块(82)的内部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调节筒(85),所述调节筒(85)的左部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排出孔(86),若干所述调节筒(85)的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衔接板(87),所述挡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远成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