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832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DVD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帧内频测选择单元,把当前帧Fn划分成宏块,宏块有帧内和帧间两种模式;    帧内预测单元,其与帧内频测选择单元顺序连接,并且使用当前帧内已编码的宏块对帧内频测选择单元中的帧内模式进行预测;    相互连接的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其也与帧内频测选择单元连接,并使用以往一个或多个帧作为参考,通过运动位移估计ME以及运动补偿MC,对帧内频测选择单元中的帧间模式,进行运动预测;    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与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相连,并对其预测值和原始值的差值进行变换T、量化Q;    重新排序和熵编码单元,与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相连,并对其量化后的信号进行重新排序和熵编码;    逆量化单元和逆变换单元,也与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相连,并对其量化系数X进行逆量化Q↑[-1]、逆变换T↑[-1];    重构帧单元,与逆量化单元和逆变换单元相连,并与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相连,其与预测系数相加,得到未经滤波的uF’帧,对uF’帧进行块间滤波,得到当前重构帧Fn’。(*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视频压缩解码技术,尤指一种用于DVD高清解码板的视频压缩编码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数字视频技术在通信和视听领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Internet和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视频信息和多媒体信息在Internet和移动网络中的处理和传输技术成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中的热点。众所周知,视频信息具有一系列优点,如直观性、确定性、高效性、广泛性等。但视频编码信息的信息量太大,要使视频得到有效的应用,必须首先解决视频压缩编码问题,其次解决压缩后视频质量保证问题。为此,人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的劳动,如今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从1984年CCITT公布第1个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以来,迄今为止的21年中,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陆续颁布了将近10个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大大推动了视频通讯和视听技术的发展,但是严格地讲,视频通信和视听这两大领域至今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总起来讲,应用的范围不广,主要是视频压缩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的解决。例如可视电话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通信设备,可近30年来至今未能普及,就是因为性能价格比不高。1984年,CCITT第15研究组发布了数字基群电视会议编码标准H.120建议。1988年CCITT通过了视像编码标准H.261建议,被称为视频压缩编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TU-T,ISO等公布的基于波形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的编码方法都是基于H.261中的混和编码方法。1986年,ISO和CCITT成立了联合国际专家组。研究连续色调静止国际压缩算法国际标准,1992年7月通过了JPEG标准。1988年,ISO/IEC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成立了图像专家组。1991年公布了MPEG-1视频编码标准,码率为1.5Mbit/S,主要应用于家庭VCD的视频压缩。1994年11月,公布了MPEG-2标准,用于数字视频广播(DVB),家用DVD的视频压缩及高清晰度电视(HDVT)。码率从4Mbit/S、15Mbit/S直至100Mbit/S,分别用于不同标准和不同级别的视频压缩中。1995年,ITU-T推出H.263标准,用于低于64Kbit/S的低码率视频传输,如PSTN信道中的可视会议,多媒体通讯等。2000年,又分别公布了H.263+,H.263++等标准。1999年12月份,ISO/IEC通过了“视听对象的编码标准——MPEG-4,它除了定义视听压缩编码标准外,还强调了多媒体通信的交互性和灵活性。2003年3月,ITU-T/ISO正式公布H.264视频压缩标准,由于其具有比以往标准更出色的性能,被人们称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具体而言,与H.263或MPEG-4相比,在同等质量下,其数码率能降低一半左右,或者说在同样码率下,其信价比能得到明显提高。由此,H.264标准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重视与推广,其不仅显著提高了压缩比,而且具有良好的网络亲和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多媒体通信、高清电视中,同样也为高清DVD的性能提高与普及,带来了革命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作为高端视听产品——DVD,如何采用H.264编码标准,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DVD的H.264编码器,该编码器能够适应更高图像质量和低速码率应用的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DVD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帧内频测选择单元,把当前帧Fn划分成宏块,宏块有帧内和帧间两种模式;帧内预测单元,其与帧内频测选择单元顺序连接,并且使用当前帧内已编码的宏块对帧内频测选择单元中的帧内模式进行预测;相互连接的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其也与帧内频测选择单元连接,并使用以往一个或多个帧作为参考,通过运动位移估计ME以及运动补偿MC,对帧内频测选择单元中的帧间模式,进行运动预测;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与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相连,并对其预测值和原始值的差值进行变换T、量化Q;重新排序和熵编码单元,与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相连,并对其量化后的信号进行重新排序和熵编码;逆量化单元和逆变换单元,也与变换单元和量化单元相连,并对其量化系数X进行逆量化Q-1、逆变换T-1;重构帧单元,与逆量化单元和逆变换单元相连,并与运动位移估计单元和运动补偿单元相连,其与预测系数相加,得到未经滤波的uF’帧,对uF’帧进行块间滤波,得到当前重构帧Fn’。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DVD编码器,还包括滤波器,对所得到的uF’帧进行滤波。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采用H.264编解码系统的高清DVD解码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解码主芯片AM3418的方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H.264编解码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视频压缩解码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5为本技术的片层码流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以及现有技术的帧存放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全局变量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INTRA16×16宏块解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INTRA4×4宏块解码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INTRA宏块解码的流程图;图11为本技术的1/4像素插值;图12为本技术的H.264编码器的详细方框图;和图13为本技术的H.264解码器的详细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众所周知,MPEG-4技术的重点是灵活,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进行时域和空域的扩展。MPEG-4为了支持高新压缩,基于内容交互和基于内容分级扩展。而H.264支持3个不同档次的应用①、基本档次主要用于“视频会话”②、扩展档次主要用于网络的视频交流③、主要档次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应用,如数字电视广播,数字视频存储、播放——DVD产品。H.264/AVC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已成为数字电视,视频通信。网络媒体,多媒体短信息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并在以上领域均已成功导入,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其应用到的电子产品及传输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H.264并不明确地规定一个编码器如何实现,而是规定了一个编了码的视频比特流的句法,和该比特流的解码方法。各个制造厂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在此框架下应能互通,在实现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同为视听领域的DVD技术,完全具备导入H.264的一切条件,技术上是非常可靠的。然而如何导入H.264,需要在DVD的编码以及解码方式上,从硬件到软件做非常细致的设计与改进。参见图1,本技术的高清DVD解码板采用H.264编解码系统。该DVD解码板至少包括电机驱动单元,伺服控制单元VT7208,解码及DSP处理AM3418,视频处理单元,音频处理单元,SDRAM4X16M,FLASHROM,以及EPROM29LV800。其中主芯片AM3418控制的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光头的进给和主轴的转动,伺服控制芯片VT7208完成光头的聚焦和循迹控制,同时检测和自动增益系统也由VT7208来完成,从而得到信号幅度及相位正确的RF信号,又经VT7208处理解调后得到音视频信号。解调后的信号经由DSP信号处理,得到64位的数字信号。信号由SDRAM存储,缓冲并经由数字滤波后送经AM3418进行编解码处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