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805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确定工作面贯通形式,并监测掘进贯通巷道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若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介于贯穿起始距离与连通距离之间,在贯通点对贯通区域及生产帮区域进行煤层钻孔卸压;若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介于连通距离与贯通末端距离之间,在掘进迎头施工掘进迎头迎头孔、掘进迎头侧前方孔及后方生产帮帮部孔进行短距离煤层钻孔卸压;继续掘进,掘进距离达到最大掘进距离时,重复在掘进迎头施工迎头孔、侧前方孔及后方生产帮帮部孔进行短距离煤层钻孔卸压,形成短掘短支短卸压模式;若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小于贯通末端距离,每次掘进前在掘进迎头施工迎头贯穿孔,直至掘进贯通。直至掘进贯通。直至掘进贯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安全开采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冲击地压逐步成为制约中深部矿井高产高效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些年,从降低临空巷道采掘期间矿山压力、节约煤炭资源等角度出发,沿空小煤柱掘巷逐步在蒙陕地区广泛推广。在临空巷道掘进期间存在掘进困难、片帮、煤炮频繁等现象,在采空区和超前支承压力等因素影响下,贯通区域易形成较高应力集中,当达到应力承载极限时,极易造成掘进工作面冲击。
[0003]为了降低冲击风险,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贯通区域应力集中程度,将应力向煤体深部转移,才能保障工作面掘进期间处于低应力水平。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沿空小煤柱掘进工艺、卸压效率、卸压效果等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形成固定的临空巷道掘进贯通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临空巷道掘进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结合工作面临空掘进方式,确定工作面贯通形式,并实时监测掘进贯通巷道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若监测到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介于贯穿起始距离与连通距离之间,在贯通点对迎头区域及生产帮帮部区域进行煤层钻孔卸压;若监测到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介于连通距离与贯通末端距离之间,在掘进迎头施工掘进迎头迎头孔、掘进迎头侧前方孔及后方生产帮帮部孔进行短距离煤层钻孔卸压;步骤2,继续掘进,及时支护,掘进距离达到最大掘进距离时,重复在掘进迎头施工掘进迎头迎头孔、掘进迎头侧前方孔及后方生产帮帮部孔进行短距离煤层钻孔卸压,形成短掘短支短卸压模式;步骤3,若监测到掘进迎头与贯通点之间距离小于贯通末端距离,每次掘进前在掘进迎头施工迎头贯穿孔,直至掘进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方式及贯通点位置,确定贯通形式,主要包括直线式贯通和折线式贯通两种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直线式贯通,在贯通点迎头施工贯通点迎头孔和贯通点侧前方孔,在贯通点后方生产帮施工帮部孔;若采用折线式贯通,在贯通点迎头施工贯通点迎头孔,在折线巷道生产帮施工帮部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煤柱临空巷道掘进贯通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起始距离为150~200m,连通距离为70~100m;贯通点迎头区域需在贯通点迎头至少施工5个贯通点迎头孔;若采用直线式贯通,贯通点帮部区域需在贯通点迎头施工3~5个贯通点侧前方孔、在生产帮距离贯通点50m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俊晓张寅韩刚刘虎赵毅李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