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79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发动机舱;顶盖固定在车辆发动机罩内;压缩弹簧固定在底座和顶盖之间;推杆一端固定在顶盖上,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在底座内,且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纵向的卡槽;滑动丝杠机构与动力端相连的同时可转动的设置推杆内,丝杠螺母卡合在卡槽内;两个释放开关可选择的卡合在推杆的另一端;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相连接,另一端与两个释放开关相连接;压缩弹簧为预压缩状态时,丝杠螺母同时位于丝杠的另一端和推杆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和伺服电机的结合,及时对发动机罩进行调节,保证车辆性能。保证车辆性能。保证车辆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智能座舱
,更具体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行人都是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行人保护已经成为汽车安全行驶备受关注的方面。在人车碰撞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中,有超过30%的比例是头部受到的伤害,而头部伤害造成的致死率高达62%,由此可见,头部伤害最为致命。
[0003]在交通事故的统计结果中的头部与汽车的碰撞区域可以看出,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占了三分之一。因此,通过改进发动机罩的结构以提高汽车对于行人的安全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此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弹起式发动机罩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接触之前,发动机罩后部会抬起一定的高度作为缓冲区,以吸收行人头部冲击所带来的的动能,并且还可以避免行人头部碰撞发动机罩下的硬点,从而大大减轻了行人的头部伤害,但是,对于气囊弹起式发动机罩来说,由于气囊的一次性使用特性及其对发动机罩造成的损伤,使得气囊弹起式发动机罩绝大多数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并且维修费用昂贵;而对于气体发生器弹起式发动机罩来说,由于点火的性质,这些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重复使用,动作完成后大多不可逆,并且如果发动机罩抬起速度过快产生的弯矩可能足够大,使发动机罩在自身惯性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对于机械弹起式发动机罩来说,虽然绝大多数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必须手动复位,而且由于弹簧刚度较高,驾驶员很难恢复到可满足弹起要求的初始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与压缩弹簧构成释放机构,推杆和丝杠螺母构成复位机构,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可持续使用。
[0005]本专利技术还设计开发了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协调装置的释放和复位,在碰撞发生时及时对发动机罩进行调节,保证车辆驾驶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
[0008]包括:
[0009]底座,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发动机舱;以及
[0010]顶盖,其可拆卸的固定在车辆发动机罩内;
[0011]压缩弹簧,其固定在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与底座和顶盖之间形成容纳腔;
[0012]推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顶盖上,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底座的外侧,且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纵向的卡槽;
[0013]伺服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0014]丝杠,其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杆内;
[0015]丝杠螺母,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丝杠上,且所述丝杠螺母卡合在所述卡槽内;
[0016]两个释放开关,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两个释放开关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
[0017]形状记忆合金丝,其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两个释放开关相连接;
[0018]其中,所述压缩弹簧为预压缩状态时,所述丝杠螺母同时位于丝杠的另一端和推杆的一端。
[0019]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包括:
[0020]第一基座,其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基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通孔;
[0021]第二基座,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基座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二基座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部;
[0022]两个复位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内,且所述两个复位槽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相对应;
[0023]其中,所述第一基座的内部与第二基座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基座的直径小于第一基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
[0024]优选的是,所述卡槽的长度为100mm。
[0025]优选的是,还包括:
[0026]限位器,其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且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内,所述限位器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第二基座内;
[0027]两个限位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器的两侧,且所述两个限位槽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相对应。
[0028]优选的是,所述释放开关包括:
[0029]限位头,其设置在复位槽内;
[0030]连接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头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复位槽和通孔;
[0031]楔形块,其设置在所述限位头的另一侧,且所述楔形块可选择的卡合在限位槽中;
[0032]复位弹簧,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侧,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头和复位槽之间。
[0033]优选的是,还包括:
[0034]多个陶瓷导轮,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外侧,且所述多个陶瓷导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通孔之间;
[0035]其中,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多个陶瓷导轮后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0036]优选的是,还包括:
[0037]两个导柱,其一端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内;
[0038]两个导套,其一端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且所述两个导套的另一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两个导柱的另一端的外侧。
[0039]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控制方法,使用所述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0040]步骤一、在车辆启动时,超级电容器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5℃;
[0041]步骤二、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超级电容器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二次加热使形状记忆合金丝收缩,使得压缩弹簧释放至限位器卡合到第二基座,车辆发动机罩弹起;
[0042]其中,从超级电容器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二次加热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开始收缩的时间为5ms,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二次加热最高温度为60℃;
[0043]步骤三、在驾驶员发出复位指令后,伺服电机正转,丝杠螺母带动推杆复位,超级电容器维持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温度为预热温度,释放开关与所述推杆卡合,车辆发动机罩复位;
[0044]步骤四、伺服电机反转,所述丝杠螺母复位。
[0045]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预热温度为35℃,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长度为140mm,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数量为6根,每根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直径为0.5mm,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收缩长度为6mm。
[004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从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到车辆发动机罩弹起的时间为80ms。
[004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
[0048](1)、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的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与压缩弹簧构成释放机构,通过推杆、丝杠螺母和伺服电机构成复位机构,结构简单,响应迅速,不需要对发动机罩进行改型设计,可持续使用的同时适用于各种车型。
[0049](2)、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收缩或延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发动机舱;以及顶盖,其可拆卸的固定在车辆发动机罩内;压缩弹簧,其固定在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与底座和顶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推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顶盖上,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底座的外侧,且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纵向的卡槽;伺服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丝杠,其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杆内;丝杠螺母,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丝杠上,且所述丝杠螺母卡合在所述卡槽内;两个释放开关,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两个释放开关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形状记忆合金丝,其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两个释放开关相连接;其中,所述压缩弹簧为预压缩状态时,所述丝杠螺母同时位于丝杠的另一端和推杆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基座,其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基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二基座,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基座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二基座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部;两个复位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内,且所述两个复位槽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基座的内部与第二基座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基座的直径小于第一基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长度为10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器,其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且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内,所述限位器可选择的卡合在所述第二基座内;两个限位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器的两侧,且所述两个限位槽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汽车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开关包括:限位头,其设置在复位槽内;连接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头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复位槽和通孔;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亮肖啸杜英辰于婧岳玉冰马骁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