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77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砌体结构包括第一砌块本体、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其中,第一砌块本体包括沿第一砌块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自锁结构和第二自锁结构;第一砌块本体包括多个,相邻的两第一砌块本体设置为其中一个第一砌块本体的底端与另一个第一砌块本体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设置于多个第一砌块本体组成的第一砌块本体组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标准化制作、排列组合简单方便,具有适用性且能避免通缝、瞎缝和假缝通病,整齐性强美观性好,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小性城镇建筑多数采用多层或小高层建筑,常用建筑结构型式为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现阶段的砌体结构使用的砌块材料由于存在尺寸模数不合理和组合性差的缺陷,致使砌体结构排砖组合困难、裁切量大、砌体整体性差、施工中易产生通缝、瞎缝和假缝等质量缺陷。给砌体结构的整体质量、安全和隔热保温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阶段的砌体结构使用的砌块材料由于存在尺寸模数不合理和组合性差的缺陷,致使砌体结构排砖组合困难、裁切量大、砌体整体性差、施工中易产生通缝、瞎缝和假缝等质量缺陷。给砌体结构的整体质量、安全和隔热保温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包括第一砌块本体、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其中:
[0008]所述第一砌块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自锁结构和第二自锁结构;
[0009]所述第一砌块本体包括多个,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砌块本体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0]所述第二砌块本体和/或所述第三砌块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组成的第一砌块本体组的两端。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砌块本体采用“T”型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自锁结构包括第一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槽结构一侧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自锁结构包括第二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结构一侧的第二凸起结构,其中:
[0013]所述第一槽结构与所述第二槽结构对称设置;
[0014]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对称设置;
[0015]所述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宽度相同。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砌块本体与所述第三砌块本体均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中的部分结构相同。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砌块本体设置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自锁结构或所述第二自锁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三砌块本体设置为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结构中除去所述第二砌块本体中的结构余下的部分。
[0019]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组之间的水平缝的厚度为8

10mm。
[0020]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之间、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与所述第二砌块本体和/或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与所述第三砌块本体之间的竖向灰缝的厚度为8

10mm。
[0021]一种上述的自锁砌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放线,包括砌体施工前,根据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
[0023]S2:基层处理,包括清扫和剔凿基层杂物,在砌筑墙体下找平基层;
[0024]S3:立皮数杆,包括墙体砌筑皮数、灰缝厚度、块型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以皮数杆控制,转角处及内外墙交接处设置皮数杆,以确保挂线的准确性;
[0025]S4:植筋,包括按照设计要求墙体与框架柱进行连接,水平拉结筋采用植筋或预留方式设置;
[0026]S5:排砖撂底,包括:
[0027]根据现场设计墙体的长度、转角、预留洞口位置、砌块模数以及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进行排砖设计,墙体中部采用第一砌块本体,端部采用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进行组合排布;
[0028]S6:砌筑墙体,采用刮浆法砌筑,水平缝铺满,每次刮浆长度不大于800mm竖缝应顶浆砌筑,用皮槌敲实,采用原浆对墙面勾缝,随砌随勾;
[0029]S7:构造柱施工,包括根据砌块墙体结构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芯柱或者构造柱进行施工;
[0030]S8:墙顶与梁板连接,砌块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留有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0031]S9:养护,包括在砂浆初凝后洒水养生7~14d。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通过第一砌块本体、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的配合,一方面,可标准化制作、排列组合简单方便,具有适用性强;另一方面,T型结构设计,能够相互咬合墙体搭接性好,避免通缝、瞎缝和假缝通病,整齐性强美观性好,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中第一砌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中第二砌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施工自锁砌块墙的立面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锁砌体结构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1、水平缝;2、竖向灰缝;3、第一砌块本体;31、第一自锁结构;32、第二自锁结构;311、第一槽结构;312、第一凸起结构;321、第二槽结构;322、第二凸起结构;4、第二砌块本体;5、第三砌块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42]实施例一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砌块本体3和第二砌块本体4。
[0044]其中,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砌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砌块本体3包括沿第一砌块本体3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自锁结构31和第二自锁结构32。第一自锁结构31和第二自锁结构32用于两个第一砌块本体3连接时,实现两个第一砌块本体3相互自锁。
[0045]第一砌块本体3包括多个,相邻的两第一砌块本体3设置为其中一个第一砌块本体3的底端与另一个第一砌块本体3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砌块本体4设置于多个第一砌块本体3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砌块本体、第二砌块本体和/或第三砌块本体,其中:所述第一砌块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自锁结构和第二自锁结构;所述第一砌块本体包括多个,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砌块本体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砌块本体和/或所述第三砌块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组成的第一砌块本体组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本体采用“T”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结构包括第一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槽结构一侧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自锁结构包括第二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结构一侧的第二凸起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槽结构与所述第二槽结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宽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砌块本体与所述第三砌块本体均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中的部分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砌块本体设置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自锁结构或所述第二自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砌块本体设置为所述第一砌块本体结构中除去所述第二砌块本体中的结构余下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锁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太岗蒲明亮郑国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