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及应用其的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65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6
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及应用其的飞行器,包括发动机、摆线桨系统、支架、盖板和导流罩,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侧,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发动机安装在第一导流罩内,且与摆线桨系统连接,将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在飞行器上,填补了市场的空缺。填补了市场的空缺。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及应用其的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及应用其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滚筒式的桨学名摆线桨,摆线桨是一种全向矢量推进装置,一般由两片以上的叶片组成,叶片翼型采用对称亚声速翼型。与传统螺旋桨推进器不同的是,其叶片旋转轴线与叶片平面平行,悬停状态下叶片运行轨迹为圆周,前进状态下叶片轨迹为摆线,故称之为摆线桨。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叶片换向机构使得叶片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自身也在做周期性的俯仰运动,从而使气流朝一个稳定的方向吹出产生推力。目前已出现的换向机构有滑轨式、偏心机构式、电子控制式等。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起来并稳定可控的滚翼机采用的是偏心结构。摆线桨飞行器可以实现在较低的进速比条件下,拥有较高的推进器效率。
[0003]具有涵道结构的飞行器升力装置或动力装置,由于涵道壁对流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的升力效率或动力性能,已经在旋翼类飞行器和固定翼类飞行器的螺旋桨动力装置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并未在滚翼类飞行器上应用,其主要原因为传统摆线桨的推力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及应用其的飞行器,将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在飞行器上,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摆线桨系统、支架、盖板和导流罩,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侧,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发动机安装在第一导流罩内,且与摆线桨系统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和盖板固定在动力装置的四周,形成环状闭合的涵道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涵道结构内壁光滑。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固定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两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内部为空心,所述发动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发动机部分安装在导流罩内部,所述发动机为所述摆线桨系统提供动力。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设有两对翼板,其中每个翼板的根部均设有一个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设有两对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一端与飞行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摆线桨装置嵌入涵道内部,优化了在较低的进速比条件下的整体效率,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降低了动力装置的噪声和震动,并且还
有操纵控制简单和升力推力大的优点,飞行的可靠性更高,同时有效地为飞行器提供垂直起降的动力,具有生产动力效率高、控制效果好、成本低、应用场景广泛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涵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侧视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发动机安装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摆线桨系统示意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圆盘式摆线桨同步旋转机构配合示意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偏心轴同齿轮及齿环配合示意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种应用方式示意图;
[002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第二种应用方式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盖板;4、第二盖板;5、第一导流罩;6、第二导流罩;7、发动机;8、摆线桨系统;81、近端桨叶支架;82、远端桨叶支架;83、空心主轴;84、桨叶;85、偏心轴;86、大齿轮;87、大内齿圈;88、小齿轮;89、小内齿圈;810、齿轮连接轴;811、桨叶拉杆;812、桨叶摇臂;813、拉杆盘;9、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10、飞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2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涉及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由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第一导流罩5、第二导流罩6、发动机7、摆线桨系统8 组成。
[0026]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固定安装在摆线桨系统8的两端,所述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8的两侧,所述发动机7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通过齿轮与摆线桨系统8相连,所述第一导流罩5与第二导流罩6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上。
[0027]所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8的四周,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的涵道结构。
[0028]所述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涵道内壁保持平滑,能够让涵道内部流场更加稳定。所述第一盖板 3与第二盖板4的高度略大于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9的高度,能够在工作时有效地提高整体效率。
[0029]所述第一导流罩5与第二导流罩6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两侧,当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9水平运行时,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与能量损耗。
[0030]所述摆线桨系统8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摆线桨系统8。其中摆线桨系统8可以采用如图6、图7所示的摆线桨系统8,其中所述摆线桨系统8包括动力系统和摆线桨机构,所述摆线桨机构包括同步旋转机构、近端桨叶支架81、远端桨叶支架82、空心主轴83和桨叶 84,所述同步旋转机构包括偏心轴85、大齿轮86、大内齿圈87、小齿轮88、小内齿圈89、齿轮连接轴810、桨叶拉杆811、桨叶摇臂 812和拉杆盘813,所述桨叶拉杆811盘813外端固定孔、桨叶拉杆 811及桨叶摇臂812数量与桨叶84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桨叶拉杆811 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桨叶84一端相连,所述桨叶拉杆8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拉杆盘813外端固定孔相连,所述大内齿圈87固定在近端桨叶支架81上,与大齿轮86相啮合,所述小内齿圈89固定在拉杆盘 813上,与小齿轮88啮合,所述大齿轮86及小齿轮88在同一轴线上,通过所述齿轮连接轴810相连接,所述齿轮连接轴810通过轴承固定在偏心轴85下端,所述空心主轴83与近端桨叶支架81和远端桨叶支架8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偏心轴85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心主轴83一端内部,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为空心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摆线桨系统、支架、盖板和导流罩,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别安装在摆线桨系统的两侧,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发动机安装在第一导流罩内,且与摆线桨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盖板固定在动力装置的四周,形成环状闭合的涵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结构内壁光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摆线桨涵道动力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生陈晓春刘盛辉芦威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宝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