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53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包括倾斜抵紧于水渠内底边的铲板,所述铲板底侧设置有倒V形引导板,该引导板两侧均设置有向外伸出水渠内侧边的排出组件,该排出组件底部前侧设置有轮架;所述排出组件包括两组前后平行分布的支臂,且两组支臂之间上下侧连接有两组转轴。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铲起淤泥的铲板顶侧下方设置向两侧倾斜的引导板,通过引导板将铲出的淤泥输送到两侧输送带上,并在推移设备整体过程中通过触地持续滚动的撑地轮驱动输送带向外导出淤泥,无需手动铲起淤泥并向外抛出,工作强度小,清理效率更高,同时淤泥持续向外导出,以便于将淤泥均匀导出排放到田垄位置作为肥料使用,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设施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渠的作用主要是灌溉以及排洪,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载具之一,同时与沉淀

过滤

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并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引水渠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渠道构筑物,起着输送水源、引水发电以及农业灌溉等作用,水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渠底沉淀的淤泥进行清除。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水渠淤泥清除过程是依靠工人手动铲起渠底淤泥,并将淤泥向外侧抛出到水渠外侧边,人工劳动量大,且清理速度慢,淤泥手动抛出位置不一致,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在铲起淤泥的铲板顶侧下方设置向两侧倾斜的引导板,通过引导板将铲出的淤泥输送到两侧输送带上,并在推移设备整体过程中通过触地持续滚动的撑地轮驱动输送带向外导出淤泥,无需手动铲起淤泥并向外抛出,工作强度小,清理效率更高,同时淤泥持续向外导出,以便于将淤泥均匀导出排放到田垄位置作为肥料使用,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包括倾斜抵紧于水渠内底边的铲板,所述铲板底侧设置有倒V形引导板,该引导板两侧均设置有向外伸出水渠内侧边的排出组件,该排出组件底部前侧设置有轮架;
[0007]所述排出组件包括两组前后平行分布的支臂,且两组支臂之间上下侧连接有两组转轴,该转轴外侧设置有承托辊,两组承托辊外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轮架后侧的所述转轴端部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轮架为开口方向与所述支臂长度方向垂直的倒U形框体,该轮架中部转动配合有轮轴,所述轮架内部的所述轮轴上设置有抵紧于水渠内侧边的撑地轮,所述轮轴伸出所述轮架一端固定有啮合转轴端部传动齿轮的驱动齿轮。
[0008]采用上述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设备整体置于水渠内部,利用铲板底侧抵紧于水渠内底边,同时两组撑地轮抵紧于水渠内两侧边,之后推动握把带动设备整体沿水渠延伸方向移动,通过铲板将淤泥铲起,进而利用倾斜延伸的铲板将淤泥向上引导并掉落到引导板上,利用向两侧倾斜的引导板将淤泥分别引导到两组输送带顶侧,撑地轮接触水渠内侧边产生转动过程中,利用撑地轮中部的轮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利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以带动转轴和承托辊转动,利用承托辊支撑外侧输送带转动,进而通过输送带将铲出的淤泥向水渠开口两侧输送排出。
[0009]作为优选,所述铲板与所述引导板均为不锈钢材质且通过焊接固定,所述铲板两
侧均向上弯折形成围边。
[0010]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板两侧均设置有容纳所述输送带转动的容置槽,所述引导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淤泥向容置槽位置移动的约束板,该约束板为两片“八”字形分布的斜板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组隔板,该隔板两边纵向延伸到所述输送带前后侧边沿。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板中部底侧设置有操作架,该操作架包括开口朝上的C形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固定于所述引导板底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杆外侧固定有向上倾斜的握持杆,该握持杆外端部固定有圆柱状握把。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铲起淤泥的铲板顶侧下方设置向两侧倾斜的引导板,通过引导板将铲出的淤泥输送到两侧输送带上,并在推移设备整体过程中通过触地持续滚动的撑地轮驱动输送带向外导出淤泥,无需手动铲起淤泥并向外抛出,工作强度小,清理效率更高,同时淤泥持续向外导出,以便于将淤泥均匀导出排放到田垄位置作为肥料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铲板;101、围边;2、引导板;201、容置槽;202、约束板;3、排出组件;301、支臂;302、转轴;302a、传动齿轮;303、承托辊;304、输送带;305、隔板;4、轮架;401、轮轴;402、撑地轮;403、驱动齿轮;5、操作架;501、加固杆;502、握持杆;503、握把;6、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参见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包括倾斜抵紧于水渠6内底边的铲板1,铲板1底侧设置有倒V形引导板2,该引导板2两侧均设置有向外伸出水渠6内侧边的排出组件3,该排出组件3底部前侧设置有轮架4;
[0024]排出组件3包括两组前后平行分布的支臂301,支臂301焊接固定于引导板2外侧,
且两组支臂301之间上下侧连接有两组转轴302,该转轴302外侧设置有承托辊303,两组承托辊303外侧设置有输送带304,轮架4后侧的转轴302端部固定有传动齿轮302a,轮架4为开口方向与支臂301长度方向垂直的倒U形框体,该轮架4中部转动配合有轮轴401,轮架4内部的轮轴401上设置有抵紧于水渠6内侧边的撑地轮402,轮轴401伸出轮架4一端固定有啮合转轴302端部传动齿轮302a的驱动齿轮403,在推动设备整体沿水渠6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利用撑地轮402接触水渠6内侧边产生旋转,进而利用轮轴401端部驱动齿轮403带动转轴302端部传动齿轮302a旋转,以利用转轴302外部承托辊303带动输送带304转动,通过输送带304将铲出的淤泥向水渠6外侧输送。
[002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铲板1与引导板2均为不锈钢材质且通过焊接固定,铲板1两侧均向上弯折形成围边101,引导板2两侧均设置有容纳输送带304转动的容置槽201,引导板2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淤泥向容置槽201位置移动的约束板202,该约束板202为两片“八”字形分布的斜板结构,确保铲板1铲起掉落到引导板2上的淤泥可在约束板202的导向下移动到输送带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抵紧于水渠(6)内底边的铲板(1),所述铲板(1)底侧设置有倒V形引导板(2),该引导板(2)两侧均设置有向外伸出水渠(6)内侧边的排出组件(3),该排出组件(3)底部前侧设置有轮架(4);所述排出组件(3)包括两组前后平行分布的支臂(301),且两组支臂(301)之间上下侧连接有两组转轴(302),该转轴(302)外侧设置有承托辊(303),两组承托辊(303)外侧设置有输送带(304),所述轮架(4)后侧的所述转轴(302)端部固定有传动齿轮(302a),所述轮架(4)为开口方向与所述支臂(301)长度方向垂直的倒U形框体,该轮架(4)中部转动配合有轮轴(401),所述轮架(4)内部的所述轮轴(401)上设置有抵紧于水渠(6)内侧边的撑地轮(402),所述轮轴(401)伸出所述轮架(4)一端固定有啮合转轴(302)端部传动齿轮(302a)的驱动齿轮(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1)与所述引导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飞张开罗赵向良程明伟李江辉
申请(专利权)人:新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